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利用探究
2019-05-15陈如霞
陈如霞
将农村农耕文化植入乡村旅游产业,借助当前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农耕文化知名品牌,进而带动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早日实现广大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是当前实现“农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程。本文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发展现状,探讨了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利用的模式及问题,并针对乡村旅游中如何有效利用农耕文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一些贫困乡村充分利用政策扶持优势,大力发展自身特色乡村旅游,将农村农耕文化植入乡村旅游产业,使旅游者在享受绿水青山时,加深了对我国农耕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一、我国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缘起于西方19世纪,是人们放松心情、休闲游玩的一种形式。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的厌倦及对农村田园生活回归的渴望,催生了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经过持续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乡村振兴”规划的提出,乡村旅游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有关部门预计,到2018年底全国乡村旅游将实现7 800亿元。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我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男耕女织”文化。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我国农耕文化日益丰富,逐渐融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其内容丰富、總体形式比较多样,如地方特色的语言、戏剧、民歌、饮食、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都属于农耕文化的范畴,是当前我国最为主要的文化类型。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日益升温,农耕文化的旅游价值日益凸显,部分学者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农耕文化的研究和开发,都给予了充足的重视和挖掘整理。不少地方政府还通过全力打造本地的农耕文化资源,从而使其成为当地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更多旅游者的参观,由此也进一步推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2015年,我国农耕文化旅游产值比重已经达到了乡村旅游总体产值的23%。如今,这一旅游形式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投身其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魅力。
二、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利用的模式及问题
优美的农家风光、古朴的农家田园生活是农耕文化的核心,也是厌倦了城市喧嚣和繁华、渴望寻求一份宁静闲适生活的城市人,寄情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因此,将农耕文化引入乡村旅游,让旅游者在乡村游山玩水、踏雪寻梅、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家的劳动和生活成为了当前乡村旅游的主要卖点。目前,乡村旅游主要包括农业观光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等几个形式。将农耕文化引入乡村旅游,可以增加乡村旅游的内容、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实现“以农促旅”,推进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
(一)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利用的模式
一是农业观光旅游模式。主要是以让旅游者欣赏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劳作场面等为主的旅游模式。如内蒙古胡尔浩特市的查干湖冬捕,本是当地农民冬季收网捕鱼的一场农业活动,由于具有极具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内涵,所以每年都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游客前去参观。如今,已经成为了当地一项重要的旅游文化活动。
二是民俗文化旅游模式。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饮食习惯、民族民居等,这一切都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云南滇池山麓的“云南民俗村”、北京亚运村附近的“中华民族园”等。目前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当前乡村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乡村体验旅游模式。主要是通过“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种农家地、摘农家果”等形式,让游客亲自参与到农家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种体验式旅游模式。这种模式让旅游者以普通农户的身份亲自参与到农户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让游客真正“过了一把当农民的瘾”。如北京张坊镇的金秋采摘观光节、通州区金秋捉蟹节等活动,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旅游、亲身体会。
四是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展示旅游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催生了许多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如通过基因改良而种出的巨大的西瓜、冬瓜、倭瓜等农产品,上千亩的油菜、桃树,覆盖几百亩地的壮观的日光温室等,这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也吸引了较多旅游者前去参观。
(二)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利用中的问题
由于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许多地区尚未对该旅游形式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发展模式的统筹考虑,所以导致农耕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利用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农耕文化特色不突出。当前乡村旅游大多形式单一,浅层开发较多,而深层次的、能突出农耕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和品种开发较少。如当前乡村旅游中开发较多的是以“农家乐”为主要模式的旅游产品,该产品推出的旅游项目多为“住住农家的房屋,品尝农村散养的老母鸡”等初等旅游形式。而以体验农耕文明、欣赏农村田园风情、感受农村农民文化的旅游项目则相对较少。这就使得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特色不够突出。
二是农耕文化内涵比较缺乏。农村古老建筑、农民生活习俗和农耕活动都是千百年来代代传承而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着农耕文化的深刻内涵,其中不少内容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贵州的马尾绣、安徽的古村落等。游客进行乡村旅游大多都是为了观赏、感受这些事物或文化。但在实际中,这些农村古村落、古建筑,大都已经难觅踪迹,而农民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俗、节庆日赛马赛歌的民俗也有很多已经不复存在。这就使得乡村旅游项目难以体现出农耕文化的深刻内涵。
三是农耕文化中融入了过多现代元素。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当前大多数农村农耕文化的烙印都已经被冲淡了,传统的农村古村落、农村家用的大锅台、喂马牛羊的槽头、架子车、耙子和犁等农具都已不见,代之而起的是和城市式的楼房、灶具等,古老传统的农耕文化已经消失不见,现代的元素则充斥其中、俯仰皆是。这样的乡村旅游已经不具有乡村自身的特色,所以游客在这样的旅游体验中,也不可能感受到更多的农耕文化。
三、在乡村旅游中利用农耕文化的建议
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是乡村旅游吸引旅游者的特色名片,因此,一定要在乡村旅游中融入更多的农耕文化元素,完善利用农耕文化内涵的旅游模式,使农耕文化散发活力。
(一)进一步深挖农耕资源,打造特色农耕文化产品
通过对众多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笔者发现很多乡村旅游在利用农耕文化时,都陷入了千人一面的窠臼中,从而使得农村旅游项目因为缺少特色而最终游者寥寥。因而要在当前乡村旅游大发展中脱颖而出、迅速提高知名度、占领乡村旅游市场,就一定要在“特”字上下功夫。要发挥人无我有的垄断性资源优势,立足本地实际,深挖能够展现出当地特色农耕资源,努力将之打造成为当地特色的旅游精品项目。如凤凰古城是近年来开发的比较成功的一个乡村旅游项目,该项目紧紧依托湘西乡村特有文化优势,抓住“古城”这一优势资源,打造了神凤文化景区、田家祠堂、沈从文墓地、北门古城楼和沱江吊脚楼等众多的极富当地农耕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项目,从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旅游。2017年,凤凰县共接待游客总人数1 510.02万人次,同比增长9.4%;旅游总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21.28%。
(二)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农耕文化品位
当前,在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农耕文化内涵不足、品位不高的因素中,投资力度不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贵州水族有许多古老的村寨,不仅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风貌,而且耕作、饮食、生活方式也保持着最原始的风格,具有最原生态的特点,这类资源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最具价值的资源,是最能吸引游客游览的资源,但这些村寨大都地处偏远山区、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地方甚至连上山的道路都没有。面对如此匮乏的基础设施,如果不加大投资力度、持续开发,那么即使其具备优秀的农耕文化基因,也无法有效形成资源优势。因此,当地一定要加大投资力度,致力于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投资方式方面,可以选择政府财政投资、企业社会融资、银行贷款扶持等方法,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通过不断优化内外部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此外,要充分挖掘民俗节日、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在保证民俗文化原生态的基础上,剔除掉一些落后、不良的文化信息,达到提升文化品位的目的。
(三)进一步加强农耕文化宣传,增强农耕文化保护意识
各地要充分发挥好报纸、电视台、广播等传统媒体主阵地作用,加大对农耕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办专题、人物专访等形式,增进群众对农耕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吸引更多群众投身于农耕文化的发掘、传承和保护;要不断创新载体和宣传手段,借助各类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农耕文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邀请国内外一些有較强影响力的网络大V、网络红人进行农耕文化项目采风,以提升网络知名度,增进社会各界对农耕文化的了解,还可以举办一些网络直播类的农耕文化赏评类节目,借助网络的开放性,加快网络传播速度,尽早形成品牌优势;采编一些艺术格调高的大型风情歌舞和大型民族歌舞,通过举办巡回演出,提高农耕文化的知晓度;可以建设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不同类型的农耕文化园,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展示活动,增强全社会农耕文化保护意识。
(四)进一步创新农耕文化运营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要加快培育当地的农耕文化品牌,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参与、社会联动等形式,集中资源优势,借助宣传力量,使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农耕文化资源形成品牌,随后充分发挥大品牌带动战略,打造属于当地的文化名片。根据现代产业学原理,大品牌具有较强的产业吸附能力,可以促使周围相关产业向其附近集中,进而形成产业集中,形成规模优势。要大胆解放思想,进一步拓展农耕文化运营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资源,从产业政策、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将各界资源引导到农耕文化的运营中来,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规划的提出,乡村旅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带动贫困农村早日实现脱贫目标,广大农村地区需要充分借助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将农耕文化植入乡村旅游中,通过深入挖掘和保护,引入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打造知名农耕文化品牌,扩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等措施,提高旅游市场对农耕文化的认可度,吸引更多游客投身农耕文化旅游中,进而促进乡村旅游乃至全域旅游的持续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