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要点分析
2019-05-15聂莉
聂莉
摘要:信息化技术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办公系统发生了变革,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应在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中不断变革。本文针对高校后勤管理在“互联网+”时代下实行变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高校后勤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转型对策,以期为高校后勤管理实现“互联网+”的迅速转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后勤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大高校也在不断推进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工作,从学生管理到后勤管理,“互联网+”模式都浸入其中,这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改革的新形势。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变革的重要性
高校后勤转型升级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校园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也可以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为服务全校师生提供便捷。将“互联网+”融入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有利于树立科学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促进相关工作技术的不断升级、更新,使全校师生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升级,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在“互联网+”模式下要求工作人员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1.平台开发不足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要想实现“互联网+”模式,需要拥有良好的信息化平台基础,但部分高校在后勤管理的软件开发方面随意性过大,建立的平台系统与高校的实际应用情况脱节,在后勤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建设业务外包,导致最后建设的系统不符合高校实际情况。
2.信息共享的缺陷
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涉及的范围广,在信息的整理、分析、共享方面颇有难度。面对这些情况,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有效整合高校资源。但是,目前高校后勤管理的部門间缺乏有效沟通,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所能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这些问题导致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实现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不同业务的关联性也受到影响。
3.专业人才的缺乏
“互联网+”模式对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高校往往偏向于教学、研究,对后勤管理部门往往不重视,招聘门槛低。不仅如此,在“互联网+”时代下,人才配备不能满足相关建设要求,后勤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足、服务创新能力低,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形成了制约。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要点
1.完善平台建设
建立多元化的服务平台对提升高校的后勤管理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后勤部门可以借助互联网媒体平台受到广泛应用的趋势,构建类似于网上服务大厅,后勤服务APP等,开通后勤管理的微信、微博客户端,及时将学校师生关心的问题加入后勤管理服务中,不断丰富后勤信息化服务的衍生品,从而挖掘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新层次需要,延伸后勤服务的范围。
2.促进信息共享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所以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在构建系统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增添各类信息模块,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将网站、新媒体全面融合,提升后勤信息的准确性和即时性。同时,高校应完善后勤管理的应用系统,促进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为高校后勤的信息化决策提供帮助。
3.强化人才管理
高校应针对后勤管理人才需求的特点进行聘用,以公开招聘的方式实行竞聘制度,为后勤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高校可建立积极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对“互联网+”模式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也十分有利。
四、结语
后勤管理工作是高校发展的后备保障,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及时转变思维,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管理机制,在优良的人才队伍、健全的信息共享制度和完善的系统平台上,积极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从而提升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俊.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后勤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6,(3).
[2]周伟亚.“互联网+”与高校后勤管理的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通讯世界,2017,(12).
[3]陈伟鹏.“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转型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6).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后勤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