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覆盖视觉的审计理论审视
2019-05-15李路阳
李路阳
摘要:审计全覆盖要求审计工作在审计的深度、广度和关联度等各方面有全面渗透并责任化。一时间被审计实务界和审计理论界误认为颠覆了现有的审计理论,本文从审计的本质、目标、职能、方法和审计的成果运用五各方面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论证审计理论,并提出正确认识审计全覆盖背景下精准运用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践和丰富审计理论的途径。
关键词:审计全覆盖;审计理论;审计运用;经济监督
党的十八大会议以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我国的经济运行进入了爬坡阶段,国外大肆预测我国经济将面临大幅度衰退。2016年至2019年我国的经济发展,用实际表现颠覆了各种预测,实现了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经济上我国经济前景一片澄明,新经济、新产业、新阶层不断涌现,市场活力异常有力;在政治上,简政放权,践行服务型政府深入民心,社会一片和谐;文化上,两学一做的践行,先进文化和优秀文明武装整个社会,各种腐朽思想得到了惩罚的力度空前强大。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大背景影响下,我国政府高瞻远瞩,居安思危,于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明确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审计全覆盖要求审计工作在审计的深度、广度和关联度等各方面有全面渗透并责任化[1]。一时间被审计实务界和审计理论界误认为颠覆了现有的审计理论,本文从审计的本质、目标、职能、方法和审计的成果运用五各方面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论证审计理论,并提出正确认识审计全覆盖背景下精准运用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践和丰富审计理论的途径。
一、审计全覆盖颠覆了审计理论相关问题的提出
审计全覆盖,要求审计工作贯彻到审计的空间和时间的所有领域,审计实务工作者在现有的审计资源的约束下,在能力和知识等领域面临挑战,提出了审计全覆盖是对审计理论的颠覆,人受专业知识和体力、智力、时间等多方面的限制,完成审计全覆盖是不可能的驳论。本文梳理这些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驳论一:颠覆了审计的本质。审计的本质是对运行主体实行的经济监督。在企业审计中,是审计者接受企业所有者的委托对所有者委托的企业管理人员的代理行为及产生的效果进行的经济监督。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会导致企业的委托代理矛盾尖锐,委托人会聘请第三方对代理人的行为产生的效果进行经济监督。在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下,本来是国家机关的行为,企业也开始接受,对职业经理人进行审计全覆盖,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的报表审计向全方面审计转型,不但执行经济监督,而且执行人力资源和其它管理的监督,直接把矛盾指向了审计的本质[2]。政府审计全覆盖各审计主体面临的审计任务越来越多,审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形式上赋予审计无所不及的权力,从事的很少是经济监督,受政府组织机构和政府资源的影响,政府审计的本质发生了大的转移。
驳论二:颠覆了审计的目标。通过研究审计全覆盖的文件,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广度。审计范围要涵盖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二是要有深度。审计机关对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审深审透,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各类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审计建议。 三是要把握重点。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对重点部门、单位、领导干部、项目、资金等分别采取不同的审计频次,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关注的重点问题。四是要有计劃推进。要根据审计机关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审计全覆盖。 五是要注重审计成效。要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在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的同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重视审计整改,推动完善各项政策和制度。在政府审计层级下,政府审计目标变得空泛,审计人员也难以准确把握。
驳论三:颠覆了审计的职能。政府审计体现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现有的政府审计特别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人审计中体现更多的是超越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企业开始由报表审计向风险审计到绩效审计转变,审计职能范围跳出了经济的框架。
驳论四:颠覆了审计方法。传统的审计采用检查法、观察法、询问法、函证法、分析性复核法、重新计算法和重新执行等方法。在审计全覆盖中,更多注重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对审计方法产生了恐惧,空前夸大了审计人员的能力。
驳论五:颠覆了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成果在审计全覆盖前是本企业或者本单位的运用,在审计全覆盖后,审计成果被全国推广,并模型化,在运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全覆盖。
二、正确认识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审计理论的途径
物质决定意识,产生审计的本质、目标、职能、方法和审计成果的运用的驳论现象,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上。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物质的发展和实际的深入,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的发展和延缓或者停止实践的脚步。审计全部盖是集体智慧对当今形式的正确把握,是开辟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学习正确认识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审计理论的途径,在更高思想层次上认识审计理论[3]。
首先,学习“互联网+”的思想,运用这个思想重新认识审计理论。以前我们把审计作为一门纯粹的运用学科,从主观上割裂了审计学科于其它学科的关系,阻碍了审计实践的范围。只有突破狭隘的审计实践学科的观点,才会让审计获取新的发展。因此,我们把审计当作“审计+”,把审计由实践学科变成基础学科,把审计辐射到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给与审计深度和广度范围。具备这种思维,以上五中驳论才不攻自破,审计全覆盖才具备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其次,学习“+互联网”的思想,运用这个思想重新发展审计理论。我们用这个思想把审计变成“+审计”。加审计,才能够突出审计的边沿性,任何领域都可以把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审计理论。现在只有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加审计的背景下,可以是科技+审计、营销+审计,等等,审计才会在不同领域开花结果,得到发展。
第三,用“+审计+”的思想,把审计形成一个闭环,让审计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革新的新局面。思路开阔了,审计才会从旧思想、旧框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审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开创现代审计的新局面。
三、审计全覆盖对审计理论和审计实际的丰富
具备“审计+”、“+审计”、“+审计+”三种途径认识全覆盖背景下的审计,为丰富和发展审计具备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审计全覆盖丰富了审计理论。审计特别是政府审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传统的审计视觉面对现在审计的新情况、新问题就会缺乏相应的哲学指导,在三种认识方法的指导下,审计才会突破领域的限制,学会合作、学会系统、学会辨证、学会提炼,丰富审计理论[4]。
审计全覆盖丰富了审计实践。审计全覆盖的提出,是在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转型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要求现在政府和现在企业承受更大的责任,责任需要更高层次的审计,才使审计触及到环保、权力运行、自然资源,丰富了审计实践。
四、结论与展望
审计全覆盖要求审计工作在审计的深度、广度和关联度等各方面有全面渗透并责任化。一时间被审计实务界和审计理论界误认为颠覆了现有的审计理论,本文从审计的本质、目标、职能、方法和审计的成果运用五各方面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论证审计理论,并提出正确认识审计全覆盖背景下精准运用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践和丰富审计理论的途径。
本文只是从理论角度对认识审计全覆盖背景下的审计理论的途径进行阐述,缺乏实证的论证,认识途径只是从“+审计”“审计+”“+审计+”三个角度进行论证,随着认识深度和广度的扩大,理论认识途径将会更为宽广,期待将来的学者从实证角度丰富和完善本文提出的三条认识途径,开扩更多的理论认识途径,丰富和发展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振锋.公共资金审计全覆盖是提高监督层次的重要途径[J].审计月刊,2014,(6):20-21.
[2]刘亚男,张文承,郝素彬.审计全覆盖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7(12):124-128.
[3]朱会敏.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环境审计外包研究[J].财会研究,2016,(10):60-62.
[4]敖殷,艾雙运.强化和提升审计质量之探析[J].审计月刊,2012,(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