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境·语篇
2019-05-17贡如云
贡如云
2016年,荣维东教授的专著《交际语境写作》于语文出版社出版;2018年,该著作再版。作者提出了交际语境写作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前瞻性问题,并对交际语境范式的发生发展、理论依据、知识要素、运行机制以及写作策略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对我国语文写作教学已经产生也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交际语境写作主要由“交际”“语境”“语篇”三个呈内在关联的子命题构成,以下围绕这三个命题及其关系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写作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功能
功能是功能语言学的核心范畴。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语言学习都是社会过程,在语言的社会交际中,其基本单位是语篇。在他看来,构成语篇的语言主要表达三层意义:一是概念意义,二是篇章意义,三是交际意义;它们分别对应着某个元功能:概念功能、成篇功能和人际功能。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交际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语篇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对世界范围内的母语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情达意和交流沟通的活动,它具有情感功能、意义功能,但写作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当属交际功能。交际功能表现为作品(语篇)有主题,作品为达到表达目的会进行结构的调整,形成不同的文体结构。虽然写作是个体行为,读者通常并不在场,但高明的作者不会受限于“独酌无相亲”,而是“举杯邀明月”,进而营造主客对酌、山花竞放的格局。作品一旦完成,它便获得了社会意义,可以说交际性是语篇最根本的属性。
或曰,实用类写作都有明确的交际目的或意图,那么文学类写作是否涉及交际的问题呢?文学语言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文学具有社会性,它是真实的社会语境中出于真实的交际目的而生成的语言实体,它试图以艺术化和创造性的方式对外部世界进行内心阐释与表达。比如:“小说、戏剧常布疑阵,突出惊人之笔,作者自己对于全局一目了然,本无须有此,他所以出此,大半为着要在读者心中产生所希望的效果。由此类推,文艺上许多技巧都是为打动读者而设。”蕾切尔·卡森为何要写科普散文《寂静的春天》?她为何以寓言式的开头描绘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显然,这无非是想借助艺术化的方式智性且诗性地传递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图。文学诉诸的是情感体验,就说服效果而言,情感的力量有时甚至超过了逻辑的力量。“诗”可以传递理念,也更能传递理念,“诗”是最接近哲学的。
从本质上讲,交际即对话。根据对话哲学创始人巴赫金的观点,对话表现为对话中的对话和独白中的对话这两种微型对话形式。一方面,作者生成话语都是对他人和自己相关言语行为的应答;另一方面,作者都预测与期望读者和评论者积极理解和回应,并对同一交际领域的其他话语产生影响。诚哉斯言!李白的诗歌《赠汪伦》无疑是在与他者对话,而《静夜思》则可理解为对自我的应答。史铁生的经典散文《我与地坛》,作者既是与外部世界(地坛、已故的母亲、周围的普通人)在对话,更是与自己的心魂在对话。《安妮日记》的作者虽然是与自我对话,但她又何尝不是在向正义世界告白与控诉?
二、写作是基于特定语境的书面交流
荣维东教授指出,写作不是独立个体自我封闭式的表达,而是基于特定语境的书面交流,但凡篇章都是语境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是语境孕育出来的结果,写作即在语境中对话。作者、读者、目的、话题这四大要素,决定了篇章的中心、内容、选材、详略、文体及语用选择。因此,写作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但语境意识的养成不能一概而论,文体不同,语境要素的着力点也不尽相同。下面以通行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写作为例,谈谈语境配置上的特点与差异。
记叙文语境配置。主要表现在:第一,敘述者及叙事视角的选择;第二,借助“偏离”的信息结构(包括信息的显隐与多寡、情节的变形)来调整读者的预期,激发读者的兴趣;第三,努力与读者建立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默契;第四,注意语词、语句、语气、语调等语用选择。美国语文《共同核心州立标准》提供了一则八年级学生叙事文写作样例《萨迪小姐》,范文作者交代了故事叙述者与萨迪小姐的关系与经历(带着萨迪小姐,听她的故事,听她唱黑人赞美诗),通过快速进入故事情节以及形象化用语来吸引读者,并巧妙地提供有关背景信息(旧椅子吱吱作响,破旧的门廊)。作者写作目的主要是表达对萨迪小姐的思念之情(夏天的时候,我再也看不到她坐在椅子上唱歌了,但我仿佛依旧能看到她的身影)。文章结构上,自然而富有逻辑地安排事件顺序;语言表达上,运用一些关联词和表示顺序的从句和句子,感性的用词;叙事技巧上,从读过的小说中吸收一些策略,借助对话、描写来塑造人物与推动情节发展。而命题者对两个语境要素提出明确要求:作者在篇章中应反映自己跟主人公的关系,读者不了解萨迪小姐这样一个特殊的对象。
说明文语境配置。主要体现在:第一,明确或暗示自己的身份,比如若是写动植物观察笔记,用词造句应与学生身份相符,部分专用术语要进行技术处理,不能把自己“塑造”成相关领域的专家;第二,为便于读者了解某种陌生事物或科学现象,应注意篇章的逻辑结构,用语的准确与规范;第三,为便于读者理解或增强交际效果,可适当吸收视觉媒介元素;第四,为增强篇章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可提供资料获得的途径。美国语文《共同核心州立标准》提供了一则十二年级(高中毕业年级)学生完成的阐释性小论文写作样例,题为《氩弧焊与钨极氩弧焊焊接》。教师评语涉及以下语境要素:作者(职业学校高中生),读者(组织观点、概念和信息,创建了一个完整的篇章;提供图表、具体细节和其他有助于读者理解的信息与例子),目的(传递氩弧焊与钨极氩弧焊焊接的信息;提供参考文献,增强传意效果),主题(使用精确的语言和某些专业词语来阐发复杂的主题;通过不同的方式展开话题,比如通过选择最重要的相关实例,扩展定义等),文体和语体(得体地表达,语气正式客观)。
议论文语境配置。议论文写作,作者与潜在的读者通常构成思想对弈和思维博弈的关系。作者可以这样问自己:读者对题目熟悉程度如何?对普遍的疑惑我是否能作出回答?我的假设是否可靠?我的观点是否有新的突破?是否能通过层层分析推导出结论?是否能对复杂的概念进行切分辨析?材料和证据是否充实可靠、新鲜有趣?是否能找到反例来证伪?在论辩文读者群体中,最高明的当属审辩型读者,考虑到这类读者思维品质的高阶特性,作者应进行积极的防御性说理,重视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加强论点、资料、现象的辩证分析。用词造句须反复斟酌,力求准确、科学和严谨,以免招致论敌的反驳和批判。鉴于此类读者的特殊性,我们称这种读者意识为论敌意识。
三、写作即在特定交际语境中构造语篇
语篇是现代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试图实现某种交际功能的语用单位。只要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就可以视为语篇。在我国的语境中,语篇通常大于句子,主要指句群、段落、段群以及完整的篇章。在西方母语教学中,语篇是语言教学的对象、材料、例子和凭借,语文教学就是分析、理解、评鉴和建构语篇的过程,学生语篇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美国语言学家麦卡锡和卡特曾振聋发聩地指出“语言即语篇”,麦卡锡认为,语言教学应帮助学生从语篇的角度来理解语言、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基于此,我们认为语篇应成为写作教学的核心范畴,它既可以将交际的内涵与理念包孕其中,又可以涵盖一切写作产品。语篇范式的确立对写作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基于语篇观的写作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封闭狭隘的文章制作,而是为达到真实的交际目的,基于特定语境(文化语境和社会语境)的语篇构造。语篇写作具有多目的、多功能的特征,语篇写作的类型多样化、多元化,它既可以是完整篇章的写作,也可以是语句和语段(微)写作,诸如缩写、扩写、续写、片段仿写与改写等,语篇写作有助于学生培养真实写作的能力。语篇写作符合当代社会对公民书面交际能力的要求,它预示着写作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文章写作范式长期盛行,这与人们对文体的认识即文体观密切相关。所谓文体通常也称作体裁或体式,它是个静态的概念。广义的文体指文章(含文学)体裁或文章体式,狭义的文体仅指文学体裁或文学体式。文章体裁观下的写作教学,主要进行封闭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制作。而在西方,文体也称作语类(即语篇类型)或体裁(即语篇体裁),体裁往往被视为动态的概念。美国斯威尔斯学派对体裁的定义如下:体裁是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交际事件涉及语篇、交际主体、语篇功能、语境(含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等因素,交际事件的分类标准是一整套由社团公认并集体遵守的交际目的。澳大利亚悉尼学派则将体裁看作是一种有步骤的社会交往过程或交际事件。近半个世纪以来,受这一动态文體(体裁)观的影响,西方写作教学热衷于培养学生在交际语境中的语篇写作能力。
此外,我们还须明确文学语篇写作在写作课程中的价值和地位。系统功能语言学视文学为语篇,不仅关注文学的语言结构与审美形式,还将形式特点与语言的交际功能相联系。前文已述及,文学语言既具有诗性功能,又具有交际功能和传意功能。在语文教学这一特定的场域中,文学的本体属性是语篇,文学既是文学(纯文学)的存在,也是语篇(文学类语篇)的存在。文学写作既可行审美和文化之功,也可收实用和交际之效,文学写作不是作家和天才的专务,中小学生完全可以尝试文学写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部分“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中指出,高中生应“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应该说,将文学写作纳入必修课程,尤其是“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无疑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反映了人们对文学写作乃至语文课程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当然,文学写作不宜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文学写作有其内在的限度,切不可过分拔高。
交际、语境和语篇是交际语境写作范式中的三大核心概念,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交际都是特定语境中的交际,语境是“语篇七性”(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信息度、语境性与篇际性)之一,语篇是相对独立的交际与语义单位。写作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篇建构和创生能力,即在语境中构造语篇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语境写作范式是对文章写作范式的历史性超越,但是两种范式并非水火不容,它们可以相互为用,共同服务于写作教学的深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