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匠精神培养农业技术“专家”

2019-05-18刘晓庄江西省政协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种地专家农民

文/刘晓庄 江西省政协

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组织的兴起,使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向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当种地不再是苦力活,而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时,人们不禁产生了另一番担忧:将来“谁来种地、谁会种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民“家有几亩地,起早不得利”的传统农耕方式已经并将持续发生深刻变化。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生产方式逐步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也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多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特别是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来“谁来种地、谁会种地”是乡村振兴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农忙时节缺人手、科学种田缺人才、农业生产缺人力”。破解将来“谁来种地、谁会种地”之问,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以工匠精神培养大批擅长某项农业技术的“专家”,已刻不容缓。

那么,谁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农企和院校为主体,建立政府、社会与企业、院校等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体系,制订长期有效的培训计划,拓宽新型职业农民来源,鼓励农民、大学生、社会青年等多层次人员主动参与。发挥“田教授、土博士、水秀才”作用,“实训”与“实用”相结合,同时提供技术、市场和政策等信息,避免教学与实践脱节,从多方面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打铁的不织棉布,炼铜的不铸锡壶”。现代农业不同于自然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犁耙锄镰锹,样样好把式”,而在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式,做到内部分工精细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应以农业生产市场化、生产活动农场化、企业管理科学化为指向,由“通才式”逐渐转向“专业型”,实现科技、机耕、管理等各行皆备、各司其职,进而产生各种类型的农业行家里手。

通过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大可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但如果土地无法变成“资产”,农民始终被禁锢在“一亩三分地”之中,也难以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脱颖而出、大有作为。笔者认为,土地确权后的自愿、合理流转,把沉睡的土地变成农民的一项资产,农民成为企业的股东,实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以企业发展为龙头的现代化农业,使农民从财产性收益和产业资本投入中获得稳定收益,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由于农村长期落后于城市,造成了我国当代特有的农民工现象,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乡村凋敝”的“三农”新问题。只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潮中,使农村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标签,真正富起来、美起来,让农民潇洒地脱下传统身份的旧衣,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农民才能成为令人羡慕、令人向往的职业。

猜你喜欢

种地专家农民
致谢审稿专家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数据”让农民“慧”种地
请叫我专家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
专家面对面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