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关键在一个“始”字?

2019-05-17孙绍振

语文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永州西山柳宗元

孙绍振

《新唐书·柳宗元传》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新政失败,顺宗永贞元年(805年)被贬谪永州:“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所谓“诸文”,当以《永州八记》成就最高,其为古典山水游记开一代文风的杰作,已成共识。亦有论者不求甚解,以为柳氏至永州即作,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柳氏初到永州,身为官员,却无居处,和北宋被贬黄州的苏东坡一样,借住于十分简陋的僧寺之中。五年之间,四遭火灾,几葬身火海。初到永州不到半年,母亲卢氏即病故于龙兴寺。亲朋故旧,断绝来往者有之,恣意诋毁者有之。流放之地,尚未十分开化,瘴气暑湿,弱体病甚,南蛮鴆舌之语,难以自由交流,更增苦闷。柳式虽处如此困境,但并未开始“八记”之作。

次年,唐宪宗即位改元元和(806年),大赦天下,然下诏明言:柳宗元等不在其列,还要把王叔文处死。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的柳宗元,此时才三十四岁。面对政治上几乎是死刑的局面,精神郁闷可想而知。但是,他仍未命笔“八记”。概由于其坚持为文之“道”(原则):“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偃蹇而骄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这说明柳氏每每以“轻心”“怠心”“昏气”“矜气”自戒,最关切的是,惧其作“剽而不留”“昧没而杂”,也就是不能传诸后世。

要把精神上的郁闷以他和韩愈倡导的古文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种历史的创造,需要一个过程。以柳宗元的天才,这个过程居然相当长。故此时虽有所作,如《牛赋》之叹牛有功而无赏,不如瘦驴之“曲意随势”,《愚溪诗序》述己“以愚得罪”却以“愚”命溪,居愚而不改,然此等文章皆有守志不渝、俯视群小之意,皆难以与《永州八记》作为山水游记之经典可比。作者的情志与文章形式达到水乳交融,还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长期的积累,是其一。至于具体为文,有时某种偶然的顿悟、灵感的激发亦不可缺少。

“八记”首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秋,已经是柳宗元被贬谪永州的第四年。在给友人的书信中,他把自己比作囚犯。在现实生活中,他很难感到生趣。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囚徒,他在大自然中寻求精神解脱。在《与李翰林建书》中他说,“闷即出游”不过是“暂得一笑”。这里“暂得一笑”就提示着,解脱是短时间的,带着偶然的性质,彻底的解脱并非招之即来。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开头就是: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自称为“僇人”,罪人,受辱之人,精神常常(恒)是忧惧不安的。即便有空暇出游也是漫无目的,精神找不到长久栖居之所。虽然如此,但是,“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可以打发日子,“披草而坐,倾壶而醉”,“相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这样随意,可以忘忧,可以自娱: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这里有一种自得感,以为此州山水之异态,一切特殊景观皆享受尽了,完全收入自家之胸怀。客观景观皆为主观自我所拥有,似乎已达解脱之境,然而直至西山宴游这一天,才顿悟到往日以为诸山皆吾有是错误的。今日来此西山才是“始得”,也就是真正的开端。

“始得”是文章的题目点出的,历代文评家皆意識到了这一点,大致皆以为“始得”为理解此文之关键。

林云铭在《古文析义》卷十三说此文:“全在‘始得二字着笔。”沈德潜在《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九中说此文:“从‘始得字着意,人皆知之……此篇领起后诸小记。”储欣在《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中说得更到位:“前后将‘始得二字,极力翻剔。盖不尔,则为‘西山宴游记五字题也。”如果没有“始得”,则此文只是“西山宴游记”而已。诸家之说皆切中文本。柳宗元自己在文章中就直截了当地说,“始”于自己还不知西山之“怪特”。怪特在哪里呢?这里是有几个层次的。

先是“望”,远观、遥望,“怪特”变成了“异”。“异”到让作者不辞烦劳,越二水(过湘江,缘染溪),登无路之山(斫榛莽,焚茅筏,攀援而登),这显示了景观吸引力的极致。

景观的刻画,诸多文评家是意识到了的。林云铭说:“语语指划如画。千载以下,读之如置身于其际。非得游中三昧,不能道只字。”但是,诸多评家往往限于模山范水之工,忽略了山之怪和异不仅仅在客观对象,更在主观心态。

等到“穷山之高”,领略到山之怪特,灵感一下子来了,改变了作者往常“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排遣不时袭来的忧惧(恒惴栗)的心态。无目的的醉游,一下子变成了“箕踞而遨”,把腿伸直,坐在山顶上,俯视“数州”大地,“皆在衽席之下”。山与自我的关系,不再仅仅是为我欣赏,为我所有,而是山丘提高了自己的视点,实际上就是胸怀,这个自卑为“僇人”的人,突然感到了自己的高大,而奇形怪状的大山开始变得渺小:岈然隆起的,洼然深陷的,不过是小土堆、小洞穴(若垤若穴)而已。千里之远的景物,聚集在尺寸之间,高下相形,尽收眼底。这表现的是俯视。接下来的“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青山、白云在远方与天接合,说的是空间在天地之间全面展开。

这就不仅仅是景观的拥有,而是精神气概的升华。往日并不以为异的山岳,激起了情志的高潮,顿悟起来,方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

前面说的“怪特”“异”不过是朦胧的观感,到这里变成了思想,山之特出,山的美,在于“不与培(土娄)为类”。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群山一下子变成“培(土娄)”,往日那些看来高不可及的对象,不过是一杯黄土而已;第二,有了这样拥山之宏大的心气的自我,不屑与之“为类”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柳宗元就这样把描绘变成象征,从客体的山之高大转化为主体的精神之载体。这就是“始得”中“始”的情志内涵。这一点,沈德潜、储欣、林云铭都忽略了。唯一的例外是浦起龙,他在《古文眉诠》卷五十三中说:“‘始得有惊喜意,得而宴游,且有快足意,此扼题眼法也。”这里接触到文章的“扼题眼法”。但是,“惊喜意”“快足意”还停留于直觉,对于其高度的认识还是相当朦胧。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忽略了文章精神气度的高大,不仅是一时的感奋,而且具有哲学的内涵。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这种精神之气(灏气),与天地同生,是没有开始的。这种浩然之气,与大自然(造物)共存,是没有终点的,即在时间上是永恒的,超越了生命在时间上的局限。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感悟,柳宗元难得地陶醉起来(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浪漫起来(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把哲学的意境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心凝”指心神高度凝聚,“形释”指躯体解脱,“与万化冥合”指与大自然无声无息地融为一体。这是一种超越了形而下之现实痛苦的形而上的境界。对此,历代诸文评家中只有林纾注意到了。他把这归结为“道”:“不与培(土娄)为类,是知‘道后远去群小也。悠悠者,知‘道之无涯也。洋洋者,抱‘道之真体也。无所见犹不欲归,知‘道之可乐,恨已往之未见也。于是乎始,自明其投足之正……”(林纾《古文辞类纂选本》卷九)。林纾这里的“道”说得比较玄,具体分析起来,本文的“道”更多属于庄子“齐物论”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正是在这种悟道的境界中,柳宗元彻底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觉悟到“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这个“始”字是总结性点题,具有卒章显志的性质,是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升华。往日虽曾醉游,然只是游山玩水感官享受而已,这个“始”字反复点出,往日之游,山是山,我是我,而从此时开始,变成了山与我的合一。这种形而上的境界,在柳宗元的诗歌中,表现得更为精绝。例如《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曾被诗话家誉为唐人五绝之首的杰作,表现的不仅仅是庄子的齐物论精神,而且是禅宗的不为外物所动,超越苦乐,心灵处于寂静状态,即所谓“正定”状态,能制伏欲界的贪嗔等烦恼。

正是因为如此,文章最后特别注明写于元和四年。意在提醒读者,他流放了四年,遭到那么多打击,游览了那么多山岳后才从精神上得到解脱,因而才开始写作那流传千载的“永州八记”。

当然,这个形而上的顿悟并不是柳宗元生命的全部,在“永州八记”中,还有《钴鐲潭西小丘记》,记低价购得一亩小丘。“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潜潜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但享受如此山水之乐,而且还想到“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这就不是形而上的境界了,而是形而下的现实思绪,不但有从大自然的欣赏中得到乐趣,而且有山丘之胜不得其所的人生感叹。而在《小石潭记》中,则不但为欣赏石之形美,水之声美,潭之透明,鱼影布石,还有鱼“与游者相乐”之趣。这里的“游者”其实就是柳宗元。大自然美景的“幽邃”,远离尘世,超凡脱俗,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脱,但是“其境过清”,欣赏则可,并不适合自己“久居”。不得已,弃之而去。

也許正是因为有了西山宴游形而上的解脱,这样形而下的愉悦才不是“暂得其乐”。柳宗元流放生涯中,心灵虽然丰富,但形而上的顿悟与形而下的现实矛盾是很难回避的。到元和九年,他在流放地已经十年了,写下《囚山赋》发泄他的幽愤:

顾幽昧之罪加兮,虽圣犹病夫嗷嗷。匪兕吾为柙兮,匪豕吾为牢。积十年莫吾省者兮,增蔽吾以蓬蒿。圣日以理兮,贤日以进,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

这充分说明,他在被贬的漫长岁月中,毕竟是痛苦的,形而上的天人合一的超脱,与形而下的购得良土的快感,欣赏潭水的清幽,从中得到的心灵安慰,终究不能完全消解他内心的积郁。当然这并不能扑灭他在山水之美中获得生命质量提高的理想。

《永州八记》如此丰富的精神内涵,都是前代山水游记所缺乏的。

张岱在《寓山注跋》中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此论也许失之偏颇。固然郦道元《水经注》有精彩绝伦的《龙门》《巫峡》(俗题《三峡》)等篇,文采斐然,锦贝灿然,但大多皆为注释,七宝楼台,离开水经,不成片段,更无柳宗元《永州八记》所展示的精神内涵之统一而丰富。

当然,差不多与郦道元同时,在南朝以吴均为代表,则以骈文为主。后世数百年间骈文占据了主流,也产生过一些杰作,如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但是,骈文作为一种文体,其对仗的句式固定,平面滑行,缺乏精神内涵,造成了形式主义之风的积弊。韩愈、柳宗元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端,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发动反骈文的古文运动。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说,韩愈古文运动的功绩在于“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文起八代之衰”是如何表现的,如今许多分析文章不约而同地忽略了。

骈文的特点,除了对仗,在句式上以四六言为主。如《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槃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檐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土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全文除可以省略的虚词以外,都是四言与六言之交替。这就是骈体的形式规范。

柳宗元所提倡的古文,乃是先秦西汉的古文。其原则是:第一,不事对仗,因为对仗拘于平面描绘、多用华丽词藻;第二,师承先秦西汉散文之记事叙述;第三,骈文大抵四六言的句式,而古文则为散句,也就是句式的长短自由转换。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行,漫漫游。

数句基本是简朴叙述,不事藻绘,句式自由,无偶句对仗。第一句说自己身份乃获罪之人,只用了五个字,下面三个三言,对于心理上长期的恐惧,也只用了三个字“恒惴栗”,这就是古文的简朴。其后是四言(则施施行),然后又是一个三言(漫漫游)。其实“施施行”和“漫漫游”本是可以对仗的,加上一个“则”,有了因果关系,变得更加自然。作者不但回避对仗,连排比句都是回避的,回避排比,就是回避人工痕迹。但遇到可以对仗和排比的情况,只要是有利于表现自然心态的,就坦然用之: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这里的“入深林,穷回溪”“披草而坐,倾壶而醉”,下面的“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就是对仗句,皆为三言。“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是四言。句式的自由组合,手法的自由转换,完全是心灵节奏的表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古文始于先秦西汉,反骈文的唐时古文却不同于先秦古文。先秦古文极少对仗句法,《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就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之手。但是在柳宗元笔下,这样的句式往往似漫不经心出之,在朴素的叙述中略带华彩,并不妨碍其文之自然。

《钴鐲潭西小丘记》中写到山石,就用排比作了尽情渲染: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柳宗元和韩愈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人工性,这样的排比突破了骈文的对仗程序。难能可贵的是这并非柳宗元唯一的手法,他似乎是很有节制地使用着的,在《小石潭记》中形容池边石头的奇异,就用了相反的手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与河床的整体性相反的是分散性,变化多端。“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强调的是形态各异,一派自然本色。多姿的山石与统一的河床形成对比。不可忽略的是语言的节奏。一连四个短句,每句只有一个名词,没有形容词,却达到描写的效果,表现出复杂的山石形态,词语和句法却是如此单纯,这不但是自然景色的奇观,而且是语言的奇观。前面是参差的长短句,后面是整齐、并列、没有形容和夸张的短句,发挥了古文的自然优于骈文的人工之优长,构成一种有张有弛的节奏;从心理感受上,又给人一种历历在目、应接不暇的感觉。对语言控制得很紧,是柳宗元的一种特殊追求。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但是二人文風并不雷同。相比起来,韩愈之文几乎更多散句,不用骈句,常有直接抒情,往往禁不住“一唱三叹”。其趣,亦不限于情趣,兼具理趣(《师说》),特别是谐趣(《送穷文》《毛颖传》)。欲窥柳宗元为中国唐代古文带来的特色,与韩文的比较或者不可缺少。

猜你喜欢

永州西山柳宗元
永州的雪
安奇奇与小cool龙(本季最终回)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零陵区:“两考”工作平稳顺利
西山公园
江雪
睡仙亭
李晖赴东航对接航线迎来突破性进展
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