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9-05-18康淑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康淑媛

摘 要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取得不断发展的动力。小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创新往往表现为一种潜在的素质,小学美术课堂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 美术课堂 学生 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通过不断的学习,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党中央将自主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一词正日益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一个社会是否有利于其成员创造力的发挥,最重要的是通过其教育表现出来的。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也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

1儿童与生俱来具有的创新潜质

心理学研究发现,三岁半的孩子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虽然这个能力很有限,但是展现出的个性和创造力是不同凡响的。二十几年的美术教学中我发现,独创性在儿童艺术作品中尤为明显。每一个孩子的美术作品都是独特的,他们总是在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世界,用独特的形象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这种潜在的创新素质为其将来厚积薄发打下的基础。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已经成为专家、学者们的共识。

2立足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

对于学生来讲,学校、课堂是学生主要学习发展的场所,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小学美术课堂,凭借教材和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1把握美术课堂各个环节,训练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2.1.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个好的开端是一节美术课成功的一半,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课的切入点十分关键。教师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发起好奇心,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1.2注重体验学习,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的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只有经过体验之后获得的知识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生有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对五彩斑斓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把画画当做一种游戏。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在水墨画教学中不妨直接让学生拿起毛筆在宣纸上勾勒描摹,让他们自己先体会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点,学生在横涂竖抹、点、洒、印、染的过程中,体验古人创造出的皴、擦、点、染用笔技法,感受水墨在宣纸上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根据浓、淡、干、湿的墨痕想象,进行添画,通过对笔触墨痕的自由联想,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亲近水墨,感受水墨的魅力,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在自由的涂抹中获得无穷的乐趣。结合欣赏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中国画笔墨的意趣、笔墨的神奇。学生在无拘无束体验操作过程中展现了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

体验是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体验既是一种活动的过程也是创作活动的结果。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不仅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意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特别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法和过程,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体验教学带领学生进入了发挥自身创造性的表现领域。

给予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的创造欲望就更能够在美术课堂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我想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老师来激发他们潜藏在心灵中的天生冲动,包括创造、探索、处理材料的欲望。课堂上教师可能多地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他们既乐于欣赏技能强、创意新的作品,又能在那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给予每个学生被承认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的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由于你的一句肯定,一个建议就可能促使他产生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勇于尝试大胆创造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2.2搭建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融合促进

美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文学、自然甚至数学的联系密不可分。近年来,我们尝试“日记画、绘本故事”,引导学生将身边经历的小事编成故事再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图有文,图文并茂。学生们在“画故事”的过程中,既有文字的提炼描述又有形象的设计与环境情节的变换,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属于他们年龄所特有的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一个个故事的展开,他们便可以乘着想象的翅膀在文字与绘画的境地自由地飞翔。一般情况下,他们对创作的故事可能没有什么遇见性,会边画边琢磨,边进行修改,正是这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创作,激发了学生作画兴趣,在文字与绘画形象互相转化之时,学生们创新思维的闸门敞开了,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3拓展艺术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对新的材料和技法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吹塑纸版画就是一种适合小学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小学生的版画造型简洁、构图灵活、用色大胆,有稚拙的美感,它集绘画、手工制作于一体,更能发挥个性和创造力。在版画表现中,刻版的过程就是眼、脑、手的共同协调运动的过程。由于版画的形象塑造需要通过油墨或者其它颜料媒介“转印”,作品受工具材料、制作技法的限制很大,因此,在“形”的塑造上需要更加简洁概括,在“色”的表达上更加主观有趣味。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发现和探索新的版画表现内容和形式中,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形成。

2.4美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美术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它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美化人们的生活。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材设置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更加突出美术的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文具是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但是小小的笔在材料、造型、尺寸、颜色、用途等很多方面设计都应有不同。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笔,学生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每学段都安排了与设计应用相关的内容。如二年级《奇妙的电话机》;四年级《校徽设计》、《精美的邮票》、《有创意的书》、《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六年级《我设计的服装》、《未来的校园》等。学生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发展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拥有创造力的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具有非凡的创新精神才能点燃学生创作热情的“火种”。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契机,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美术课的学习和创新培养得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教师如果有着强烈的创新欲望,就会影响学生们更加热衷于创新。我上过的一节美术公开课《趣味剪拼》,课的内容大概是:先将一个基本形用几条线分割,然后再将基本形上分出的所有的小纸块拼出一个有趣的新的形象。课上如何演示分割基本形?如何让剪下的碎纸块重新拼成新的形象?特别需要一个能操作自如的教具。当时在没有电脑支持教学的情况下,要想让基本形纸片垂直的展现在黑板上,让分出的小纸块随意变换位置再拼成不同的形象是十分困难的。要想让这堂美术课活起来,首先要拿下这个难题。经过多次多种材料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了一款得心应手的教具。我把软性磁铁加装在剪下的小纸块背后,这样剪下的小纸块就可以随意变换位置,随心所欲地拼摆出各种造型,为学生做起示范来直观而有趣。学生上前亲手操作这件教具,演示、摆拼、变换形象,玩得不亦乐乎,教师有感而发的灵感同样也传递给了学生,学生学习热情十分高涨,课堂上90%以上的学生创作出了属于自己原创的独特的剪拼作品。

实施新课标后,教师必须彻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探求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更多的教给他们思维、方法,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舞台。教师善于思考,在不断促使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激励孩子的成长。教师拥有智慧才能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要求学生拥有创新思维,教师自己就必须拥有一双发现创新的眼睛。

一节美术课仅仅40分钟,如何在短短的每星期两节美术课的时间达到训练学生创新的目的,是对教师的一次挑战,除了依托现行美术教材科学的内容编排,做到每个教学环节有新意,更重要的还有要善于发现学生閃光的、稍纵即逝的创作灵感,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创新的幼芽往往是在无意中生成的,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并小心翼翼地呵护和扶持,促使其茁壮成长,美术课堂教学才会真正散发出独特的灵性和魅力,成为学生大胆表现创意的空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为创新之人。”多年的美术一线教学实践让我坚信每个孩子身上的确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潜力需要我们去开发。作为教师,始终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在心头,在我们的激励与呵护下,让小小的美术课堂变成蕴蓄无限创意的大空间。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