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策略分析

2019-05-18王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传统文化

王锋

摘 要 中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思想尚未成型,易被外界事物干扰。且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负面影响导致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滑坡,中学德育工作面临困境。在此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融合,可有效促进中学生人格的健全,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本文将从确立传统文化指导思想、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明确传统文化与德育的结合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在中学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中学德育教育 传统文化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1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中学德育教育体系滞后

当前中学德育教育体系较为滞后,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滞后两方面。首先,单一、滞后的教学手段导致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较低,传统文化也无法与德育教育有效融合。且在信息时代下,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学生走神、发呆的现象较多,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其次,教学内容的滞后使中学生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时期,更关注于社会热点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因此,枯燥的教学内容极易引起学生的不满,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结果也差强人意。

1.2中学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度较低

中学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度较低主要由于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且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薄弱环节。中学教育通常为了中考、高考会加大文化课程的安排,从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作用,更不用说讲传统文化应用于德育教育中。此外,虽有部分学校将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内容,但由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轨,也无法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最终目标。且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旦出现问题且未及时解决,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1.3中学德育教育氛围较弱

中学教育的重点主要为文化课程,这就导致中学生无法有效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也无法真正领悟到传统文化所展现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内涵,这样便很难让学生接受到系统的传统文化与德育的培养。而学习氛围与环境对学生学习十分重要,且文化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间形成的。因此,中学的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的教育氛围需做出改变,让学生在充满与德育教育相关的传统文化气氛中,在学习时便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

2中学德育教育中应用传统文化的作用

2.1促进中学生人格的健全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道德理念,是当代德育教育中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是值得引用的教育方式。传统文化中包含严谨的教育方式与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可有效为中学生树立学习目标与方向,也有助于中学对德育教育的实施与管理。同时,在德育教育中,还需秉承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理念,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将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的精神源泉,使其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塑造其精神世界与健全的人格。

2.2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致秉承自强不息的信念,爱国精神也在人们心中萦绕不散。纵观历史,中华儿女皆有着振兴中华的责任与义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概。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应用于中学德育教育中,可有效影响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并了解个人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爱国主义思想,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3中学德育教育中应用传统文化的策略

3.1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传播者,是教育事业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在学生培养中也占据主导地位。且由于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教师只重视教学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人文文化的培养,更无法承担传统文化应用德育教育的责任。因此,首先需要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是需要教师在一定的文化程度上逐步积累形成的,反映出教师的价值观、道德观等重要的品质。同时,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也是德育教育资源,承担学生学习的信息承载责任。因此,教师需主动参加传统文化类课程的培训,并多读书、读好书,将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文化素养,从而在德育教学中引经据典,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凭借自身文化素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起到示范作用。

3.2确立传统文化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的产生具有时代背景特征,是我国历史积淀的产物。将其应用于德育教育中需要更新德育教育观念,将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摒除,以真正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作为培养目标,传承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情感,践行文化行为,强化其传统文化意识。中学德育教育的基础是孝道文化、诚信文化、宽容待人、严于律己等内容,学生不仅要对其了解,还需将其内化为自身情感与思想。因此,教师需让学生从内心身处就意识到传统文化对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其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心态,激发其学习热情。中学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对中学生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开展教育工作。教师需运用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容树立清晰的指导思想,防止传统文化弊端思想对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教师还需教会中学生正确甄别传统文化,使其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

3.3完善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体系

首先,探寻传统文化教育准则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传统文化中弘扬的道德准则作为教育准则与目标,以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例如,中学可将传统文化中“五伦八德”的指导思想作为教育体系构建原则,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此外,课堂式学生获取知识的地点,需要将传统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将德育观念中文化思想与精神弘扬,客观的向学生讲解德育理念,引领学生理解人文精神。其次,还需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将传统文化与课堂环境、校园环境与家庭环境相结合。教师可在课堂中纳入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以传统文化促进德育教育内容的吸收。同时,学校里可通过张贴标语、绘画、板报等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受到传统文化故事的影响,提升自身德育意识。例如,教师可在绘图板报栏上张贴孝道故事,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手工绘画,既丰富学生实践内容,也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其次,家庭环境教育环境也很重要,家庭对学生有着无法取代的影响。同时,良好的家庭风气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必备条件。因此,需要家长与学校配合,将传统文化融入家庭,家长以身作则,将传统文化倡导的道德素养展现给学生。

此外,可丰富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将主要精力放置于学生思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德育教育不仅是要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知识,而是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理念,从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与道德观。而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用传统文化是一条重要的教育途径,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课堂主阵地结合,在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孝道教育,并将其融入到德育工作的各方各面,使傳统文化在潜移默化间便渗透入学生思想中,逐步内化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国、诚信、律己等品质的栋梁之才。

4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德育教育资源,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只有将其与教育融合才能发挥其更大作用,提升中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因此,需要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切实提升其教学水平,从而结合传统文化更新德育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手段。并将传统文化与教育体系、教育环境、教育课程相融合,以解决中学德育教育体系滞后、氛围较弱、教学实效性较低的现状。促进中学生人格的健全、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段彬,顾珂.论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亚太教育,2016(07):175-176.

[2] 李伶.探讨传统文化中的“五伦八德”理念与中学德育教育[J].德育在线,2012(01):217-218.

[3] 焦传凤.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才智,2016(01):122-123.

[4] 杨涵.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学时代,2014(02):33-36.

[5] 罗静.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课教学中的渗透[J].广东教育,2015(04):37-39.

[6] 刘俊秀,胡青云,周谋远.浅谈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认识[J].教育现代化,2017,4(51):257-258.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传统文化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