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旅游背景下桂林少数民族农民文化认同调查分析
2019-05-15唐昀
唐昀
本文以瑶族为例,从身份认同、民族人文历史认同、风俗习惯的认同及价值观认同4个方面对桂林少数民族农民的展开问卷调查和访谈,并作出分析,确认了全球化旅游背景更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由此可以推断,旅游的开发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引言
桂林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其中,还不乏国外的元首,这无疑给桂林的旅游做了极好的宣传,因此,每年到桂林来旅游的游客数不胜数。桂林作为旅游目的地,境外游客量也一直位居全国地级城市前茅,2015年已达216.34万人次。而在全球化旅游背景下,旅游的全球化给当地居民,尤其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农民,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冲突。在全球化旅游环境下,当地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有何特点?文化认同的程度与未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少数民族聚集地相比是高还是低?这些问题都是有待探究。
“认同”这一概念最先由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个人与他人、群体或被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车文博,1988)。埃里克森认为认同是“一种自我(认知)框架,通过现实的和想象的人们对自我内涵共同认识而形成和保持。”(董云川、刘永存,2010)。江宜桦归纳为认同主要有3层含义:一是“同一”,一个事物的性质和属性没有发生改变;二是“归属”和“确认”,一个群体的成员通过共同特征的辨识而归属于某一个群体;三是“赞同、同意”。(江宜桦,2003)。
弗洛伊德從心理学角度阐述了认同的意义,所谓认同就是个人对其他人或者社会团体的价值或规范先认可再模仿的过程,而最终以自己的行为呈现出来。而埃里克森则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加上了社会的因素,把自我和社会的关系加以阐述,“我”是集体中的“我”,而集体则是由“我”构成。而台湾学者江宜桦则把认同分成了3个层次,层层递进,由“同一”到“确认”再到“赞同”。无论在何种提法中,认同都是一个心理过程,即“认”和“同”的过程,先确认了自己和所处的社会团体是统一的以后,再与团体保持一致的行为状态。
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曹思远认为文化认同是人们之间或个人与群体之间对同一文化达成的共识。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曹思远,2014)。王沛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结构作了研究,提出民族文化认同包含本民族文化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2个模块,具体化为3个方面:文化符号认同、文化身份认同和价值文化认同(王沛、胡发稳,2011)。詹小美、王仕民在论述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条件时得出结论: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不仅表现为民族文化的精神、情感、规范和目标,转化为民族成员内在本质的过程,而且表现为民族成员根据自己的内心、道德本性和特殊需要,对本民族文化的群体价值进行整合的过程(詹小美、王仕民,2011)。苏泽宇在分析民族文化认同面临的现实情境和负向挑战的基础上,从理论的高度提出民族文化认同的未来发展须从时代的、客观的审视出发加以绘制,而同一性基础的巩固与延伸、认同层次链接的修复与充实、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建构,构成了民族文化认同的应然向度(苏泽宇,2016)。
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因此,发挥文化的独特性成为必然。研究民族文化认同有助于深化对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明确如何更为有效的保护自身文化。
一、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方式主要是面对面的问卷填写及面对面的录音访谈。问卷一共设计了30个问题,其中涉及身份认同的问题有7个,如“我认为自己的民族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很乐意别人知道我的民族身份”;涉及民族人文历史的有10个,如“我对自己民族的历史非常了解”“我非常崇拜我们民族的英雄”;涉及风俗习惯的有9个,如“我会刻意学习和保持本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我知道自己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涉及价值观的有4个,如“我非常赞同本民族对惩治违反民族规定的做法”“我不做我民族不允许的事情”。而问卷的选项则是采用的李克特量表,设置“完全不符合”“大部分不符合”“部分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5个选项。访谈的侧重点与问卷大致相同,但更细化,目的是为了让访谈对象更清楚地阐述,在问卷中可能没看懂或者没听懂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
调查分别在2个瑶族(红瑶)聚集地——暨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红瑶聚集地金坑大寨梯田景区、灵川蓝田瑶族自治乡进行。调查的对象为两地的农民。整个调查开展较为顺利,在调查过程中,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一些调查对象不识字,针对此情况,笔者把问卷题目读给调查对象听,再帮他们作答;还有一些调查对象不理解问卷问题,笔者用简单的口语解释给他们听。访谈的调查开展得较为顺利。而访谈的对象也来自问卷调查的对象。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120份,金坑和蓝田各60份,回收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06份,金坑56份,蓝田50份;访谈对象10人,金坑和蓝田各5人。
三、调查分析
(一)身份认同
两边的瑶族农民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度相当。无论是在全球化旅游背景下的金坑,还是并未开发的蓝田,瑶族农民都以自己是瑶族的身份为荣,并且也乐于让他人知道自己是瑶族。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啊,要是高考还可以加分啊”“在其他地方遇到瑶族的感到很亲切的”等。且在与其他民族相处中,大部分瑶族同胞也没有距离感,这也与我国多民族融合的大背景有关。因此,在全球化旅游背景下的身份认同的调查中,两边的瑶族同胞都认同自己的身份,并与其他民族人民相处和谐。
(二)民族人文历史认同
对于这个问题,金坑的大多数农民是认同民族人文历史的。这之中的大部分人知道自己民族的传说故事、英雄事迹等,但因为他们是农民,所以很多人只是听父辈或者祖辈口口传诵下来,而对民族历史的认识也只局限于一些神话传说,对于民族的发展历史知之甚少。而蓝田的农民对于民族的人文历史谈不上认同,应该说是几乎完全被汉化了。如接受访谈者所说:“什么神话传说啊,我父母没告诉过我,可能我父母都不清楚咯”“民族英雄啊,不清楚哦,毛主席算不算啊”等。由此看来,在全球化旅游背景下,金坑的瑶族对自己的民族人文历史认同度明显高于蓝田的瑶族同胞。
(三)风俗习惯的认同
对于风俗习惯,金坑的瑶族同胞很多都是平时穿着瑶族的传统服饰,这一现象,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随处可见。瑶族人民之间说话也是用的民族语言。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金坑瑶族对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认同度相当高,比如,在瑶族的传统节日时,他们都会大张旗鼓地庆祝,会在庆典上唱本民族的歌、跳本民族的舞,平时也会吃本民族的食物,住本民族的木质房子,用本民族的药等,可以说,瑶族的风俗习惯体现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蓝田瑶族的同胞却与金坑大相径庭。蓝田瑶族农民现在除了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瑶族语言、部分农民住在传统的木质房屋里以外,其他基本都被汉化了。就像接受访谈者所说:“我们和你们都是一样的啦”“不过什么节,最大的节就是春节”“平时就穿这样的,没有什么传统服饰了”“生病了去医院啊,没什么瑶族的药”等。由此可见,在全球化旅游背景下,金坑瑶族农民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认同度非常高,而蓝田瑶族农民基本已经没有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了。
(四)价值观认同
关于价值观的问题,金坑瑶族的同胞一直有寨老主持寨中大小事宜的传统。如果寨里有违反寨规等事,比如,领居间吵架等,寨老有一定的调解权、处罚权,而村民们也认可这种方式,但若涉及到违法事件,比如,杀人放火等,村民们会求助于国家法律,而不简单地由寨老裁决。据访谈者说,金坑瑶族的价值观受到整个民族相关观念的影响,比如,与人为善、不得小偷小摸等,这些都追溯得到源头,也与国家的政策基本吻合,因此,金坑瑶族同胞对于自己的价值观认同度也很高。而蓝田瑶族与他们有着明显不同,蓝田瑶族既没有寨老,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换言之,他们基本被汉化了,跟汉族基本没有区别,用接受访谈者的话说就是“我们跟你们一样了,要是有违法的事都是找警察的啦”“没有什么传统价值观,都跟你们一样的啦”。由此可见,2个地方的瑶族同胞在价值观这点上也有着显著区别。
四、结论
通过上述4点分析,不难看出,金坑瑶族同胞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认同度比较高,并且其民族文化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蓝田瑶族同胞除了还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口头语言,没有文字),其他基本与汉族人无异,因此文化认同度很低。这与全球化旅游的大背景密不可分。究其原因,有内因和外因2个方面。第一,内因。旅游发展后,各族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来到了金坑,而游客们的到来,让瑶族农民自信心大增。他们意识到,旅客们来,不仅是为了看自然风光,主要还是为了体验瑶族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因此,他們很注重保存自己的文化保存,为的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客越多,农民们的收入也越多,因此,农民们懂得,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就是他们以旅游为基础的安身立命之本。而从事旅游行业的农民在淡季时还会到其他地方,甚至是国外去旅游,去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再回来发展自己的旅游产业,而且他们也发现,旅游不体现人文价值,是没有意义的。可见,全球化旅游背景让少数民族农民自觉地认识到,只有认同自己的文化并不断传承和发展,才能符合现代旅游的要求。第二,外因。旅游业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政府和国家出台越来越多利于保护并开发旅游资源政策,而地方政府也会组织一些活动以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比如,金坑瑶族的节日,地方政府就会对此进行宣传并派出官员到现场举行庆祝活动,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访谈过程中,蓝田瑶族农民也表示,他们也希望游客能到他们那里旅游,也希望政府组织和保护他们的文化。
全球化旅游背景是一个发展趋势,有学者认为,全球化旅游发展下,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可能会受到冲击,他们认为,少数民族农民会抛弃自己的文化转而迎合其他文化,尤其是外国文化,并以此适应外来游客的需求,因此学者们大力呼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但这恰好与笔者的调查结果是相反的。在旅游开发较好的金坑瑶族聚集区,少数民族农民的文化认同度反而比尚未完全开发的蓝田瑶族聚集区高得多,其传统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可见,旅游的开发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全球化旅游背景下,都可以得到良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桂林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