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2019-05-18刘晓庆
刘晓庆
摘 要 近幾年来,随着国家新课改的推进和新课标教材的实施,我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日益深入。校本课程不仅弥补了国家课程内容上的不足,也弥补了常规教学中的教学单一模式。本文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现状问题开始探讨,然后再根据实际历史教学情况阐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问题,以下是为浅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的论证。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历史学科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目前国家教育目的最基层的教育课程,校本课程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根据国家制定教育目的,学校中的教师依据个人或是教师群体,开发或主编的地方课程。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在校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的情况和学生的爱好、兴趣的要求等,开发的辅助性教学教材。
2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校本课程概念从1973年正式被提出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教育研究的热潮。目前历史教师们在校本课程上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虽然研究方向的切入点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3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跟其他项目或者课题开发一样,它首先得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和情况出发,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学校的办学宗旨及办学理念,要彰显教师在教研成果上创新性,尤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其他课程找到相同知识的共性与特性,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使学生从中收寻到更多的学习兴趣与乐趣。如学校的发展历史与学校传统文化、学生对校园周边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教师的擅长知识领域与发展需要等。
而具体在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原则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点来讨论:
3.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从大环境的角度来说,它必须遵从从实际出发原则,哪些实际出发的原则呢?首先,课程开发必须依照历史的学科要素进行,如历史发展的新动态,研究历史学的新方法;其次,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专业的历史理论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而学生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解教学内容;最后,课程的开发需要与当地的人文历史风情相符合,不能歪曲历史事实。
校本课程的开发由于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差异,学校领导或是历史教师的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对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多有不同。有些学校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应对教育对外宣传的一项手段,实际的课程开发则过于形式化。
因此,在校本开发的原则上,首先因遵循原则是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需要出发,尽可的避免流于形式。
3.2多样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从始至终都要体现出与国家课程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而具体的多样性应体现在内容的多样性和课程呈现的形式多样性。内容的多样性,不再是地方历史的赘述,而是要在单纯的历史叙述中寻找它们的结合点。如四川省乐山四中将会开发《乐山四中发展史》的校本课程,它不仅会阐述乐山四中的发展史,而且还会依托乐山市佛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使校本课程的内容多样性。内容呈现的形式多样性,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娓娓道来,可以增加视频、图文结合的方式,甚至课堂可以搬到博物馆、纪念馆等来丰富课程呈现。
3.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专门为自激发学生学习和兴趣而开发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辅助国家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中占主体地位,他们必须具备专业的历史知识,很较高的研究能力。
传统的历史学科课程实施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要实施者,他们过于重视客体接受性,一味强调学生知识的掌握。学生知识的过手情况也是以“知识本位”的传统观念为主体下进行的。而校本课程与之不同,它重视以人为本的原则,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在课程内容上,教师更倾向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日常生活经验为主。
4总结
对于历史学科教育来说,它如果没有时间的积淀、没有历史史实作为基础等等的特性。教师是无法获得更丰富的专业能力知识,学生是无法感受到历史带来的觉悟和智慧结晶。因此,我们在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无止境的追求创新的同时,另一方面不能忽视历史真正所要传达的精神。
本文对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浅论,如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范蔚,李宝庆.校本课程论:发展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