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德育教育

2019-05-18邱秀丽

考试周刊 2019年42期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

摘 要:本文就中学德育教育中重视爱心作用教育、根据时代特点教育、结合社会实践教育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

中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世纪之交,作为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在这重要时期肩负着民族振兴,增强国力的重任,他们的道德意识、思想觉悟、业务技能等综合素质的状况,在一定意义上说将决定中国在下个世纪的发展。因此,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重视爱心作用贯穿教育

德为师之本,师德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生命;而师德的灵魂就是爱心。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爱生如子,尊重学生;用爱心贯穿教育工作,用爱心教育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我对孩子们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关爱的眼神,每一次信任的鼓励,都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在第四节课中的课堂知识未能掌握,下课后我陪着学生,直到午间一点。这时错过了学校食堂午饭的时间,我带学生到外面吃饭时,学生既激动又感动,激动地说:“老师,我原来有这个学习的能力呀!谢谢您的陪伴,让我知道自己的潜力。”又感动地说:“老师,辛苦您了!谢谢您还带我出来吃饭。”从此,这位学生的学习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从此走上了进步的阶梯。

有句话说得好“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教育正是爱心的体现,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在众人面前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认可和鼓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学生呢。在教育教学中,我对那些平时所说的学困生,更是加倍爱护,对待学困生我是多赏识,少直接批评,课后通过单独耐心地讲道理,循循善诱,让学生明白错误和不足之处,从而达到教育改正的目的。

爱心来不得半点虚伪,师者,楷模也。教育关爱学生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必须先做到。有一次,为了讲完一份练习卷,我和学生约好利用晚自习之前的时间,5:50分开始,当我匆忙在宿舍煮好面条,刚吃两口,发现时间已经到5:45分了,赶紧扔下筷子,5:48分赶到教室门口……当学生看我气喘吁吁的样子时,我能感受得到学生内心对我的尊敬。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先做到。这样才能给学生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才能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当我知道有两位同学为了准时到达而晚饭没吃饱时,我在她们上课时跑去买了两份蛋糕和牛奶,等到晚自习第一节课下课时让她们吃,学生边吃边发自内心地说:“老师,您真像我们的妈妈!”无形中增加了对我的信任感和亲近感。我爱学生!有时学生生病了,我带他去看医生拿药,叮嘱他注意事项,直到痊愈;下雨天,晚自习后有时太迟了,我会送她们回家;尤其对学困生,我更加倍爱护,学生看我对学困生都如此关心,无形中增加了对我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先让学生信任后教育起学生就容易多了。教育实践让我更加明白,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

二、 根据时代特点进行教育

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接受能力较强、鉴别能力较差,容易受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影响。虽然国家在2016年放开了二胎政策,但目前未成年人大多仍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有些孩子因家庭教育的偏颇,造成个人意识强烈,甚至形成利己主义,集体观念差,社会责任心不强;有些孩子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而盲目崇拜明星、追星,在利益的驱动下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不健康的消费等等;但由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传统教育,不仅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更是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

爱国就是忠诚和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髓,也是每个青少年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爱国英雄,如岳飞、林则徐、董存瑞、钱学森等,他们为国为民,万世流芳。今天,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挖掘历史资源,让学生了解历史,敬仰爱国英雄,并学习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可以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比如,可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等;还可以通过升旗仪式、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教唱爱国主义歌曲等多形式多层次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学习;把学生对各种歌星、明星的盲目推崇,引导到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结合社会实践开展教育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明确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都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连接。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适应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运用生活化教育理论,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例如,我带领学生进行家乡尤溪县古民居研学旅行,在现场探寻先哲遗迹、观看现场遗址遗物时,向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如:(1)朱熹家训的内容?(2)朱熹的德育思想主要有哪些?(3)土堡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4)碉式角楼的优点有哪些?(5)堡门做成高台阶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6)桂峰深厚的文化底蕴留给世人哪些优良品质和精神财富?(7)为什么说茂荆堡是尤溪民间针灸“艾柱灸”的发源地?(8)光裕堡主人宽厚待人的故事,留给世人什么启示?(9)公馆峡主人的姓名?经历了哪些历史传奇?(10)玉井坊的建筑特色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和思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和美德教育;激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生活素养以及爱国爱乡的精神,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21世纪最重要的是品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牢记教育的使命,传道授业的同时,注重学生德的培育和提高,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无愧于时代的人才。

作者简介:

邱秀丽,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德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在多解中学创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