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2019-05-18王天宇
王天宇
摘 要 为深入研究父母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了157名中学生,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良好,而学习自我效能感普遍偏高;男女在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所在地位对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显著;是否为独生子女会显著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可以正向预测学习自我效能感,而父亲拒绝否认可以负向预测学习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 中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 学习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学阶段既是儿童青少年从结束小学阶段进入正式学习开始的时期,也是身心和思维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时期。由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发展的限制,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即受到各种客观因素比如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的影响,也受到家庭环境比如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文化水平以及家庭文化氛围和学校环境比如教师指导、同伴榜样等因素的影响。影响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复杂的,但外部因素对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影响始终要通过儿童本身的内因起作用,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关注中学生的个人特质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比如刘加霞(2000)等人考察了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既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也可以通过学习策略间接的影响学习成绩。而万兴松(2003)等人通过对1069名在校中学生的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性别、大五人格、焦虑、父母关系、学习环境等因素有关。随着研究深入,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习成绩逐渐引起研究者关注。王凯荣(1999)等人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以及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而归因是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尽管目前研究即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也有研究探究了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但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和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笔者目前在在中国知网等文献数据库中检索的相对较少。而深入研究父母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一方面可以为改善不合理的家庭教育环境提供科学参考,另一方面为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提供积极建议。
Bandura提出自我效能原理。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的改变都要通过自我效能感来实现,个体能够尽可能多的察觉到自己要做出何种行为的这种判断力,在个体的能力和行动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这一特殊领域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一种具体效能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学习者对自我学业能力的内在信念,即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或计划的自信程度。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学习动机,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坚持性。目前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集中在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上,也有研究探讨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学习归因等。但关于影响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
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s)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根据Martin(1983)的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包括两个维度:绝对化要求和回应。绝对化要求是指父母显示控制、成熟的要求和对自己教育的监督的程度;响应是指父母情感的温暖、接受和参与的程度。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崔哲的研究借助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普遍处于偏低的水平,家长对孩子的关爱较少,对孩子的回应和理解情况较差。父母和孩子间如果有足够的情感交流和理解,孩子更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易出现心理问题;但如果父母对子女的干涉过多,会导致孩子缺少独立思考的权利和机会,影响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的发展,容易出现心理困扰。家庭因素作为影响初中学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一直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其中王芳芳(2002)等人对411名初中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受家庭中父母职业和文化程度、尤其是父母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笔者在中国知网等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到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很少。其中岑萃(2005)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呈显著相关,具体来讲,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要高于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牛燕洁(2014)考察了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归因方式与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归因方式对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闫彬(2014)的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但在家庭教养方式的维度上分析的更为深入。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xxx中学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出问卷160份,收回159份,回收率99.12%。对于那些有明显规律性的答案、漏答或不完整作答的问卷进行剔除,获得有效问卷157份,有效率为98.12%。参与调查的被试平均年龄12.33(SD=1.81)。被试分布情况见表1。从分布表中可以看出,男生共90人,占总人数的57.3%;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布均匀;独生子女较多共88人,占总人数的56.1%。
1.2研究工具
1.2.1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s-EMBU-C)
C.Perris等人编制。共42道题目,父母维度一致,包含了情感温暖、拒绝、过度保护三个维度。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1.
1.2.2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
梁宇颂等人编制,共包含22个题目,分为两个维度: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5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7。
1.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最终导入spss20.0進行处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方差分析、t检验、中介作用分析、回归分析等。
2结果
2.1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描述统计(见表2)
本文使用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采用的是四级计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4分,中等水平为2.5分。通过分析收集回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数据,父亲情感温暖维度的平均得分为3.12,高于中点值2.5分。母亲情感温暖维度平均得分3.15,高于中点值。其他维度得分均在中点值以下。而本研究中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采用5级计分,中点值为3分,根据数据结果可知中学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得分为3.70和3.64,高于中点值。总体上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良好,而学习自我效能感普遍偏高。
2.2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女在父亲过度保护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而在父亲拒绝否认维度,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3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家庭所在地差异
从表4中可以看出,家庭所在地为城市的中学生其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在其他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4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独生子女差异
从表5中可以看出,独生子女的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母亲拒绝否认维度独生子女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其他维度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
2.5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从相关分析表中可知(见表6),父亲情感温暖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而父亲拒绝否认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的负相关;母亲拒绝否认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无显著相关;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度保护则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无显著相关。
2.6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从回归分析表7中可以看出,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可以正向预测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而父亲拒绝否认可以负向预测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其他维度对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的預测作用不显著。
从回归分析表8中可以看出,只有父亲拒绝否认可以负向预测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其他维度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3讨论
3.1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学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良好,而学习自我效能感普遍偏高。
结果还发现男女在父亲情感温暖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父亲拒绝否认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研究结果与喻爱军(201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的理念一直以来占据着人心。父母们对女孩和男孩的教养方式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穿衣打扮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保护上。尤其是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中往往发挥着保护伞的作用,而父亲对女孩的保护要显著多于对男孩的保护。因此在父亲过度保护维度会出现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的情况。而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建立与青少年的相关经历联系密切,对于男孩来说,从小听别人夸奖大多是围绕是否聪明,而对女孩来说,别人的夸赞则更多关于是否可爱。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尚未进入校园的男孩和女孩也都有彼此不同的期望和计划,很多父母对男孩都有一种“他很聪明但就不爱学习”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会直接影响父母对待男孩的态度和行为,因此男孩在于父母的交流沟通过程中逐渐潜移默化的接收到父母态度的影响,逐渐认为自己比较聪明,对学习有一种优越感,从而出现了男孩在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孩的情况。
家庭所在地为城市的中学生其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在其他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我国特殊的的国情,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某一个时期内,人们常常给城市打上“先进”“文明”的标签,而给农村冠以“落后”的标签。生活在城乡不同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由于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和文化影响,形成了对自我和世界、他人的不同看法。生活在农村的初中生其家庭条件相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初中生而言比较差一些,父母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忙于生计,从而与孩子互动交流的时间就会减少。而另一方面,农村父母往往文化程度比较低,不重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更注重为孩子提供相对较好的物质条件,而在学习上,农村父母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孩子提供科学的学习建议和指导,而城市父母在学习上有更多时间和能力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学习。因此会出现城市的中学生其在母亲情感温暖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大学生。
独生子女的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而且独生子女的母亲拒绝否认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产物。国外研究者指出子女个数和出生顺序会影响个体的人格形成和身心发展,而我国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也证明了,父母对独生子女的关注和保护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过度的保护和关注,因此其在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3.2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从本研究相关分析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父亲情感温暖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而父亲拒绝否认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的负相关;母亲拒绝否认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无显著相关;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度保护则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无显著相关。而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可以正向预测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而父亲拒绝否认可以负向预测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家庭教养方式确实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来源于个人自身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以及情境条件等。家庭是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每个孩子的重要他人。父母的教养方式会直接为孩子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提供替代经验和言语劝说等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更多的体现在父母温暖、良性的教养方式会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而父母拒绝、冷漠的教养方式则会降低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4结论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总体上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良好,而学习自我效能感普遍偏高;男女在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所在地为对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显著;是否为独生子女会显著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可以正向预测学习自我效能感,而父亲拒绝否认可以负向预测学习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 胡桂英,许百华.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30(04):477-480.
[2] 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1997(02):61-64.
[3] 刘加霞,辛涛.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09):54-58.
[4] 万兴松,费龙才,张晓庆等.影响城市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01):45-46.
[5] 王凯荣,辛涛,李琼.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04):22-25.
[6] 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01):91-97.
[7] 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1999(01):39-43.
[8] 胡桂英,许百华.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06):757-758.
[9]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進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95-103.
[10] 雷晓梅,杨思萍,刘利等.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抑郁障碍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1):1152-1155.
[11] 徐慧,张建新,张梅玲.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8,31(04):940-942.
[12] 崔哲,张建新.中学生家庭教养模式及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02):180-182.
[13] 王芳芳,李雁杰.家庭环境因素对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J].中国校医,2002,16(01):11-13.
[14] 岑萃.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15] 牛燕洁.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16] 闫彬.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17] 蒋奖,鲁峥嵘,蒋苾菁等.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01):94-99.
[18] 蒋奖,许燕,蒋苾菁等.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的信效度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01):193-196.
[19]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0.
[20] 喻爱军.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06):1058-1060.
[21] 金凤仙,程灶火.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03):468-472.
[22] 于凡.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3-4.
[23] 周平.城乡 3—4 岁幼儿父母家庭教养方式现状调查[J].戏剧之家,2016(11):225-226.
[24] 丁丽丽,何守森,周倩等.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发育及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09):910-912.
[25] 沈卓卿.论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J].教育研究,2014,35(04):70-76.
[26] 何守森.儿童早期养育环境对心理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06):561-563.
[27] 林程.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9(01):53-54.
[28] 赵爰珍.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9] 唐凯晴,邓小琼,范方等.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05):889-892.
[30] 张英,刘彩谊,李焕等.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学业效能感和学习价值怀疑的影响[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04):26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