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研究

2019-05-15唐菊花

新闻爱好者 2019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资源大学生

唐菊花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变化。在杜永红、梁林蒙等人精心撰写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于互联网+视角》(2016年7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作者系统地介绍了“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论述如何充分利用新興媒体,进行创业营销的推广;在分析当前互联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技术并重点详细介绍了网站的建设,分析了网络营销的策划运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新理念、新模式、新平台已经成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建设的作用

第一,教育作用。信息平台建构的首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信息,并由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通过对国内外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支持。大学生通过访问平台、在线学习等方式了解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相关政策支持以及创新创业的内容、形式、面临的问题、基本路径等,从而丰富理论知识,并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的热情与潜能。

第二,服务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本质上是一个服务平台,根据用户需求,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范围涵盖了创新创业项目创意的萌发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首先,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主体和团队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其次,它有助于大学生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如项目资源、教师资源、专家资源、企业资源、知识资源,进行项目的设计与策划;最后,促进项目融资、项目营销和产业化,实现创新和创业成果的有效转化。简而言之,该平台旨在使学生享受到系统化、知识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二、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建设的不足“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信息平台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体现在认识上的不足、机制上的缺失。部分高校仍未意识到创新创业信息平台建设的功能与作用,纯粹为了应付工作,因而信息平台的建构并不完善,形式大于内容,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其次,重理论而轻实践。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地政府和高校都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理论水平得以提高,然而,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中的实践平台建设没有较好地发展起来,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于实践活动之中,空有创新创业的热情却无施展的机会。再者,交流不畅,协调不力。平台的建设多半局限于校本建设,使得多部门跨专业跨学校合作项目少,创新创业项目的落成及影响力都受到很大的局限。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这一新兴概念仍然未被充分认知,相关理念模式也未转换过来,遑论基于“互联网+”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

三、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建设思路与对策第一,充分协调发挥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科研机构、大学生以及其他组织等各主体的功能。如,政府应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组织平台建设;学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建设的主体,要及时落实政府政策,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资源等为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建设提供便利;用人单位主动加强校企合作,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多样化就业和创业能力。

第二,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其他方法了解用户需求,依托互联网资源和优势,优化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的功能架构,结合实验、实践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实践能力。例如,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划分为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平台、资源与条件共享平台、创新创业基础服务平台。在每个主平台下,又分多个子平台,功能划分、精确定位,完善信息功能模板与结构。当然,这只是可提供参考的结构设计之一。它并不完美,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功能需求将发生新的变化。因此,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

总之,杜永红等所著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于互联网+视角》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与实战技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千货”技能。高校需在深入认识“互联网+”这一新兴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好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以卓有成效地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带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从而推动国家繁荣与社会进步。

猜你喜欢

互联网+资源大学生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资源回收
大学生之歌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