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物形象,品味文章主旨
2019-05-17温静
温静
《卖油翁》选自宋代文学家欧陽修所著的别集《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故事短小精悍,共133字,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有趣。通过简洁朴实的人物对话,刻画出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
一、各版教材选编分析
正是因为《卖油翁》兼具故事性与哲理性,较为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故其作为初中课文经典篇目,长时间以来被沪教版(七上)、鲁教版(七上)、鄂教版(七下)等教材选录。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也把该文选人。
笔者在研究沪教版、鲁教版、鄂教版、部编版等教材后发现,每版教材在单元编排和习题引导方面有所不同。
沪教版《卖油翁》所在单元的主题是“技艺超群”,同单元的课文还有《核舟记》(魏学洢)、《口技》(林嗣环)、《口技》(蒲松龄)、《明湖居听书》(刘鹗)。由此可以看出,该单元是要让学生感受有一技之长的人的高超技艺,开拓学生的视野。然而这样编排最大的弊端在于限定了学生思维,教师在讲授《卖油翁》时就会囿于从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艺得出“熟能生巧”的主旨。
鲁教版则将一道习题设为:“陈尧咨善射,然而‘以此自矜,骄傲不可一世。卖油翁虽然技高一:筹,但并不为此而矜。联系你身边的具体事例,以‘谦虚为话题写一段话,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此题本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却起到了一些反向影响。题目中虽未对人物作出直接评价,但给了学生暗示:“谦虚”的是卖油翁,无形中将陈尧咨设定成被批判的人物,限制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多角度分析,进而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鄂教版《卖油翁》所在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哲理”,且在课后题的设置上不再有所限定。
部编版《卖油翁》所在单元的主题是“小人物”,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本单元的文章,发现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向善、务实、求美;课后第二题有一问是“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从单元主题到题目设置,这样编排在分析人物形象上仍会限定学生的思考方向。但部编版关于主旨的题目设置却起到了极具发散性的引导。
二、核心教学内容价值分析
《卖油翁》叙述了一个小故事,有人物有叙事,分析人物形象必然成为这篇课文重要的教学内容。
1.普遍认识
陈尧咨:骄横自矜、狂妄自大、不可一世。
卖油翁:谦虚沉稳、从容平和、真诚睿智。
文中提到,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这也是他“自矜”的原因。卖油翁对此“但微颔之”,不以为意。这一行为让自我满足的陈尧咨发出了不屑的质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如此狂妄的口气,加之其后的“忿然”神色,都流露出—种“井蛙式”的狭隘和固执。“尔安敢轻吾射”,“尔”与“汝”意思都是“你”,但“尔”更多了—层居高临下的意味。如果说前两句算是质问,后—句简直就是怒斥了。这—句不仅充满了傲慢,更显现出他的暴躁,让陈尧咨的骄横之态溢于言表。而当卖油翁用酌油的高超技艺证实了“唯手熟尔”的说法后,陈尧咨也是无言以对,只能“笑而遣之”。由此,—个狂妄自大、骄横自矜、不可—吐、无礼暴躁的陈尧咨跃然纸上。
路遇陈尧咨射箭,卖油翁能够“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说明他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这本身就是虚心沉稳的表现。面对陈尧咨的傲慢无礼,卖油翁却以“无他,唯手熟尔”从容作答,言语之中透露出万分的肯定以及十足的自信。当陈尧咨无礼地吼出那句“尔安敢轻吾射”时,老翁既没有被他的凌然盛气所吓倒,也没有因受辱而言高,而是以柔克刚,寸步不让地说了一句“以我酌油知之”。这是文中卖油翁说的唯一一个长句,语气平和,态度坦然,与陈尧咨的恼羞成怒形成鲜明对比。最后用五个动词写出了老翁精湛的技艺,用事实来让陈尧咨诚服。至此,全文就通过“睨之”“微颔之”两个传神的神态,两句简洁的对话和“酌油”时的娴熟动作,勾勒出—个谦虚沉稳、从容平和、真诚睿智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卖油翁。
2.另类认识
陈尧咨:并非骄傲自矜、不可一世。
卖油翁:并非谦虚沉稳。
查阅相关史料发现,陈尧咨和其兄陈尧叟是宋太宗时期中国科举史上备受世人称颂的兄弟状元。再从原文陈尧咨的谥号“康肃公”也可以看出,世人对其评价之高。据史书记载,陈尧咨遣送走卖油翁后,更加勤学苦练,射技更是精益求精。这种虚心受教、知错就改、积极上进的态度,是值得每个读者敬佩和学习的。
卖油翁,就其社会阶层而言,应为小商贩,走街串巷来招揽生意。他为何耽于生意而驻足于陈尧咨圃前“久而不去”呢?在下文可以找到原因——有意展现自己的酌油技术。老翁的不谦虚还通过“睨”这个非常传神的词语写了出来。
再看二人的对话。陈尧咨的三句话均是反问句,都有着强烈的情感外射;而卖油翁的两次回答都从容自若,依仗的仍是自己的绝技。实际上,卖油翁就是一个自得自负、自以为是的老头,他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说教者”,他没有谦虚,也不应该谦虚。但这种观点略有异议,卖油翁正是因为对自己的酌油技术高度自信,所以表现在外的才是淡定、从容,而作者设置这一人物的目的应该不在于批判卖油翁的自负。从欧阳修写《归田录》一书的目的来看,也非如此。
详析《卖油翁》中的人物形象,是为了让学生能从差别较大的不同人身上感受到不同的人生经验,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
长期以来,对《卖油翁》中一文主旨的普遍解读是“熟能生巧”。两个性格、身份等都不一样的人,一个善射,—个酌油之技高超,引出一段好文章、一个大道理(熟能生巧)。查唐宋史料丛书,《渑水燕谈录》与《归田录》合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中《归田录》卷一第31条,除课文节选外,文末还有一句点明作者用意的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里采用类比,将本文描写与“解牛”“斫轮”的典故相提并论,我们可由此推演出本文的主旨乃“熟能生巧”。文中也确实对“酌油”一事描写得较为详细,把当时卖油翁从钱孔沥油的熟练、从容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更是借卖油翁之口说出“无他,唯手熟尔”,一语点题。
对《卖油翁》主旨的另一种说法是“戒骄”,并以此阐明不应该恃技而骄,且对自傲进行了批评。文章选自《归田录》,其内容多为记述“朝廷旧事及土大夫谐谈之言”。由此可推出作者写此文的主旨在于讥讽那位康肃公的恃技而骄,而绝不会是赞赏卖油翁钱孔沥油技巧之精。再从文章题材和故事情节看,只写酌油一事即可说明道理,却写了陈尧咨射箭、卖油翁观射和二人之间的冲突等占文章三分之二的且与“熟能生巧”无关的内容。且故事以陈尧咨“善射自矜”起,以陈尧咨“笑而遣之”止,其中情节也都以陈尧咨的情绪变化而起伏,说明写陈尧咨的事才是文章的重点。故事就是为了暴露陈尧咨恃技而骄的弱点,欧阳修写陈尧咨这个人物目的就是把他“自矜”的一面暴露出来,然后通过卖油翁加以否定。
三、具体课例教学内容分析
笔者选取了1988年至2018年共13个有代表性的教学实录及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1)张少成,对《卖油翁》一课的教学设想,《文史杂志》1986年第6期;
(2)彭月英,巧引善导一课多得——我怎样教《卖油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6期;
(3)申杰锋,《卖油翁》的老调新谈,《语文天地》2006年第12期;
(4)姜亚宁,《卖油翁》教学设计,《语文建设》2006年第12期;
(5)陈金缺,给足学生自主体验的空间——《卖油翁》教学案例,《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
(6)石智祥,引领学生在“探究”中求真——《卖油翁》研究性学习一例,《阅读与鉴赏》2007年第9期;
(7)罗贤科,《卖油翁》教学设计,《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年第11期;
(8)容理诚,“文”“白”对译的别样尝试——《卖油翁》课堂实录,《师道》2012年第2期;
(9)董旭午,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读《给“笑”加个形容词》,《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年第7期;
(10)刘艳婷,《卖油翁》诞生记——假如我是欧阳修,《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10期;
(11)陈治勇,有限文字里的无限趣味——《卖油翁》教学实录,《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7年第7期;
(12)熊芳芳,《卖油翁》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2018年第8期;
(13)刘恩樵,以文言“摩挲”文言——《卖油翁》教学札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第1期。
统计《卖油翁》的核心教学内容发现,重点字词、文意疏通、人物形象、道理启示是大多数教师教学时的重点。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但这13个教学案例又各有侧重点。
第一,内容偏重不同。如张少成老师在教学中把重点全部放在通过对比《卖油翁》初稿与修改稿的不同处,习得写作技巧;容理诚老师把重点放在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上,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刘艳婷老师则带着学生—步—步去探究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二,同一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如在分析人物形象的环节中,石智祥老师通过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揣摩作者写作的独具匠心;陈治勇老师在学生一次次诵读中,从词语的选用、语调的不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等方面加以引导,学生便在每次思想的碰撞下,体会到了文章所蕴含的无限意味。
第三,对某—个环节的偏重。如陈金缺老师重视诵读吟咏,以读促思,以思促读,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读、不同形式地读(朗读、默读、齐读、自由读),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进入文本,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明白文本的要义。
此外,石智祥老师专门安排了—课时的预习环节,通过印发相关资料、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结合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合作自主完成。石老师印发的相关资料有《卖油翁》全文(《渑水燕谈录》和《归田录》合集)、译文及《教师教学用书》中的部分内容,还有两篇主旨争鸣的文章等,这些资料能够帮助学生在筛选各种信息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熊芳芳老师在教学中的最后—个环节分别投影出“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类比阅读,在类比中追问“这三篇文章的共通之处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确三篇文章所隐含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学生,他们在上半学期已经对文言文有所接触,加上《卖油翁》一文本身浅显易懂,所以学生在理解文意方面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研习作者的写法,进而探究文章主旨方面,学生的能力还很欠缺。利用初—学生思维较为活跃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进行思维的碰撞,悟到与文本有关的多种启示,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王荣生教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书中提到,学习文言文,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是两个重点。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往往就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精髓处。《卖油翁》作为一篇短小精悍的小品文,恰险更多地體现出作者对章法的考究和词句使用的炉火纯青。鉴于此文的特点,结合优秀课例,现对《卖油翁》的教学建议整理如下:
(一)导入
同学们,在2300多年前,有一个名叫梓庆的中国匠人。凡是他用木头雕刻的镰(古代的一种乐器),见过的人都觉得精巧到只有鬼神之工才能做得出。鲁王很惊叹,就召见梓庆问:“先生能做出来这么精妙的东西,有什么秘诀吗?”梓庆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木匠,哪有什么秘诀。只不过在做工前,我不敢耗费精神,静养聚气,让心沉静。斋戒多日后,去山林选取材料,然后将全部心血凝聚于此,专心致志,精雕细刻,用自己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去制作。器物精妙似鬼神之工,也许因为这些吧。”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做事认真的木匠。从今天要学习的《卖油翁》里,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二)读文识人
一读课文——顺:
1.默读,利用词典、课下注释疏通课文。要注意的读音有:自矜(jin)、家圃(pu)、睨(ni)之、微颔(han)之、忿(fen)、酌(zhuo)油、然以杓(shao)酌油。
2.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徐/以杓/酌油/沥之)
3.生再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二读课文—一懂:
1.请几名学生翻译课文,教师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投影)
2.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述这个故事,可允许学生适当合理地发挥。
三读课文——品:
1.分角色朗读:先小组内分读,然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2.问题:从同学分角色朗读中,你能感受到陈尧咨和卖油翁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吗?如果感觉不出的话,怎样才能生动地读出文中二人的性格?
教师指导,可通过让学生讨论文中出现的不同对比和精练传神的用词来分析、品味。
(1)对比。身份对比:陈康肃公一卖油翁(此处可以投影出陈尧咨的资料);神态、动作对比:自矜、忿然、笑,睨之、微颔之;语言对比:陈尧咨三次急躁的问话,卖油翁三次平和的答话;态度对比……
(2)精练传神的用词:写陈尧咨的两个词“善射”“自矜”,写卖油翁的两个词“睨之”“微颔之”,写卖油翁酌油技巧高超的五个动词……
板书:对比——身份、神态动作、语言、态度……
用词—一自矜、睨之、微颔之、取、置、覆、酌、沥……
3.根据以上讨论所得,小组中再次分读,要求体现语气并加入神态。
演读完后,请大家来评价是否演活了文中的陈尧咨和卖油翁,在体现人物性格上每组演读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讨论归纳出两位人物的性格。
陈尧咨:骄横自矜、狂妄自大……
卖油翁:谦虚沉稳、从容淡定……
从大家归纳的词语里发现,形容卖油翁的都是褒义词,而形容陈尧咨的则尽是贬义词。是不是就没有一个褒义词可以形容陈尧咨呢?请大家再用心读读文中对陈尧咨的描写。
补充资料:陈尧咨“性刚烈,以气节自任”。
板书学生找到的词句:善射、当世无双、射于家圃、十中八九、笑而遣之……
再次归纳补充陈尧咨的人物性格:射技的确高超,且依旧勤于练习;心服口服地接受中肯的建议。
总结:卖油翁是值得我们敬佩的;陈尧咨虽有不足,但是他能够尊重并谦虚接受正确的意见,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三)由人悟旨
1.投影《卖油翁》相关的文学常识。
2.提问:该文只是《归田录》这本书众多笔记中的一篇,并没有题目。如果把题目换成《陈尧咨趣闻》《陈尧咨和卖油翁》等是否可以?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卖油翁》为题,更能切合文章的主旨。作者设置卖油翁这一人物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写作目的。
3.齐读课文。
4.提问:作者想让我们从陈尧咨和卖油翁的言行中读出些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本文的主旨不限于“熟能生巧”,从而让学生发散思维,如:做人要谦虚,有真本事才能從容,在给他人提建议时要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善于听取有益的意见等。
就“熟能生巧”这一主旨而言,在新的时代应该赋予其新的意义。“生巧”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自己技艺的专注、执着,卖油翁酌油的高超和梓庆所雕刻“镰”之精巧,甚至是陈尧咨的善射,无不是对自己技艺的不断改进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结果。
(四)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设想观看陈尧咨射箭的人不是艺高人胆大的卖油翁,而是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的南郭先生,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