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措施
2019-05-15邱贵成
邱贵成
摘要:事业单位具有公益属性,主要通过开展一系列工作活动,不断地提高教育、医疗、文
化等事业的发展水平。不过,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比如,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
控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价值。本文着重阐释了事业单位建设内部控
制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解决内控问题的措施,
展望了未来内控制度发展方向,以期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未来发展;方向
如果事业单位能够保持健康发展,将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提升事业单位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制度。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事业单位有必要深化改革内部控制机制,进而为工作人员创设良好内部控制环境,从而保障各项工作活动的有序开展。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
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实行的一项内部管理方法。以下从两大方面阐述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以期事业单位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工作。
(一)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有益于提高事业单位各部门效率
内部控制制度属于一种管理机制。如果事业单位管理者能够较好地推进内部控制度,就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而保证工作人员有序开展工作,从而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以及发展现状,针对性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益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属于保障会计业务、报表、核算等工作順利推进的控制。通常情况下,国家的财政补助是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因此,单位需要提高资金利用率,以便充分发挥资金价值。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控水平,而且能够确保财务核算的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强化会计监督效果。基于此,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而提高财务工作质量。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沟通机制薄弱
伴随着社会发展,事业单位逐渐认识到“沟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事业单
位内部沟通机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员工之间交流信息。比如,管理层很少能够向部门的员工公开内部管理信息。因此,有的员工不太清楚具体的工作任务。与此同时,管理层不太重视拓宽信息反馈渠道,导致员工未能及时向管理者反馈建设性意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身的良性发展。除此以外,内设机构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造成各部门出现了各行其是的问题。
(二)执行能力较差
虽然事业单位会制定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单位内控管理质量不佳。主要是因:内部
控制制度执行者尚未深刻了解到内部控制对自身健康发展的价值,导致该制度的执行力度相对较差。另外,执行者的全局意识不强,未能及时能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内控事项,不利于有效约束部门行为,从而降低了内部控制水平。此外,部分事业单位内控监督与评价相对欠缺或者仅仅停留于形式之上。为此,执行者有必要积极寻求各种方法,落实内控管理制度,以便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管理价值。
(三)内控意识不强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已成出现在管理学当中,并取得一定的内控管理成效,事业单位也就
积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只是生搬硬套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制度不仅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单位发展。总之,事业单位只是把内部控制制度当做管理目标来做,并未深入研究如何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的方法。比如,有的单位只是注重宣传内部目标,却没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有的单位也很少严格控制运行成本,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如今,事业单位逐渐地学习内部控制,并积极制定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不过,事业单
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较少能够真正地解决自身的问题。举例来讲,虽然单位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欠缺明确内部控制责任,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推进。另外,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涵盖面相对较窄,未能及时为内设机构提供内控工作方法,致使工作容易出现纰漏。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有必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提高内控管理质量。
三、提高内控效益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内部沟通机制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建设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内部沟通
机制,进而提高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从而及时解决运行问题。为了强化沟通质量,事业单位可以建立沟通交流奖励的机制,提高员工沟通交流兴趣,以便更好地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当员工们因没有沟通出现了工作失误的情况时,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惩罚。
(二)强化监督机制
由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能力相对较差,单位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监
督机制,督促内设机构互相监督内部控制行为。如果一个部门发现其他部门没有按照制度开展活动,就可以向管理层举报。同时单位需要把监督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进而扩大监督范围,从而约束员工行为。另外,事业单位需要在吸收原来监督经验的基础之上创新内控监督方法,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进而促使员工积极地开展工作。长期以往,事业单位将会逐渐提高自身内部控制水平。
(三)强化内部管理意识
众所周知,意识影响行为。为此,事业单位有必要为员工营造内部控制氛围,调动员工
开展内部控制活动的积极性。比如,管理者可以在内设机构张贴一些关于内控方法的标语,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思想,从而促使员工积极执行内控工作。与此同时,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五大原则,逐步推进内部控制工作,以便落实内控工作。
(四)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事业单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与自身不相适应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自身稳定发展。同时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太完善。基于此,单位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单位需要落实内控管理责任,避免内部控制制度出现仅停留于表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单位有必要为各项工作事项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规范员工行为,以便为自身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未来内控制度发展方向
(一)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效果影响更大,并升华为企业文化
实际上,内部控制制度属于事业单位的"硬性"管理方法。内部控制环境属于事业单位的"柔性"管理方法,它主要强调的是一种工作氛围。如果事业单位能够将内部控制制度上升为企业文化,就能为员工创设较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员工从内心中愈加认可内控制度,进而提高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在新时期,柔性管理制度俨然成为事业单位需要学习与深入研究的管理方法。这样事业单位更容易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问题,促进自身稳定运行。与此同时,事业单位需要赋予员工部分自主处理事务的权利,以便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
(二)優化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按照业务管理程序办事
一方面,为了提高机构办事效率,事业单位需要优化内部结构,将不相容的职务分离出去,落实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以便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根据内设机构职责规范内控行为,规范审批流程,明确的审批权限,控制预算资金,以此强化内控效果。总而言之,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以便促进自身稳定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并不高,导致自身出现了一些管理问题。基于此,事业单位需要积极解决当前内控问题,创新内控管理方法,提高内控水平。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借鉴其他企事业的内控经验,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此外,事业单位需要创新发展内部控制制度,保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陆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思考[J].会计师,2018(24):31-32.
[2]华振云.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J].纳税,2018,12(36):263+266.
[3]曹晓燕,李婷,于征北,李娟.浅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问题[J].山西农
经,2018(23):9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