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19-05-16毛艳
毛艳
随着体育竞赛异地举办的热潮,人们对体育旅游报以极大的热情。然而体育旅游特别是体育竞赛的举办,激增的游客数量、动力性比赛较大的排污量、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灯光污染等,均给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压力。随着全球环境恶化以及全社会对于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基于此背景,生态体育旅游应运而生,即体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融合,能满足当代以及下代人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旅游。具体而言,生态体育旅游是以各类健身娱乐、体育经济、体育交流为目的,依托生态自然环境开展的,最终实现体育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旅游活动。
一、河南省生态体育旅游存在的問题分析
(一)原生态文化旅游受到商业侵蚀
近年来,河南区域体育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融会贯通,生态体育旅游发展活力较高,但商业侵蚀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问题仍不可避免。以少林寺为例,随着近年来中国武术享誉全球以及各种武术相关电影的热播,习武热潮席卷国内外,少林寺也因其特有的武术文化成为中外游客的游览胜地。少林寺旅游的开发带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但需引起注意的是,少林寺开发过程中过多地掺入商业表演、旅游产品商业化等,破坏了其原有的传统文化、武术文化氛围,旅游旺季过密的游客数量也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二)生态旅游核心产品开发不足,缺乏辐射作用
作为六朝古都的河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广袤的自然生态资源。然而目前河南省开展较好的体育旅游项目仍只有少林功夫、太极拳,优势旅游项目较少。少林寺及太极拳,早在1992年就被河南省相关部门作为旅游品牌重点打造,相较少林寺较为成熟的生态体育旅游产业链而言,陈氏太极拳因为地处陈家沟,位置较为偏僻,旅游基础条件滞后,发展仍较为缓慢。很多国外游客知道少林寺、太极拳,却不知河南,这也说明河南的生态体育旅游仍然存在开发程度不够、产业链条较短、周边辐射不足的问题,缺乏生态体育旅游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二、河南省生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一)科学开发,保护为主,合理规划生态体育旅游空间
河南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必须坚持保护为主、科学开发的融合原则。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本要求,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自然或是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尽可能地保留当地人文与自然景观原貌。对于生态体育旅游空间,应根据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功能区域特征,进行科学布局和合理的规划,并建立生态体育蕨游空间动态管理控制制度,对产生生态环境问题或是经济效益不高的项目及时调整或是撤销。具体措施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地勘探、仔细考察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尽可能将生态与体育旅游项目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二是将可能造成污染的休闲娱乐住宿等基础设施建立在景区之外,以减少景区内的客流量并避免因生活垃圾造成的景区内环境污染。三是在景区建立生态体育旅游管理委员会,不断完善景区经营管理制度,规范游客的非绿色及非生态可持续行为,加强对生态体育旅游空间的保护。
(二)拉长产业链,加大宣传力度
河南生态体育旅游发展需要深挖生态与体育的融合点,开发新项目,如健身活动与黄帝故里的祭祖寻根文化旅游相结合;学生研学旅游与少林寺的武术文化旅游相结合等,且充分融合旅游资源与各种健身娱乐、竞技表演为主的体育本体产业,拓展与之相关的金融、宾馆、饭店、民航、传媒等相关产业链,开发门票以外的旅游衍生品,提高生态体育旅游的产业化程度,并改善其构成,由生态体育旅游观光向生态体育休闲度假转变。此外,政府应充分利用体育赛事以及各种新媒体、广告营销、旅游营销等方式加大生态体育旅游宣传力度,将生态体育旅游纳入国家的节能减排框架下,将其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对参与生态体育旅游的企业和地区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扶持。而河南省生态体育旅游的相关企业,应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选择目标市场,进而进行市场定位,确定营销发展战略。
(三)培养生态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河南省生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而目前河南省各高校还未有针对生态体育旅游而设立的课程或专业。因此,促进各高校进行相关课程改革,加强实践环节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设,是河南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现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