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2019-05-16倪秀芳

中文信息 2019年4期
关键词:基本路径乡村振兴战略

倪秀芳

摘 要:本文研究了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性,分析指出千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困难和挑战。探索千阳县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途径:一要突出规划重布局;二要突出农业现代化;三要突出人文现代化;四要突出探索农村深度改革。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县域发展 基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4-0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总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千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陲,农业人口占86.8%,是传统农业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助力千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短板,同步夠格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一、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县域发展的迫切性

1.确保千阳同步够格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

千阳是陕西省关中西陲的一个传统农业县,农村面积占全县面积的99%以上,农村户籍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将近87%。千阳要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迫切需要趁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进步、农村全面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2.解决千阳农业农村发展变化和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千阳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较大增长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但同时使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老年农民“空巢化”等现象日益严重,有的自然村庄呈现凋敝景象,与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形成鲜明对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让广大农民充分发展,推动乡村实现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应。

3.助推千阳走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千阳力推“绿色崛起、追赶超越”的发展思路,连年开展“五美千阳”建设,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路、水、电和通迅等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性改善,使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千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困难挑战

1.现代农业脆弱

千阳的农业生产长期以自然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为主,超过70%的耕地和畜禽养殖没有实现规模经营,超过60%的种植业还是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全县90%以上耕地位于南北台塬区,不能有效灌溉,农业产出率和竞争力不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村劳动力短缺越来越严重,农业劳动力人口中45岁以上的已经占到80%以上、女性已经占到60.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尚未有效构建。

2.农村经济薄弱

县域经济发展较缓慢,农村经济尤其薄弱,全县65个行政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才起步积累,农民财产性收入比例低,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超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3.31︰1。为了享受优质教育,大量农村幼儿到县城择校上学(幼儿园),家长还得陪读,导致农村的资源、资金、项目、人才等生产要素短缺,农村常住人口“619938”(儿童、老人和妇女)现象严重,缺乏将丰富的绿水青山转变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的规划者和引领者。

3.社会建设滞后

有近1%的农户自来水没有入户,一半以上的村没有路灯,电子商务(村淘)覆盖率不到50%,煤气、天然气使用率很低,绝大多数农户以柴草、煤炭为燃料,2.7%的农户住在砖土木结构的房屋中,绝大多数的村没有完成改厕。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全面萎缩:农村中小学校撤并、教师老龄化严重,只有13.4%的镇村有幼儿园。全县只有3所敬老院(敬老机构),都是县办,没有乡镇村创办的敬老院。农村群众生活单调,精神文化生活依然贫乏,农村居民文明素养有待提高,乡村治理有待改善。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

1.突出规划重布局

1.1突出大格局

全面对接省市对千阳的区位定位以及千阳“七山二塬一分川”的地貌特色,以行政村为基础,规划好现代化村镇。要在注重路、水、电、气、暖等生活基础设施规划与完善的前提下,重点规划学校、医院、市场、养老、文化场馆等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确保居民足不出村就能满足所有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

1.2突出“绿色崛起”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环保、生态放在首要位置,全力保护好宝鸡的水源地冯家山水库,挖掘资源优势,坚持做强绿色、生态、循环产业,走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的循环经济之路。要统筹现代化农业基地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和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种苗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千湖湿地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建设长远发展问题。

1.3突出产业布局。依据千阳的基础产业特色,对全县重大产业分布和产业比例关系等作出系统布局,规划好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重点的全局性、长远性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和方向。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让一些在地理上毗邻,产业上相近的镇村“抱团”发展,从而实现“共赢”。

2.突出农业现代化

2.1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筹划建成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园,通过前延后伸构建全产业链价值链,引进国际一流的果蔬汁、乳制品加工企业,增加产业链,真正增加农民收入。

2.2推进生产现代化

引进推广先进适用、安全、环保的农机具,解决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产前产中及产后加工、储运、包装等环节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和应用,引进推广特色产业上下游产业,提高对农产品果、叶、花、茎、根的全方位开发。积极发展农业产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借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2.3推进经营多元化

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激励农民把土地集中起来,规模生产。以租赁、入股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激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把分散的种植户、养殖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组织起来,发展成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探索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科技、健康养生和電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3.突出人文现代化

3.1做强农村教育

全面调研、综合分析,重点理顺体制机制,深化各项改革,逐一破解现实存在于农村教育发展中的师资、生源及教育教学资料、信息、手段、交流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种种障碍,下最大气力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确保农村教师收入明显高于城区教师,吸引优质师资队伍扎根农村,加大农村艺术教育的投入。

3.2做优乡村文化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农耕文明,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传播经济、科学、先进文化知识,提高广大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加大对“丝绸之路重要驿站”、“燕伋文化”“三贤故里”及刺绣、皮影、剪纸、布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和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发掘文化渊源,最大限度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养。

3.3做好社会管理

一要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能人回乡创业,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二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健全垃圾收集及污水处置系统,推进农村气化工程,深化农村五改。三要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空巢老人养老的体制机制。

4.研究和探索农村深度改革

4.1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

要在按期完成“脱贫、摘帽”的基础上,充分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培养起来的、真懂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队伍和积累的农村工作经验运用于乡村振兴新的实践中去,在基础设施上、特色产业上、干部帮扶上、群众致富信心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勇于开展农业技术研发、传统劳动力改造等探索。

4.2探索农村居住制度改革

对居住比较分散、宅基地占地面积偏大的自然村落,采用镇村共建、村村联建的方式,试点以千人常住居民为单位规划现代化村镇,推进常住居民向中心村镇聚集,腾退以前自然村居住的宅基地为耕地,为常年在外务工或工作的本村居民建可租可买的周转房,让他们能回得来家乡、有地方释怀乡愁。

4.3探索组建农村志愿者组织

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夫妻矛盾、婆媳矛盾、邻里纠纷以及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突出问题,成立农村志愿者协会。倡导社会各界及乡贤能人积极参与、捐资捐物;征集在村里有一定威望、做调解工作有优势、对村里情况比较了解又勤快能干的本村居民为志愿者,充分体现乡亲自助、邻里守望、高效便宜等特点。

参考文献

[1]马丽.乡村振兴视阈下的镇域经济发展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2):160-162.

[2]廖萍康.以乡村振兴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引领北部生态发展区县域经济发展[J].广东经济,2018(11):80-83.

猜你喜欢

基本路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学校文化建构的基本路径与内在机理
马克思主义如何紧紧抓住意识形态话语权
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