APP下载

浅论兴趣是开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大门的“金钥匙”

2019-05-18蔡由芬

考试周刊 2019年42期
关键词:金钥匙乐学兴趣

摘 要:兴趣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是推动学生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通过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科学利用语言艺术、科学安排课堂活动等手段充分发挥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爱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第一需要。

关键词:兴趣;教学;课堂;乐学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孔子(《论语·雍也》)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不断发展,对“轻负担,高质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除旧布新,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开发创造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效课堂的现实问题,摆在了我们一线教师的面前。通过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让我认识到,兴趣是一把开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大门的“金钥匙”。

“兴趣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充分发挥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爱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第一需要。教师要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上下功夫,力争把每堂课上得有声有色、趣味盎然。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智慧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化“苦学”为“乐学”。

一、 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生动有趣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需要借助于形象,抽象思维需要以感觉到或想象到的具体事物为起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必然对直观、具体、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手段可以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无声变为有声,变单调为多样。通过“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鲜活的动作”,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大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上,精心选取、制作的新奇精彩的投影、录像、优美动感的录音,往往很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的思维在惊叹不已或者优美的乐曲声中,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的情景。

例如,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的、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美文。课文描写了很多桂林山水美景,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但对于很多没有亲自到过桂林的学生来说,仅靠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描绘和有限的几幅配图,很难打动阅历尚浅、抽象思维尚未充分发展的他们的心。进而可能影响他们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的理解。而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通过播放几组幻灯片或者一段现场录制的景观录像,在深情的配乐朗读中,让桂林的山水景物展现在面前,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置身桂林,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丽画卷中。很容易收到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身临其境效果。学生的爱国情感,在美的享受中,便油然而生了。

低年级识字教学内容很多,重讲授、轻互动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几张卡片、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仅可教七八个生字词,而且教法单一,许多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生涩难懂、难记,教学效率明显低下;而科学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手段,每堂课下来少则可达到10~15个生字词,多则可达到20多个,教学效率大幅提高。因为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让生字教学生动活泼,可以根据所教的生字词的特点选择形式多种多样的辅助资料,让生字教学在音、形、义等层面上立体化、形象化、可感化。同时,教学效率大幅提高,可以缩短新授课时间,增加练习巩固时间,让练习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识记方法多元化。

二、 科学利用语言艺术,让课堂有声有色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牢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过分依赖。否则,我们会变成机器的奴隶而丧失教学主动权。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历史上,同样出现了许多名师,培养出许多人才。教师本身的素养和功底,最终决定教学能力和效果。教师的语言艺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是進行“第二次创作”的基石。教师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能绘声绘色地再现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让学生兴趣倍增、感同身受,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能进行精辟透彻的分析和具体生动的刻画,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和情感。

有过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历的教师,可能都会碰到一些教学难以进入情境的情况,特别是那些远离我们时代、远离小学生生活层面的内容。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经常有很多学生因为对周总理不了解、对周总理缺乏感情,因而对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很难进入情境,更不用说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了。面对这种尴尬的情况,如何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入境、入情,深刻体会文中的情感,成为我们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要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感,诱导他们进入“圈套”。此时,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介绍周总理感人事迹和生平,诱发学生对总理的敬佩、感激之情,成了能否顺利入境、入情的关键。等到他们进入情境与教师及作者同呼吸、同观察、同思考,同体验时,教师“紧紧把握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调”,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低沉、悲痛的语调,缓慢地朗诵:“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1976年1月11日下午,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在十里长街上,在一片泪雨与哀哭中向缓缓而去的总理灵车沉痛告别……”教师声情并茂、满怀悲痛之情的引入、渲染,加上之前对总理的敬佩之情的培养,很容易让学生受到感染。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住了,部分学生神情就凝重、专注,还有部分学生眼角还有了泪花。此时学生有很多话要说,很有兴趣与老师交流,感受到了老师情感脉搏。在思考、回答文中问题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带着崇敬、爱戴、悲痛之情。通过教学语言诱导、情感渲染、情境再现式“二次创作”,学生成功进入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准确、深刻地感受到文章的情感,从而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圆满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三、 科学安排课堂活动,让课堂有滋有味

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思想性、趣味性也很强。教师可根据任教班级的特点、教材内容、题材、知识点等情况,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四年级下册《渔夫的故事》一课时,因为课文情节曲折、故事离奇,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寓言故事改编的剧本,可适当增加一些想象和联想,利用多媒体技术特效营造舞台环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通过对渔夫、魔鬼动作神态及对话的模仿、情境再造,加深学生对课文人物特点及主题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如,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课时,先搜集、准备好课文中描绘的景观图,然后制作成PPT。课堂上,让学生分别扮演“导游”,带领“游客”观赏幻灯片上的“我的老家”的美景。既增强了学生的现场体验感又提高了学生思维参与率和学习兴趣,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听、说、演等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精选、设计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让课堂有滋有味,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安排、插入一些应景应情的小型游戏活动,寓教于乐,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智力,还能给学生腾出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参与更多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我。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低年级教学中,游戏活动应用最广泛,效果也最明显。识字教学内容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学效率一直偏低,是低年级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可通过研究字词的音、形、义等特点安排编故事、猜谜语、找朋友等游戏活动,提高教学的娱乐性,破解枯燥的字词教学难题。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的话,明确阐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善于汲取古今中外先進教育思想和理论,积极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爱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好兴趣这把开启小学高效课堂大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罗伯特·斯来文著,吕红梅,姚海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十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3]邹元湘,潘纪平主编.近20年语文教改理论与新课程标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黄明韩.激发学习兴趣 打造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3).

[5]段桂有.激发兴趣-课堂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金钥匙[J].中小学电教(下),2011(3).

作者简介:

蔡由芬,湖南省郴州市,郴州市十一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金钥匙乐学兴趣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唐冰的“金钥匙”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