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花山文化设计创新 工作室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

2019-05-18周丽雁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3期
关键词:花山职业院校校企

周丽雁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花山文化”作为左江流域壮族先民的文化产物,既是壮族文化的瑰宝,又是人类文化的一技奇葩,它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以粗犷的壁画、生动的画面、古朴的风格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将左江流域壮族先民的聪明与智慧充分地展示出来,同时,对先民们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与自身过程中的敬畏自然、崇尚和谐的情怀以及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予以体现。怎样弘扬花山这一传统地域文化,做到创新设计与文化的结合,同时,培养文化设计创意创新产业急需人才,成为当前教育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职业院校拥有一定的力量,可以向社会输送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较高的优秀人才,无论是从专业设置、体量规模还是市场占比哪种角度来看,其所发挥的作用均是不容忽视的。

一、我国实施文化设计创新工作室教育模式的现状

“工作室”最早是由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作坊”发展起来的,当时,作坊式工作室提倡对美术教育与工艺技术教育进行结合式发展,以此为基础培养具有良好的艺术理论修养,工艺技能亦不落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以该活动平台为支持,创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它将真实的生产或研究实践项目作为载体,建立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发挥企业技术专家与学校指导教师的带领与指导作用,让学生扮演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角色,真正地赶赴企业内部进行观察与操作,并由此展开讨论与反思,实现对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最终,达成让学生成长为独立生产者与探究者的目的。

在全球范围内,欧洲的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创新产品设计均处于领先地位,之所以有如此显著的成果,同其艺术院校创新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现阶段,我国已有较多职业院校对创新工作室培养模式持认可态度,并对其做出相应的探索,形成了诸如项目引导式等典型样本。但是,我国职业院校对文化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部分院校依旧采用以往的被动式方式进行授课,有关技能的操作训练也过于零散;部分院校在进行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之时,仅仅是机械地对其课堂教学进行转化,他们看重的只是表面形式上的成功以及作品所取得的效果,教育功利化及职业化倾向非常突出;不仅如此,在培养人才之时,很多职业院校还存在明显的文化素养与产业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从整体层面来看,其综合能力及文化修养均有所欠缺,不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更加没有足够的在文化创新设计中传承与弘扬具体文化的能力。对此,职业院校应进一步探索创新工作室培养模式,基于“专业+公司”模式,进行校企合作的文化设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规范工作室职能,向社会输送优秀的文化设计创新与综合型人才。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花山文化设计创新工作室建设

(一)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工作室的生命周期

校企合作进行花山文化设计创新工作室的共同建设,应当是一个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督促、互利共赢的动态式发展过程,双方通过不断地摸索、筹备、发展、转型与完善,实现对相互之间技术、知识、人员、资金以及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交互,以此求得花山文化设计创新工作室的纵深进步。图1所示为工作室的生命周期曲线,该工作室的建设应经历筹备、发展、稳定与转型4个阶段。初期,校企双方分别分析与确定自身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具有的优势,由于双方均是以自身的利益为主要目的的,此阶段两者可能会出现合作行为或创新目标不协同、所取得的结果达不到预期水平的问题。进入发展阶段,校企双方对自身以及彼此均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亦会更好地理解各自的需求,在进行合作之时,各类资源将会处于一个较好的流动环境中,这有利于双赢且相互信任的人才培养氛围的营造,可为花山文化创新设计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对花山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提供便利。进入稳定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成熟度将会越来越高,此时,师资储备已能满足工作室建设与发展所需,他们的岗位与职能亦有能力同企业接轨,企业员工、教师与学生所肩负的职责将会越来越清晰,各方之间的交流及合作频率也会越来越快。在转型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社会以及花山文化发展的推动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地位可能会有所转弱,这时需要进一步调整他们各自所需承担的职能。

图1 校企共建花山文化设计创新工作室的生命周期曲线设想

(二)花山文化设计创新工作室职能——实践教学、项目检验、技术传递、文化传承

花山文化设计创新工作室应将实践教学这一重要功能承担起来,在分析企业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之上,如收集花山文物与标本、研究花山文化、陈列与展览花山岩壁画、传播花山文化知识、创新设计花山标识等,将项目与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对学生理解花山文化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实践与岗位能力进行培养,以此实现对文化创新设计与传承类人才的打造。作为考核教学成果优劣的一种方式,项目检验可体现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建设花山文化设计创新工作室的过程中,应以文化创新设计专业的核心能力为出发点,对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相应要求进行结合,进行必需的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以此满足文化设计与传承实践教学的专业条件要求。此外,从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的角度,对创新工作室进行全面、科学的布局规划,根据学生们的实际能力进行相应工作岗位(如文化研究、资料搜集、平面设计等)的具体设置,以行业标准实施与管理。

另一方面,花山文化设计创新工作室还应聘请对花山文化有深刻研究的专家与骨干担任实践教学教师之职,教师直接投身于对花山文化的研究、传承与进一步创新设计工作中,切身融入文化设计与传承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为今后成为大师级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奠定基础。

三、结语

花山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职业院校应基于“专业+公司”模式,校企合作进行花山文化设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培养文化设计创意创新方面的专业与综合型人才,以此保证花山文化的更好传承与弘扬。

猜你喜欢

花山职业院校校企
花山欢来啰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花山请你来
我在花山等你来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花山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