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教师生命关怀的维度开展高校师德建设

2019-05-15崔红丽

理论观察 2019年3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高校教师

崔红丽

摘 要:近年来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着“不正”、“不精”、“不新”、“不严”、“不爱”、“不红”等问题。教师师德水平与自身生命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新时代教师生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却缺少排解压力的途径,生命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更缺少自由发展的空间。只有通过教师、学校、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促进教师生命健康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师德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生命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3 — 0171 — 0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迈入新时代,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急需各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自然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师德建设又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直接决定教育的质量。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对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高校教师在社会上都倍受尊崇。然而随着高校的扩建扩招,一些教师对自身要求不高不严,导致在师德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甚至触犯了法律,社会影响恶劣。针对高校师德滑坡的现象,本文将从教师生命成长的角度,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研究解决的途径。

一、新时代高校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正”——违背伦理法律,造成社会公愤

个别教师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在与异性学生接触交往时,行为不端、言语不当,出现性骚扰甚至性侵害的行为,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莫大的伤害和影响;一些教师急功近利,为了评职称或者追求科研成果,抄袭买卖论文,不顾学术道德,破坏了教师严谨钻研的形象;一些教师为了个人私利,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败坏校园风气,等等。尽管这些现象只是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但是负面影响很大,严重影响高校教师的整体形象。

(二)“不精”——知识更新慢,不能与时俱进

有些教师不求上进,在教学科研上不肯多花时间,不能及时追踪最前沿的知识动态,导致教学内容陈旧过时,无法带给学生知识的启迪和宽广的视野。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度,以及课堂与课下教学过程的开展。也就是说,假如没有真才实学作为教学能力的保障,教师的职业荣誉便无从谈起。

(三)“不新”—— 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有些高校教师仅仅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教书匠”,只是为了一份工作和谋生需要而教书。当面临新时代的挑战和教育教学的困境时,一味抱怨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素质的降低,对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却敷衍了事。继续沿袭旧的教学理念,使用老套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自然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四)“不严”——教学态度不认真,不能严于律己

“师者所以教天下以道,成天下以德者也。但必一言一动,无处不可以为人模范,方足以言师。”〔1〕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不光是通过教学过程进行,教师本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些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缺少敬畏感,平时上课迟到早退,接打手机翻阅微信,布置、批改作业一概敷衍了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五)“不爱”——只教不育,师生零沟通

大学生处于人生转折期,在与人交往、人生规划、生活能力等方面都急需有人指导。但是大部分高校教师,除了上课之外较少与学生接触,很多大班额授课的教师更是面对着学生却几乎都不认识。教师为减少麻烦,也不愿意给学生留下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只局限在课堂时间,对学生的指导只能是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

(六)“不红”——生活态度消极,负能量满满

有些教师生活态度消极负面,整个人总是负能量满满,在课堂上很容易将自身的不良情绪和悲观的人生态度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深受其害。 “如果一个教师的灵魂不健全或者萎靡不振,那么,期望他能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灵魂的成长是不太可能的”〔2〕。人格不健康的教师看问题偏激不客观,直接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二、基于生命关怀的维度剖析高校师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尚的师德来自于教师健康充盈的生命、完整健全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远大的人生追求。教师生命如果不能在健康宽松和谐的环境下生存发展,教师的师德也不可能尽如人意。所以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有必要认真剖析教师生命中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一)教师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很多人以为高校教师工作轻松,不用天天上班,能有什么压力呢?其实不然,高校教师的收入是跟其所承担的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课题项目、社会工作等挂钩的,而自身的学历和职称又直接影响实际的收入。许多教师面对高房价、抚育子女、健康养老等现实问题,为了提高收入,必须保证相当大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同时还要利用业余时间提升学历、晋升职称,申报课题。特别是近年来各高校都忙于迎接各种检查、评估、建设、升级等,使得教师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与此同时,网络時代知识更新速度飞快,教学难度大大增强,然而社会、领导、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往往疲于奔命,教师生命一直处在重重压力和持续紧张之中。

(二)教师生命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可

在整个社会越来越趋于功利化的背景下,学校更加重视各种硬件的投入和项目课题论文等评比硬指标的达成,对师德的重视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奖惩力度都不够。教师生命价值的直接体现仅仅被局限在教学、科研带来的工资收入上,而教师在师德修养上付出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无从衡量。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许虽然很高,但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教师的实际收入远远不及公务员,在旅游就医等社会服务上也没有任何特殊待遇。在金钱价值观的衡量下,再加上媒体对少数教师负面新闻的大肆报道,使得“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淡。社会对教师一味强调义务和奉献,却忽视了教师首先作为一个真实的生命的存在,自然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教师生命缺少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

教师工作是具有创造力的工作,教师生命需要相对的自由。无论是教学备课还是教研科研,都需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但是现在高校的杂事琐事繁多,填写各种数据表格、申报各种情况信息,报销课题项目经费也是手续异常严格苛刻,这些都耗费了教师大量的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再者,教书育人是需要不断开阔视野的工作,教师需要新鲜的知识和技能来滋养生命。然而教师因为承担着较多的教学工作,不愿意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得不放弃很多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和技能培训的机会。此外,每个教师擅长的领域不同,有些精于教学,有些长于研究,然而现在很多学校教学科研都是一个标准,教师少有选择的自由,生命自然缺失自由发展的空间。

(四)教师生命欠缺排解压力的途径

一方面教师生命缺少排解压力的时间和机会。现在高校里竞争激烈,很多教师要牺牲休息时间、压榨假期来备课搞科研,缺少休闲娱乐放松的时间,致使负面情绪长期积压。另一方面教师生命也缺少排解压力的场所。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榜样是导师是强者,要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排解压力;在学校要完成领导指派的各种工作,很难推脱不干;在家里又是顶梁柱,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学校讲奉献,在家庭讲责任,在社会强调师德,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教师都过于强调责任而忽略权力,很少有把教师作为普通生命看待的任何特殊关照,这就导致教师基本上没有可以示弱发泄的场所,没有可以舒缓和排解压力的有效渠道。

三、围绕生命关怀开展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

通过对高校教师生命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开展高校师德建设,离开对教师生命的关怀,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师德建设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而要解决教师生命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教师、学校、社会三方的共同发力。

(一)教师要增强对自身生命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首先,教师只有真心敬仰和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不计较暂时的得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教师只有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不懈追求的事业,才能在敬业爱生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在立德树人的同时不断提升师德水平;其次,教师要善于调节职业生活和个人生活。“教师只有充分享有自身发展的选择权,免受职业生活在时空上对个人生活的挤压与侵占, 才能体验到生命的完满和充盈,才能从职业生活外的领域得到生命的自由, 获得超越‘职业人的新生命。”〔3〕教师要学会休息和放松,让自己适当享有闲暇,多体验外面的不同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生命,更加积极主动地做一名“四有”好教师。

(二)学校要积极顺应教师生命成长的需求

首先,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顺畅的上升平台,要看到教师在工作中付出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劳动,并通过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形式给予肯定和认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充分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和拼搏精神;其次,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高校师德建设上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教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认可的教师行为和形象。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师生命获得爱的滋养;再次,学校可以通过工会、党支部、领导接待日等途径了解教师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努力帮助他们解决或者出谋划策;设立健身房、瑜伽室等运动场所并定期开展各种健身活动;设立教师心理咨询室和中医理疗室等,帮助教师释放情绪,舒缓压力。

(三)社会要切实提高教师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国家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同时在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健康养老等方面优先保障教师的权益。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4〕让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让教师减少生存压力,更好地立德树人。其次,社会要大力宣扬和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让教师真切感受到自身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要逐渐提高高校教师的准入门槛,选拔更优秀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切实提高高校教师在社会舆论中的口碑和形象;另一方面,各种媒体和相关组织要多方收集和报道新时代具有高尚师德的先进教师及其优秀事迹,让全社会都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和习惯,激励和督促教师向榜样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師德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沈璿.建构教师责任伦理制度当议〔C〕.改革开放30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2008:296.

〔2〕John P. Miller. Education and the Soul〔M〕.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Albany,2000:8~9.

〔3〕易连云 邹太龙. 教师生命教育的缺场与重构. 当代教育科学〔J〕,2015,(2).

〔4〕陈宝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12-08.〔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高校教师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师
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
从师德现状看师德培养建设“供给侧改革”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