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逼”“利”“诱”引导职校学生
2019-05-15车君艳
车君艳
近年来,职业教育是国家大力发展的项目,各地职业院校都在努力构建一个体制完善、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终将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服务者。职业教育要想提升质量,离不开优秀的生源,而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引领。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领路者,更是学生的陪伴者,可以引领学生前进的方向,陪伴学生每日的时光。
引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线教师的辛苦付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而课堂首先是学生的课堂,然后才是教师的课堂。想要解放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力的解放者。宿迁市职业高级中学的蔡教师在她的论文中曾提到,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对于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尤为重要,她认为中职学生分数低,学生主要是一些普通高中的淘汰者,这样的生源环境造成学生求知欲淡漠、没有目标、专业认同感差且主动性差,所以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尽管如此,笔者相信优秀的教师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学生的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多年来总结了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可归纳为“威”“逼”“利”“诱”4个字。
一、“威”——威严掌控是基础
“威”,顾名思义,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或者班主任需要有一定的威严,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候震慑住学生。现在的教育讲究素质教育,注重引导、感化。很多优秀的教师都曾说过要用真爱去感化学生。谭佳曾说过,要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护和关心、教师是为了让他们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教师。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还并不十分成熟,所以在爱护、关心学生的同时,班主任需要具有一定的威严,以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教师要掌控好整个班级,维持基本的课堂纪律,以开展高质量
的课堂。
二、“逼”——将逼迫性学习升华到邀约性学习
“逼”属于教学的初期阶段,终极目标是从逼迫走向邀约、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邀约性学习强调学习者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对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学习的过程能体现个人意义。逼迫学习只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忽略了让学生学习知识与个体教育经历的结合,无法体现个人意义。邀约学习体现的个人意义注重个人以往教育经历,让学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意识,进而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下,建构知识的内在心理表征;邀约学习体现的个人意义同时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融入情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客观的、具有实质性的联系,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邀约性学习能对学习者的态度、未来的选择和个性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利”——奖励制度激发学生
所谓的“利”就是指要让学生有利可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恰当地利用奖励制度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硕士生郑粤在他的论文中提到,奖励是激励机制中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手段和途径。奖励制度作为学生管理制度中的一个子系统,对学生的导向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现阶段学校有有校级奖学金、市级奖学金和国家级奖学金等不同级别的奖励制度,它在引导学生按照国家制定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健康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用,可以帮助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設,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多功能人才。教师可通过设立各级奖励,直观、明确地引导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正确的竞争意识,努力学习,多方向综合发展。作为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走向一个科学化、健康化的发展道路。
四、“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诱”实际就是诱导或引导学生。德国教育专家NachWeinert在1982年提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中有自我意识,能明确学习中方向、地点、方法、方式和目的,即通过自我意识来决定学什么、在哪儿学、如何学习、怎么学习和达到目标等。相比大专和大学,中职学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中,自我意识模糊,因此学生在学习中特别需要教师的引导,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教师都应该重视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意识,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课堂中,教师要尝试去引导,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和动脑,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教学中,品尝获取知识的愉悦和成就感。让学生意识中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诱发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要通过言语和教学思路使自己成为课堂气氛的主导,诱发学生产生积极互动的心理情感。教师可以尝试从在问答环节,通过设置巧妙有趣的问题,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分析、探求问题的答案,并不失时机地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诱发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自信,进而激发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自觉努力。
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任道而重远,其中,一线教师提升质量是重中之重。对此,一线教师要自我提高,提高业务能力,提升自我修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积累、总结,并注重吸取优秀教师的经验,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作者单位: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