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校园博物馆打造3.0人文艺术学习空间

2019-05-17刘芳菲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5期
关键词:万春剪纸人文

刘芳菲

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人文情怀的培养、实践探究精神的塑造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应当开发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共同发挥育人功能。

四川省成都市万春小学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推进人文艺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自身情况,深入分析生源背景和师生家长发展需求,努力挖掘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资源,坚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非遗”剪纸艺术教育,不仅在课堂教学形式、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还着力进行多样化学习空间的打造。学校依托剪纸艺术教育经验及成果,灵活运用有限的校园空间,打造了一座集艺术学科实验室、人文艺术展厅、创客实践平台于一体的万春校园剪纸博物馆。该馆作为学校的艺术教育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不仅服务于全校师生,也辐射影响着周边社区居民和更广泛的社会区域,在学校艺术及文化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校園剪纸博物馆的艺术教育优势

一是突破时空界限,重在体验交流。剪纸博物馆与传统的美术教室相比,更强化了视觉交流和时空的延展性,是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对话的有效文化空间。它既是艺术课堂的现身说法,又是艺术教学的课外延续;既是学科教室本身,又是健康积极的课外艺术活动的良好场所。

二是烘托艺术氛围,形成教育亮点。剪纸博物馆是学校艺术文化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现,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艺术知识拓展、艺术梦想成长和自我才能展示的空间。它作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人文艺术传播氛围,形成了学校的办学品牌。

三是多元学习体验,提升核心素养。博物馆教育是全民艺术素养教育的有效手段。依托校园剪纸博物馆这一学习空间,可以极大地丰富学校人文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对学生人文底蕴的积累、审美情趣的浸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剪纸博物馆的建设及管理实践

一是博物馆场馆的建造。学校组建了万春剪纸博物馆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剪纸博物馆建设的基本目标,落实责任,分工协作,确保了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在完成了主体场馆建设之后,学校通过“确定主题、划分展厅、收集藏品、美化完善”四个步骤,实现了博物馆区域的合理划分,同时也为艺术混合式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万春剪纸博物馆现有五大主题学习区域,收集了三百余幅优秀剪纸作品。根据人文艺术教育的需要,学校还进一步打造了剪纸艺术工作坊专区,作为博物馆拓展艺术课堂教学的专门场所,完善了博物馆的育人功能。

二是形成常规管理体系。学校梳理、制定了博物馆的各项制度,以确保馆内展示物完好、整洁,展示内容富有变化,展厅陈设具有趣味性。同时,学校加强馆内人员的配备,选派专门的教师担任馆长,统筹博物馆的日常运作,统领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展;选拔3至6年级的优秀学生担任馆员及讲解员,负责馆内的日常维护、展示活动等。另外,学校还提供专项经费,保障博物馆的日常运作及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剪纸博物馆学习空间功能简析

一是校内外文化艺术展示中心。万春剪纸博物馆展出的与剪纸相关的知识,以及依据主题定期轮换展出的师生优秀剪纸作品等,为师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博物馆常年面向全校师生及周边社区居民开放,作为校内外重要的文化艺术展示中心,发挥了文化辐射作用。

二是特色课程与活动教育中心。万春剪纸博物馆作为学校的特色场所,具有课程、活动教育中心的功能。学校依托博物馆开设了剪纸艺术教育课程、博物馆本体课程、学科融合课程和文化修养课程在内的博物馆教育系列课程,综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学校还充分利用博物馆开展常规化、系列化的校内外教育活动,形成了以每周、每月、每期、每年为时间轴的艺术活动体系,并接待国内外的来访宾客,对外推广学校人文艺术教育的经验和成果。

三是未来学习与创新发展中心。目前,万春剪纸博物馆正在进行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与开发,3D创客空间、线上微课、虚拟博物馆体验等区域及功能的实现,勾画出了未来学习的形态,伴随学生一路前行、一路收获。

四、博物馆学习空间应用效果简述

一是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校园博物馆的建立和博物馆教育的全面开展,依托博物馆教育系列课程、文化活动、校园环境建设等路径的实施,在巩固学生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推动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使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多学科的技能得到了提升,创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集中体现,传统文化素养、人文道德素养及国际化意识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是推动了教师的全面发展。万春剪纸博物馆建设及博物馆教育课程、活动的开发和实施,实现了艺术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品格教育等相关领域教师的通力协作。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实施者和受众,积累了丰富的学科整合经验。这不仅有效地推动了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转变,也实现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文化素养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三是推动了文化的辐射与传播。校园博物馆的建设和博物馆教育的广泛开展,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及其周边地区艺术教育的发展,很好地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传播及公民人文素养的提升。校园博物馆为校际交流往来,以及社会团体和文化艺术团体的合作共享提供了载体和渠道。校园博物馆所承载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要经由学校师生进行传播,这样便实现了更广泛的文化辐射,发挥了更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校园博物馆的对外开放,有助于学校在区域内发挥广泛的教化作用,使艺术审美熏陶和优秀文化传播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凸显。

校园博物馆作为学科教室的一种个性化呈现形态,如何才能实现教育功能的提档升级?如何有效地支撑教育创新及改革?如何梳理出更贴切、实用的实施路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间3.0的学科教室,成都市万春小学将在实践中继续拓展与完善。“万春人”将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博物馆,把博物馆打造成学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落实立德树立根本任务。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万春剪纸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大嘴蛙学剪纸
手工剪纸
人文社科
剪纸
剪纸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末路
万春林弈林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