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9-05-16罗彩红
罗彩红
摘要: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情趣、导思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关键词:优化;提问;提高;有效性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柳暗花明;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因此,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就成为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那么,教师应怎样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实现优化课堂提问,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有效性呢?
一、提问要明确目的性
课堂提问是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手段,绝不是“满堂问”,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②促进知识理解,明确数量关系;③促进思维定向,明确思维方向,集中学生注意力;④信息交流,调控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方法。切忌漫无目的的乱发问。应根据教学中重难点、新旧知识的结合部,概念易混淆处,设计突破口,设计提问。例如:在讲授《角》时,老师问:角与边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范围过广了,指向性不明。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一下子思路不知道从何入手。但如果我们把它改成这样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时题目的指向性、目的性明确了,老师再顺势做展示实验,学生会感觉恍然一亮,于是有了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开大小有关。因此,巧妙合理地设计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能更好地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问要有啟发性
每个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而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例如在讲授新课《线段、直线、射线》时,判断这三种线,如果只是直接介绍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学生虽容易记忆,但分辨起来可能会混淆。于是在教学中,可增加这样的提问:1.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为什么?2.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为什么?这样的提问,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而且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自然地理解三种线的特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要有灵活性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所谓的“活问”,就是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例如在讲授新课《速度、时间、路程》时,如果直接提问:什么是路程、速度、时间的概念,学生也能通过查书解答。但学生有可能还不理解概念;但如果把它改成图文并茂的内容进行展示:在新时代龟兔驾车再次比赛,兔子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龟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然后提问:1.哪辆车跑的快些?谁赢了比赛?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龟每小时行驶了70千米,兔子每小时行驶了60千米,龟较快,龟赢了。教师顺势接着提问2.这每小时行驶的路叫什么?这样,教师就顺其自然的引出了速度的概念。时间、路程也用同样的方法。这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了难以忘记的形象概念。
四、提问要有递进性
一节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往往不是一两个问题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连续发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这样,前一个问题就是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就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每一个问题都是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一层阶梯,从而形成链式思考,提高分析理解的能力。例如在讲《求近似数》一节中,教师提出1.我们知道地球的直径是12756千米。请写出12756的近似数。学生写出的近似数会有多个:12700、12000、13000、10000等。教师继续提出2.这几个数都是12756的近似数,我们应选哪一个数?为什么?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经过思考得出:把12756写成整万数,应选10000。这时,教师继续追问3.我们需要把12756写成整万数。为什么不写成20000呢?这时候,又把学生的思潮推向了更高的波段,他们会通过比较:12756比20000少得太多,10000更接近12756。这节课的教学中,主问题就是“写出12756的近似数”,这个问题在教学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能一线串珠地带动学生归纳求近似数方法的思维进程;能形成学生长时间一系列的深层次的智能课堂学习活动。于是,课堂气氛将以学生的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也实现了高效的教学效果。
五、提问要多种方式结合
教师要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和手势,要注意倾听,纠正补充,但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适时适度地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的“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同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避免使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教师可超前性追问或再次递进提问,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
六、提问要把握合适的时机
把握时机,适时提问,可以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施知识迁移时,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当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时,当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时,都是适时提问的契机。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学艺术丛书《课堂提问艺术》
[2]小学数学专业网:第一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