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水活火说煮茶

2019-05-16吴思强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儋州陆羽活水

吴思强

古人喝茶,十分重水、火。陆羽在《茶经》中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宋时喝茶,不像如今这样冲泡,而是煮茶。先把茶叶烘烤干磨成末,水沸时再下茶末。这种煮茶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最为稔熟。

苏东坡一生爱茶,不管是他得意之时,还是落难之后,都不改对茶的钟爱。由于对茶的厚爱,苏东坡把茶的文化与品德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他深明茶理,深谙茶道,把煮茶的文化与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苏东坡的煮茶文化中,两首煎茶诗词最受人们的关爱。

一首是《试院煎茶》:“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饭,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另一首是《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试院煎茶》是苏东坡申请外调时期写的,而《汲江煎茶》则是苏东坡晚年时在流放的南荒之地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所作。

两首煎茶诗都说到了水与火,深谙茶道的苏东坡,深知煎茶之水的重要。在他的人生中,曾发生过一件令他难忘的水事。那是他在京城为官时,一次回家接家属,船从巫峡过,王安石托他取点巫峡水煎茶。可三峡风景太美,苏东坡因为赏景而忘了在巫峡段取水,船到西陵峡时,他才记起取水之事,只好在西峡取水。此水被善于辨水的王安石发现后,弄得他很尴尬。这件事,使苏东坡对茶之水有了更深的认识。苏东坡在儋州煎茶的水是江水,因为他居住的地方,没有山水(泉水),只好取江水。“自临钓石取深清”,这一句取水诗,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说有五意:“水清,一也;深处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奴卒,五也。”可见,苏东坡取水是尽力选好水。

说到火,古人煎茶有“活火”与“死火”之说,所以苏东坡在《汲江煎茶》写了“活水还须活火烹”,在《试院煎茶》写了“贵从活火发新泉”,都是说煎茶的水火关系。“活火”即是炭烧的火旺,火候决定了“水候”。水煎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陆羽在《茶经》中曰:“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火烧到一个阶段,“火候”就变成“水候”,“水候”的變化,即如陆羽在《茶经》中所说的“鱼目”“珠子”“波浪”。苏东坡的两道煎茶诗都写了这些,描绘了水的动态,这是作者亲自煎茶的心得,也是对煎茶文化的升华。特别要说的是,两首诗中,都写出了煎茶的声音。小小的煎茶锅里,能描绘出这样韵美的动音诗句,充分说明作者对煎茶的微细观察与文字的功底。

《汲江煎茶》是苏东坡在晚年所写,那是他人生中最落难的时期。他的一生十分坎坷,入仕途后,近一半时间是受冤而度过的。他被贬到海南儋州时,一个夜晚,用清醒的茗汁,洗涤心中的郁结。苏东坡的煎茶诗不只是事物的写照,而是人的精神升华,道出了古时多数文人雅士好茶的思想根源。

猜你喜欢

儋州陆羽活水
陆羽品茶
金溪县:“金融活水”赋能乡村振兴
观书有感(其一)
不捧场的好朋友
渠清源于活水
儋州调声: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海南儋州:特色加品牌农业更出彩
寻找思路源头 发现解题活水
海南儋州特色农产品电商体验馆海口开张
第一次放孔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