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会展场馆内部及其周边商业环境的空间区位分析

2019-05-15刘松萍聂浪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商务区网点会展

刘松萍 聂浪

本文运用微区位理论,解释会展场馆周边商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动态性、分析其功能演化规律的适用性和复杂性,以期为优化城市会展场馆周边商业布局提供决策参考。笔者通过分析商业集聚程度的带别特化系数,发现商业网点在新港东路和会展南四路明显集聚;通过会展场馆周边各商业设施的消费人群与场馆展会的关联程度,发现会展场馆及其周围的商业设施间存在明显的共栖型关联和依附型关联关系。究其原因,导致广州琶洲会展商务区集聚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力牵引要素投入、市场力调动投资布局和社区力激发产业创新。

引言

产业集聚与集群是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当前,针对会展场馆的研究,多集中于探究大空间尺度的会展场馆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而对于微观尺度上的场馆周边商业环境的集聚与分布的研究却仍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城市会展业产业集群和集聚观察和研究,以广州琶洲为例,运用微区位理论进行相关解释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决策参考。

一、文献综述

(一)集聚与空间关联类型

集聚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布局实体相对集中,表现为对土地、交通、资源等的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集群,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和信息条件,对消费者和商家产生吸引效应,而且,在商家内部也能产生互补,而商业区位、商业的空间结构都源于商业空间集聚、空间关联和空间竞争。商业微区位的空间关联类型可以分为消费者主导型、商品主导型和结构主导型。区分商业设施之间的关联类型和程度,可以揭示商业设施分布的经济关联性,对分析商业空间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二)城市商业区位研究

商业区位研究在空间尺度选择上经历了从宏观结构研究到微观区位选择的变化,研究关注的重点也商业地租、宏观经济条件和城市结构等方面,对特殊区位条件下的城市商业区位研究则较少关注。曹嵘、白光润等研究了城市交通对零售商业区位的影响,认为在交通影响下,城市零售商业微区位特征是沿着支路延伸和据点辐射指向,并影响商业街内部分异。魏明洁、艾少伟,陈肖飞等通过对城市清真寺周边商业环境进行区位分析,发现西宁东关大寺周边商业行业空间呈现非均匀分布,且对城市交通便捷度与商业中心的影响较为敏感,具有“带状分布”和“点状分布”的特点。

(三)会展产业链

会展产业价值链相互联接的基础是各行业资源相互交叉与互补,以及产品、服务和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尤其是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带来的协同优势和规模经济。方忠、张华荣认为从是否必须由会展举办地配套产业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会展上游产业可分为产业内链和产业外链,产业内链是指会展举办地的配套产业,如酒店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外链是指行业依据效益最大化原则在更大范围内选择的供应商,如会展策划、视听设备等。

二、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的选择

研究城市会展场馆周边的商业环境的经济区位,应考虑城市会展场馆的规模大小及其中心地位,以及周边商业环境的发展状况。基于此,本研究把研究地点确定为广州琶洲。琶洲地区位于广州市中心区东南部的琶洲岛,琶洲地区以会展业为核心,形成以会展博览、国际贸易、信息交流、会展设计和商务服务等相关产业联结的产业链和主导功能,从而形成琶洲地区的核心功能。

(二)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通过2017年6月对该研究地区主要交通道路的商店、酒店、银行网点进行的实地调研。首先,本文所选择的会展场馆是在广州琶洲会展商务区中的主要场馆,包括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保利世贸中心、广州国际采购中心和中洲中心等场馆设施;其次,班笔者对该区域内的商业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并且详细记录场馆周边商业业态种类及数量,其中,商业业态多数以酒店、餐厅、银行网点为主,以下为会展场馆交通沿线商业网点详细情况(表1)和场馆内部配套服务设施商业网点分布情況(表2)。

表1 会展场馆周边交通沿线商业网点数(单位:个)

表2 场馆内部配套服务设施商业网点数(单位:个)

(三)数据处理

1.集聚程度。本文在通过对实地调研,得到琶洲地区商业分布的可靠数据的前提下,借鉴魏明洁等对西关大寺周边商业集聚程度时引入的带别特化系数指标,来定量分析各行业,在广州琶洲会展商务区周围各道路上的相对集聚程度,其中,带别特化系数指某商业行业的带内密度与全局密度的比值,其值越大,说明该行业在本研究地域的集聚程度越高。计算公式为:

RAB为在同一时段时间内,既到A设施(业种)消费又到B设施消费的人数(业种)的人数;RA、RB分别为同一时段到A或B商业设施(业种)消费的人数。HAB为设施A与设施B的依附型关联,HBA为设施B对设施A的依附关联度。

三、琶洲会展场馆周边商业行业区位分析

(一)会展场馆周边商业分布格局

在琶洲地区,特别是在会展商务的核心区,由于展会期间存在大量人流和物流运输,所以交通布局围绕会展场馆四周分布,形成“三横七纵”的格局,将核心商务区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矩形地块,大型的会展场馆交错其间。其中,凤浦中路和新港东路之间分布有中洲中心、保利世贸中心、保利世贸博览馆、广交会展馆C区、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和南丰汇;阅江中路和新港东路之间分布有广州国际采购中心、保利国际广场、广交会场馆A区和B区。围绕场馆周边交通道路商业网点分布统计见表1,阅江中路、南风东路、会展西路、会展中路、会展南二路、会展南三路和会展南五路无商业网点分布,其中,阅江中路、南风中路和会展西路位于会展商务区的边缘地带,环绕会展公园,缺乏人流,商业价值较低。会展中路位于广交会展馆A区和B区之间,较为封闭,缺乏商业网点依附空间场所,会展南二路位于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和南丰汇之间,而南丰汇为购物中心,店铺、多聚集其中,道路沿线也缺乏店铺租赁。商业网点主要聚集在新港东路、凤浦中路和会展南四路,其中,新港东路3家便利店、3家报刊亭、1家银行和1家酒店,主要原因在于地铁8号线琶洲站和新港东站都位于这一条主干道,同时,各场馆皆位于道路两侧;凤浦中路分布有1家便利店、1家酒店、1家银行;会展南四路便利店、酒店、咖啡店各有2家,快递物流、广告图文、五金店各1家,另还有3家茶馆,主要分布在中洲中心商务办公区和附属的商业地产物业。广州琶洲会展商务区周围各道路带别特化系数见图1。

图1 广州琶洲会展商务区周围各道路带别特化系数

场馆内部分布集中分布着快餐店,尤其是地下美食城,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餐饮店最多,计86家,银行(ATM)有13家,还有4家酒店和6家咖啡厅。场馆建设规划中,考虑到展会期间人数众多,就餐量大,所以在场馆低下集中设置了美食城,方便展会期间的参展商、观众就餐。同时,还有相关的商务洽谈咖啡厅,但因为展会期间主办会设置相关洽谈区,所以该类咖啡厅数量相对较少。

(二)会展场馆周边商业区位特征

在功能类型上,琶洲会展商务区的写字楼在功能定位上区别于以办公为主的传统写字楼,呈现出了会展导向的特点,在功能定位上综合了办公、会议、展示和商贸等功能。如广州保利世贸中心,定位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会展配套综合体,集博览馆、品牌展示馆、展示性写字楼、酒店式国际公寓、星级酒店以及餐饮等于一体。从空间布局上看,琶洲会展商务区的酒店主要是沿着琶洲地区东西向交通要道——新港东路两侧布置,形成了会展南四路、会展东路两个集聚中心。高档酒店数量较少,且围绕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布置,同时,会展商务区的餐饮设施都不是独立设置,而是依附在写字楼或者酒店。与商务服务设施相比,餐饮配套设施的数量较多,而且空间分布较集中,多聚集在场馆配套地下美食城。

(三)会展场馆周边商业关联类型

在会展商务区,各商业设施的消费者人数的关联程度评价,反映了会展场馆周边各商业设施的消费人群与场馆的关联程度,也表明了各商业设施的关联类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在调研同期举办的3场展会,参展商,以及展会观众到各会展商务区配套设施消费的次数,和各商业设施估算的所接待消费人数,运用空间关联类型公式的计算得出相关数据(见表3)。同时,运用SPSS软件对琶洲会展商务区各配套设施指标的选择型联度和依附型联度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表3 会展场馆周边各商业设施的消费人群与场馆的关联程度

由表3可以看出,會展场馆及其周围的商业设施间存在明显的依附型关联关系。这说明,会展场馆周边商业设施以展会期间聚集的人流为主要消费群体。

四、结语

通过对广州琶洲地区的商业集聚程度的带别特化系数分析,研究发现商业网点集聚在新港东路和会展南四路,集住宿、餐饮、零售等商业功能于一体,体现了由会展集聚所带来的商业集聚。此外,笔者经过对会展场馆及其周围的商业设施依附关系分析,发现商业网点与会展场馆有显著的共栖型和依附型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会展商务区其内部存在共生共存关系。究其原因,广州琶洲会展商务区集聚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力加大支持力度,牵引要素投入、市场力调动区域资源配置,这影响了投资布局和社区力的优势互补,激发了产业创新。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商务区网点会展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依托大型交通枢纽的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研究
腾飞的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
银行网点项目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