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不平衡”中看振兴从“不充分”处谋发展

2019-05-18刘龙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示范村人居管护

文/刘龙腾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实施乡村振兴进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充分”既对我们提出了警示,也为我们提出了建设新要求、发展新思路,要更加重视资源贫瘠型村庄和小农户的发展,更加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管护机制建设。

2019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之年,以乡村振兴为起点,我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入新阶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国社会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振兴关系到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经济发展与文化重建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标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本文着重探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

乡村振兴进程中出现的“不平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新的“不平衡”已露端倪,值得引起相关部门关注和警惕。

“老古董”和年轻人之间的不平衡。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致富之道,为年轻人回乡建功奠定了良好基础。不同文化程度、年龄阶段、产业类别的农户对乡村振兴的接受程度差别较大;文化程度高、脑子活、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可以较快接受新思想、新理念,能够把握住新业态、新机遇;而年龄超过50岁的“老古董”则受制于文化程度不高、从业技能单一等因素,逐渐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中被落下。一位年轻老乡承包樱桃园,通过电子商务销售樱桃,还在节假日组织乡村旅游活动等,年收入大幅提高,成为乡村振兴的受益者;而一位快60岁的老乡则自嘲是“老古董”,之前主要从事废旧钢铁行业的工作,受近期的环保政策影响外出务工机会大幅减少,加上对电子商务、微信、快递物流等不熟悉,几乎处于“零就业”的状态。

“示范村”与普通村之间的不平衡。地方政府为探索乡村振兴多元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往往会通过集中资金、项目倾斜等方式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最美乡村、旅游特色村”等多种评比、选树活动,以期通过发挥“示范村”的带头作用,进而以点带面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能够被选为示范村的村庄往往具备比较好的发展基础、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旅游资源,在政策和项目倾斜下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快发展,而普通村往往资源贫乏不具备选树潜质。在选树典型过程中,受地方财政资金、产业项目、人员配备等限制,示范村和普通村在新一轮发展中产生了新的不平衡。示范村在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远远好于普通村,新的政策和项目、新的荣誉和机会离普通村越来越远,普通村也离全面振兴越来越远。在调研中,一位老乡的抱怨“咱们村肯定被领导忘在脑后了,光看别的村振兴,也没看咱们村有什么动静”生动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的不平衡。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既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有2.6亿农户、6亿多人生活在农村,其中约2.3亿户是承包农户。我的家乡几乎全部是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农业作为重要生计来源、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小农户,急切想搭上乡村振兴发展的快车。直接将土地流转承包给农业公司因为操作简单、见效快,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属于普遍情况,而努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是少数。家乡小农户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人均1亩左右,农户单纯从土地流转中获得的收益每年只在1000元左右。多位老乡说:“那还不如自己种地,还能有粮食吃,千把块买几个馒头、几斤肉就没了。”不能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平衡发展,也降低了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

一个示范村平整的街道和丰富的文化宣传。

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的“不充分”

近年来,家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基础设施、厕所革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文化建设、乡村教育、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发展还不充分,有待持续推进。

文化建设需要持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不仅不能缺位,村规民约在维持农民生产生活以及农村共同体方面还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随着城镇化迅速推进,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开始出现。村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多选择出去打工、在城里或镇上买房(在镇上或市里买房几乎成为农村青年结婚的基础条件)、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近年来,村里年轻人出现较多的离婚事件。村规民约、集体意识对农民的约束性在逐渐降低,一个家族往往只是在春节才能相聚一次,家族之间的关系维系也大部分由父辈来承担。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持续加强的问题不可忽视。

乡村教育需要持续改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在农村中生长的儿童和青少年对农村和家园有着天然的亲近关系,就是因为这一层“亲近”,他们将是未来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村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尤为重要。而现实情况是,村子中多数农村家庭父亲或父母都外出打工,家庭教育不系统或不健全,乡村教师不完备,学校教育有待进一步改善。调研的一所镇小学,全校有60多位老师,竟然有40多位老师是代课老师,因为教师资源有限,低年级老师几乎全部是代课老师,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可见一斑。

一个普通村泥泞的通行主道。

需要持续治理的农村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需要持续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调研和观察显示,家乡居民对农村内部环境、村子周边环境的评价满意度较低,农村厕所革命还没有根本改善,垃圾分类也还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通组道路还需要进一步建设,更重要的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还没有建立起长效管护机制。

从“不平衡”“不充分”处得到的发展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施乡村振兴进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充分”既对我们提出了警示,也为我们提出了建设新要求、发展新思路。

更加重视资源贫瘠型村庄发展。资源贫瘠型村庄发展和振兴将是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啃的硬骨头,资源贫瘠型村庄往往也是精准扶贫的主战场。观念上,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更加重视深度贫困村庄的发展和振兴,切实发挥“示范村”的示范作用;政策上,与精准扶贫深度对接,在产业、政策、资金上向该类村庄倾斜,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人才上,让有经验的干部担任资源贫瘠型村庄第一书记。

更加重视小农户发展。尽快建立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机制。要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入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小农户获得产权收益;要千方百计实现小农户持续增收,从提高小农户能力、构建收入增长机制、不断培育农村产业新业态和新动能,从主体能力、内部机制、产业动力角度形成有利于小农户生产生活持续改善的良好环境。

更加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村庄建立村学或儿童讲习所,集中教育“留守儿童”,同时加强乡村教师力量配备,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恢复和建立村规民约,凝练乡村精神,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乡村文化在维护乡村社会共同体、促进农民合作的良好作用;复兴农村传统农业文化,挖掘历史悠久的农业遗产,建立乡村图书馆,发展乡村田园生态旅游,形成村庄特色。

更加重视农村人居环境管护机制建设。要加强政策宣传,更加注重农户层面的政策宣传,明确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的重要性;要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党员集合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让农民成为农村人居环境管护的主体力量;同时,注重资本要素投入、业态创新、动能培育等,进而构建起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猜你喜欢

示范村人居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薄山村:“问题村”蜕变为“示范村”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