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科幻电影的黄金时代

2019-05-17付昌义

科学大众(中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科幻电影流浪

付昌义

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现在我们同样可以说,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流浪地球》。这部春节档上映的中国科幻电影,从上映开始就激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迅速从排片第四逆袭为票房冠军,而吴京也因为这部片子正式成为了全国“唯二”的票房过百亿演员。不过誉满全身也难免引起非议,在影片走红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负面评价。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科幻片不是科教片

在豆瓣上有部一星的影评被大家回复最多,评论者首先说的就是影片科学设定不及格。那么,这部片子的科学设定具体如何呢?

我的感觉,看一部科幻电影首先不要当科教片来看。科幻电影承担不起普及科学知识的重担,我们也不可能通过科幻电影来学习科学知识。所以如果要在科幻电影里找科学BUG,那必然是一找一个准。就连好评如潮的《星际穿越》,也出现了超维度外星生命,而宇航员竟然可以穿越黑洞毫发无损。这在目前的科学知识中是无法解释的。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一部好的科幻电影必然可以在电影中用一套理论将自己的科学设定说圆了,也就是理论的自洽。在这一点上,《流浪地球》还是有漏洞的。比如木星引力为何激增的解释、木星被点燃的设计,如果仔细推敲,电影在这些细节方面的表达上还是不够圆满的。但瑕不掩瑜,存在某些问题并不能代表整部电影就是不及格的。

另外,如果从科学普及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激发了大家对太阳系乃至宇宙的兴趣,甚至是科学阅读的兴趣。与此同时,众多微信公众号正好借此蹭了一把热度,让没兴趣了解科学的大众了解了看起来深奥无比的科学。我也是借此机会才知道了“洛希极限”这个词。

扑面而来的“中国风”

除了科学设定,讨论最多的还有这部片子的价值观,可以说这也是大家争论的一个焦点。

在由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和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组织的《流浪地球》观影座谈会上,有位科幻作家就认为,这部片子我们不要解读过多,过度解读也许就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这部电影上。我们要呵护正在成长、发展的中国科幻电影,要怀有宽容之心。我们要相信时间会检验一切,经过时间的检验,穿过喧嚣的浮华后,我们的坚守必然会有结果。另外,我们也同樣要对自己的科幻电影有信心,这部片子传递的思想确实与通常看到的好菜坞大片有所不同。

导演郭帆曾经介绍,为《星球大战》制作特效的公司工业光魔曾经问过他,“为什么当地球出现危机时,你们跑路都得带着家?”立足于大陆的农耕文化对土地有深深的眷恋,与闯荡在海洋中的西方文明最大不同也许就是在灾难面前的应对。而这也就造成了小说中最奇特的设定,带着地球去流浪,而不是造飞船逃出太阳系。好多人不习惯这个设定,但这是中国人自己对太阳即将灾变给出的独特解答。

就如一位评论家所说:“以前我们在中国立场和中国表达上是缺失的……现在我们很高兴看到年轻的中国电影创作人,他们更自信,不光有中国表达,还有中国立场,这一点非常了不起。”而面向全世界,说出中国的理念,传递中国的文化,表达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自信,我想这也是这部片子成功的地方。

中国科幻电影起航

当然,看这部片子我们还要选取合适的坐标系。如果我们把它和电影史上的众多科幻大片相比,我们应该看到它还存在许多不足。但如果我们把这部片子放到中国电影和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去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对影片的评分又会不一样。

中国首部科幻电影是1939年的《六十年后上海滩》,新中国首部科幻类型电影是1958年的《十三陵水库畅想曲》,改革开放之后的首部科幻电影是1980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20世纪八九十年,《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进入新世纪以后,伴随着商业大片的蓬勃兴起,《全城戒备》《机器侠》《长江七号》《美人鱼》《蒸发太平洋》等所谓的科幻大片也层出不穷,但这些打着科幻旗号的“伪科幻”电影缺乏的是真正的科幻内核,往往只是加入一些所谓的科幻元素敷衍了事。当然,同一时期在各大视频网站上也还有些具有真正科幻内核的电影在上映,如《神秘日》《冬眠》《孤岛终结》等,但由于缺少资本的投入,影响还是没有冲出科幻圈。直到今天,我们终于等来了《流浪地球》。《流浪地球》从资本投入、特效制作、编剧、拍摄、推广等方面,都为今后的中国科幻电影树立了一个标杆。

所以,相对于“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表述,我更喜欢说,《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黄金时代,这是中国科幻电影和中国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由此,中国科幻电影就要正式起航了!

(责任编辑:白玉磊 责任校对:司明婧)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科幻电影流浪
意聊
科幻电影五问
视觉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流浪猫鲍勃
给远方
流浪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