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融入学生日常化教育研究
2019-05-16张迪
张迪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培养大学生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政工作旨在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心理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过硬的合格大学生。然而作为思政工作主体的思政课却越来越变得低效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将高校思政工作融入学生日常化教育之中,就是使思政教育源于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高校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这对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的全方位、全面化育人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日常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130-02
一、现阶段高校思政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思政工作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增强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感。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通过课堂讲述方式进行,然而对于思想政治素养的养成仅仅靠课堂讲述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思想和素养的养成是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当今的高校大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并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对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来确定。因此,以传统说教为主的思政课程显然不能满足高校思政工作的要求。
1.高校思政教学形式的传统化
由于高校的逐年扩招,在校学生人数众多,而从事思政教学的老师相对较少,为此“思政课”教学多采用大课教授。这影响了思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去关心教学质量,人数众多会减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次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没有学习积极性,使得学习效率较低。另外,人数较多的课堂会让学生不自觉地陷入一种放松的状态,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较少,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极大地消减了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获取。
2.思政教学主观因素
随着00后迈进大学校园,他们个性张扬,具有更强的主体意识,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信息和观念,与80后、90后相比,他们更加相信自我的判断和选择,灌注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被这群大学生所接受。学生对于思政课认识存在误区的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思政教师带来。思政教学活动是一门集政治理论研究、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但由于思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实践来拓展知识面,不能完全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不能与大学生之间进行沟通,造成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听不进去的现状,严重降低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3.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的弱化
辅导员的全称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其主要工作。但现实情况是,他们集多种职责身份为一体,负责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党团建设、心理辅导、志愿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在负责自身工作的同时还兼顾学院的许多工作,这些工作都在極大地消耗辅导员的精力和时间。高校的扩招使得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不同地域、年龄、性格的学生所需要辅导员们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工作变得日益繁重和困难。辅导员作为思政工作的实施主体,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为每一位大学生讲授知识和排忧解难,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二、思政工作融入学生日常教育活动之中
1.思政工作的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说到,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00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思政工作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想要达到得人心和稳人心的效果就必须及时回应学生关心的问题,包括自身和国家发展以及热点社会舆论等问题,帮助大学生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所面对的困惑,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政工作开展的效果。
让思政教育在学生日常教育中进行,那么高校思政教育就从传统静止的教育变为动态的教育,要求不能从抽象的理论出发,刻板的理论教育固然可以使学生能更快地接收到最核心的知识,但这些知识不是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获取的,缺少了人的意志和感情作用。所以基于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思政教育,要通过切身体验才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进而转化为内在思想,达到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
2.日常教育活动是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
日常教育活动相对于传统的说教式思政工作,它强调以人为本、以日常教育活动为主,源于理论、贴近学生、融入生活。大学生日常教育活动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活动,以宿舍、班级、学生组织等载体为依托,深入基层定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得思政教育更加深入学生心中,切实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政治素养、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三、高校思政工作的日常化开展
1.开展班团主题活动
高校大学生的班级日常教育活动主要有主题班会、班级集体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等等。主题班会一般是在辅导员老师或者班委主持和指导下,围绕特定的主题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活动。但是多数学院的主题班会内容仅仅围绕学习文件精神、学习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考试就业动员大会等内容,形式多采用辅导员老师或者班委在台前讲授,学生参与度低,很难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
为此,辅导员要着重提高主题班会的高效性和有效性,注重主题班会的思想引领和政治教育作用,每学期有计划地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开展班会。可以在每学期开学前,开展诸如“学业生涯规划”或“提升学习效率”的主题班会,邀请优秀高年级同学讲授相关知识和经验。在重点节庆日到来时,可安排专题报告会、电影欣赏、节日纪念等主题班会。
高校班级主题团日活动是共青团基层团支部根据学校党委和团委统一安排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主题鲜明的团日教育活动,团日活动内容要充实、多样、适合青年学生学习,有利于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之发展,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充分发挥主题团日活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辅导员老师应积极深入学生之中,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团日活动对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团日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团日活动的实效性,高校团委和兼职团干部要充分重视团日活动的重要性,深入学生之中,多方位多角度开展特色鲜明、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活动。在举办活动时要贴近学生,紧抓时代主旋律、结合当前国家和社会形势、重大节日等,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升国旗仪式等,并在活动中开展相应的主体教育,这一系列活动都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形成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2.深入学生宿舍管理
大学生涯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宿舍里度过的,宿舍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高校对学生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但现实情况下,高校管理者对宿舍环境认识不到位、实施不彻底,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宿舍管理和宿舍活动上存在活动内容不实际、活动形式简单等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宿舍文化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提升宿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让管理者们认清宿舍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宿舍管理不仅是对学生们后勤的管理,它还影响到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利用宿舍作为思政课堂时,我们应该安排政治素养高、管理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老师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一起参加宿舍文化活动,通过活动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辅导员老师要用心用情,讲究说话的方式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群体中的不安定因素,对有困难的学生应该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规范多彩社团活动
高校社团活动可谓是五彩缤纷,社团活动成为学生课后的重要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如何规范好社团活动并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做有机结合,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政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思政教师要联合校团委、校社联积极开展规范社团活动的工作,社团是学生依照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在一起的组织,作为思政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大量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在读书会中开展“诵读文献、讲好中国故事”等,在辩论社中开展“学习红色精神演讲比赛”“我们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等形式多样的辩论比赛等,使得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既能参与活动,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交际圈,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更能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提升自我认知,在活动中不断成长,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要加强和规范社团例会制度,高校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老师也要积极参与进来,利用社团例会进行文件政策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等,社团指导教师要有对社长和社员最有效的思想引导,结合社团的特点,明确提出社团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可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精神等理论学习融入例会制度,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思想学习。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重点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和思想逐步成熟的阶段,本文从思政教育深入学生之中的常态化教育为入手,分别从班团建设、宿舍管理、社团活动三个方面着手,使思政工作能深入學生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和领悟。价值观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的,只有我们做到润物细无声般的教育,积极拓展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培养出思想政治坚定、综合素质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宝生.浅谈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培训,2016.
[2]王殿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研究[J].高教学刊,2018.
[3]陈祥贵.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