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说明文“问题阅读”教学策略

2019-05-16张绍奎

中文信息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说明文

张绍奎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淡化文体知识,重视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为了适应这一教学模式,就应改变过去传统呆板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探索语文教学有效直接的方法。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说明文问题式阅读教学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说明文 问题阅读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4-0-01

说明文作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既具备工具性,又具有知识性,它体现了语文能被利用和达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特质。但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感受,一味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死气沉沉,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而采用问题阅读模式开展说明文阅读教学,能将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理解,自己去寻找答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一、说明文问题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问自答

现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受到升学压力的限制,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为了较快完成教学任务,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整个课堂是说明文理论知识和应试技巧的灌输。教师在课堂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在课堂上默不作语,教师在课堂上自问自答,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教材、答案、习惯于传统的结论性教学。一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说明文中都能找到答案,而很多学生不善于不主动寻找答案,只是想要老师给出结果,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少主动探究,主动提问的精神。

2.学生回答教师事先预设的问题

在新课改教学公开课上,教师为了更好的体现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教材的教学理念,往往在公开课之前和学生共同商量好在课堂上会提出哪些问题,并将不同问题的回答任务划分给不同学生,学生围绕问题作答。这种教学模式,虽然看上去方法灵活,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教学时间安排活跃精准,但因提前将答案告诉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机械性的回答问题,并不能引起学生思考与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教学形式化。等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仍会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切实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

3.学生讨论问题,教师总结

不少语文教师在开展说明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在语文课堂上通常会给予学生一定的问题,让其进行讨论,但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该种教育方法的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该种情况,主要是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本质要求,也没有将课堂全面交回给学生,依然把握着整个课堂教学节奏,实质和形式化的问题教学很相似,只不过是中间加入了学生的讨论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针对问题只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小组之间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体现新课标理念,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给予学生的问题相对较为简单,并没有将问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意义充分认识透彻。而某些问题也没有给予学生发表自主看法的时间和空间,最终导致学生对说明文这一文体理解程度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

二、说明文问题,阅读教学策略

1.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刺激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

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心理和智力也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很多不成熟。学生解决说明文问题时如果能熟练的应用假设、抽象、逻辑法则、逻辑推理等多种手段,能帮助学生更加精确的找到问题之所在,提高问题解答成功率。所以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事先设计好一连串问题来让学生回答,限制学生思维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富有启发性、刺激性和创造性的問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讲解《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时让学生通读一篇文章,然后教师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种桥梁的结构,然后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描写,选择与描写内容相似的结构类型,通过让学生抓住桥梁结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自己认知的桥梁结构,然后结合教师的引导,最终得到答案。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

中学阶段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求知欲旺盛,探索精神旺盛,他们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思想十分活跃敏感,学生有了好奇心之后,便会主动积极的思考,主动融入其中,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坚持民主原则,将课堂全面交还给学生,教师和学生处于同等地位,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大胆思考,大胆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主见。要想引导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关键要靠教师引导,教师要从提问方式,提问角度,提问技巧等方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在讲解《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教师可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引导学生,向学生提问这句话是否合理,是否正确,说这句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最终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深入到这篇文章当中,体现作者所描写出来的苏州园林的美,与其他园林的不同之处。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会被调动起来,展开丰富的联想,表达自己的想象画面。

3.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精心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保持解决问题的持续兴趣和鲜活的探知欲望。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要紧扣文本,巧妙设计问题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体会到成功的体验。例如在讲解《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时,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不同云层厚度下的天气状态,让学生学习根据云层厚度和颜色变化来判断天气好坏,由于天气变化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兴趣浓厚,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知欲望。最后让学生可以模拟天气预报节目,为全班播放天气信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总结

我们所有中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不断探寻,努力追求。要把语文课堂变得灵动而高效,让自己的学生在课上可以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同时要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学会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称之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