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研究

2019-05-15才娟

新闻爱好者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艺学用语汉语言

才娟

汉语言文学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更新与完善,是中华民族的记录与见证。而新媒体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两者之间虽然不属于同一范畴,但是彼此之间却相互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获取网络信息,也可以通過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这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拓宽了传播道路,越来越多的汉语言文学开始以新媒体平台作为传播媒介进行文化传播,并由此产生了媒介文艺学理论。

单小曦编撰的《媒介与文学:媒介文艺学引论》(2015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书从传播学入手,对中国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深入考察,重点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的产生与传播,推导出了媒介文艺学理论观点。与传统的文艺学研究方式相比,该书是一本具有前沿性的著作,也是在新视域下对新型文学传播方式进行系统论述的一本研究专著,可用于指导当前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

该书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讲述了媒介文艺学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媒介存在论、五要素文学活动论、当代新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复合符号文学文本以及审美经验变奏等。下编讲述了新媒介文学现象,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文学的生产与审美、网络文学创作模式、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成就和问题、网络文学研究范式转换与文艺学边界等。该书指出,汉语言文学与新媒体之间相互影响,新媒体的弊端可以通过汉语言文学进行矫正,为社会大众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而汉语言文学也可以搭载上新媒体这一传播“快车”,实现汉语言本身以及传播方式的创新。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我国的网络文学健康、快速发展。

《媒介与文学:媒介文艺学引论》一书对媒介存在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且将传统本体论转化为现代存在论,指出了媒介文艺学的哲学基础,既确保了媒介在汉语言文学传播中的存在性地位,又确保了汉语言文学在文学活动中与其他要素相结合的可能。该书还重新构建了五要素文学活动论,该文学理论与传统的四要素文学活动论相比,添加了汉语言文学媒介要素。汉语言文学媒介要素的添加,使现代汉语言文学发生了质的突变。新媒体环境扩展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空间,使汉语言文学活动能够在现实媒介环境中得以开展。此外,该书还深入分析了新媒介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生产方式,介绍了新媒介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学生产资料通过媒介平台进行消解与重构,数字媒介的强大包容力促进了生产资料的公平化,当代新媒介文学开始顺应时代潮流快速发展。

《媒介与文学:媒介文艺学引论》一书认为新媒体环境转变了现代汉语言文学创作形态,提出了“网络生成文学”的观点。生成法起源于生物学,艺术领域中的生成艺术是自然与人工的结合,“网络生成文学”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该书深入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生成性,并对文学再现性的概念进行区分,指出了“网络生成文学”的价值所在。针对网络文学的发展问题,作者从“网络生成文学”中找出了网络文学的创作模式,深入分析了当前网络文学的创作误区,并为网络文学写作质量的提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该书具有前瞻性的特点,针对中国网络文学的研究有着新颖的见解,提倡汉语言文学向着数字文学的方向发展。

针对网络文学创作中网络用语的应用,该书认为网络用语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方式,在增强文学趣味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语言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为汉语言文学创作赋予了新鲜力量,汉语言文学与网络语言紧密结合符合社会环境发展的需求。许多网络语言是由社会某热点事件或人物衍生发展而来的,具有极强的社会性与风趣性,大大丰富了我国汉语言文学词库,激发了汉语言文学创作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推动了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网络用语并不符合汉语言文学的创作规范,有些网络用语甚至刻意写为错别字,这对青少年的语言学习有着负面影响。总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用语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有利有弊,人们在进行网络文学创作时,必须要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网络用语,加强对网络语言弊端的监控,只摘取网络语言的精华应用在文学创作中,切忌一味地模仿网络用语。文学创作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汉语言文学创作中重视网络语言,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紧密结合,进而推动现代网络文学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文艺学用语汉语言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论文艺学批评的元理论思维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中国文艺学理论转向下的莎士比亚话剧演出
论文艺学学科创新与地方文化传承
礼貌用语大家学!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