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兰稻旅游开发初探

2019-05-15闫新通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黎族文化遗产旅游

闫新通

一、山兰稻的现状与保护

山兰稻,又称山栏稻,是传统时期黎族重要的农业经济基础。长期以来,山兰稻的种植采用的是刀耕火种的方式,《海槎余录》记载:“儋耳境山百倍于田,土多石少,虽绝顶亦可耕植。黎俗四五月晴霁时,必集众斫山木,大小相错。更需五七曰皓洌,则纵火自上而下,大小烧尽成灰,不但根干无遗,土下尺余亦且熟透矣。徐徐锄转,种绵花,又曰具花。又种旱稻,曰山禾,米粒大而香,可连收三四熟。地瘦弃置之,另择地所,用前法别治。大概地土产多而税少,无穷之利盖在此也。”《广东新语·食语》也记载:“黎人性蠢,所居凭深阻峭,无平原旷野,伐树火之,散布谷种于灰中,即旱涝皆有收获。逾年灰尽,土硗瘠不可复种,又更伐一山,岁岁如之。盖天所以制其力也。”传统时期,人们在种植山兰稻的过程中,对森林的破坏比较大,而现在,对自然生态影响很大。之前人们采用刀割火种的方法种植山兰稻,砍伐森林,破坏生态,且容易引起火灾、造成水土流失,现这一耕作方式已经被禁止。山兰稻亩产不高,经济收益低下;且由于发展橡胶、热带水果种植等特色农业的需要,所以山兰稻种植面积锐减。因此,如不加以保护与利用,山兰稻资源将有可能持续减少,直至消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黎族同胞在逐渐放弃山兰稻的种植,与此同时,以山兰稻为基础的农业文化也面临失传的局面。

2017年,农业部公布的第四批农业文化遗产中,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名列其中。使山兰稻成为农业文化遗产,能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在如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方面,社会各界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一般都选择将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结合。且许多农业文化遗产相关人员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哈尼梯田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二、山兰稻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

农业文化遗产是否具有旅游开发价值,主要看该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是否具备聚落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以上属性,山兰稻文化遗产都具备,所以可以判断山兰稻文化遗产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在聚落属性上,聚落属性的本质是由于人地关系的不同造就的文化地域差异,山兰稻属于山地旱稻系统,长期以来黎族农民都在种植山兰稻,这就使得黎族文化更具地域性和差异性。在社会属性上,由于社会属性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社会活动的体现,在山兰稻种植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有庆祝丰收的山兰节,也有山兰酒文化。在经济属性上,山兰稻稻米味美,经济价值较高,并且还有以山兰稻为原料的米糕和三色饭;还有被称为“黎族茅台”的山兰酒,具有养颜补血、滋阴补阳等功效。文化属性上,山兰稻作为旱稻系统,是千百年黎族同胞精心选育培育的结果,山兰稻的种植尤其具有独特的农业文化体系;同时,山兰稻又是黎族文化的物质基础,如山兰稻的收割中传统的开镰仪式,此外,在一些黎族聚集区还有山兰节。生态属性上,海南的山栏稻种质资源丰富,且极具特色,与内地其他地方旱稻相比,具有独特性,且山兰稻具有生态价值;山兰稻还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山兰稻有基因多样性,现有研究表明山兰稻与本地稻之间没有关联,其起源可能在广东与湖南等地区;山兰稻对黎族起源与迁徙的研究有借鉴作用。

三、山兰稻的旅游开发

目前,在制订农业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方案时,与旅游业结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较成熟的案例是各种梯田旅游产品的开发。山兰稻虽然被列入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但山兰稻种植规模面积比较小,由于受到土地资源制约,大规模种植山兰稻有一定困难。但也可以借鉴梯田等农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合理开发山兰稻旅游产品。

(一)加大宣传力度

2017年,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和海口羊山荔枝群植系统被列入第四批农业文化遗产,海口羊山荔枝以此为契机,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羊山荔枝因此名气大增,并很快打开了市场。农民通过种植荔枝获得了比较高的收益,同时也开展了荔枝节活动与古村落旅游等项目,由此,农民种植荔枝可以获得持续的收益。但琼中山兰稻文化系统成功申报农业文化遗产之后,不仅开发比较缓慢,而且宣传力度不够,外界对其农业文化遗产了解不多。因此,当地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各种自媒体来宣传山兰稻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使更多的人了解山兰稻。

(二)加大科技投入,选育和种植亩产量较高的山兰稻品种

传統时期,人们在山兰稻自然选育的过程中,因为要防止野兽以及鸟类的偷食,所以在选择品种过程中,多选择种植赤芒或者白芒以及红芒等品种,这些山兰稻品种亩产量比较低,只有100千克左右。这导致出现两个后果,一方面,农户种植山兰稻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并不高,导致农户更愿意种植收益比较高的水果或者槟榔等农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山兰稻亩产比较低,以山兰稻为原料的农副产品开发过程中出现原料不足现象。目前,海南农业科学家业已培育出亩产可到450千克的山兰稻品种,并在一些地区开始规模种植。但农民种植山兰稻还是存在一定困难,首先是山兰稻米的价格比较昂贵,目前市场上的山兰稻米价格比较昂贵,每千克在26元左右,市场上能接受此价格的买家比较少;同时,如果做成农副产品,成本高,且上市后市场也是有限。如果没有公司化经营,农民出售大米存在一定困难。其次,山兰稻种植地区都是在山区,农户比较贫穷,农民种植新品种在种子上的投入比较大,而且在种植的过程中有市场风险与气候风险,如果没有公司化的经营以及政府的引导,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最后,农民科技水平不高,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有专门机构对农民进行精心专门指导。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人们在选育新品种的同时,还要注意农产品的市场问题,最好采用公司化运作方式来扩大山兰稻的种植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将山兰稻价格降低到市场能接受的水平,以吸引一般用户购买山兰稻及其副产品,这样山兰稻的种植与保护才能持续,旅游也才能有开发山兰稻的物质载体。

(三)通过多种方式吸引游客,推广以山兰稻为媒介的旅游

当地可通过举办山兰节、丰收节、摄影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山兰节是黎族同胞庆祝丰收的重要节日,在一些地方有上千年的历史,大致在每年10月后,根据不同地区山兰稻成熟的时间举行。当地老百姓通常以杀牛宰猪的方式来庆祝农业丰收,在这个节日里还通过演唱黎歌、跳黎族舞蹈、品黎族美食和饮山兰美酒来庆祝山兰节。山兰节有很浓厚的节日气氛和黎族特色。由于其举办时间是10月之后,海南气温凉爽,岛外越冬者与旅游者逐渐增加,所以此时举办山兰节,能吸引游客,推销各种山兰农产品及其他黎族自产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山兰节还可以与农民丰收节举办结合,当地可以将山兰节和全国庆祝丰收节活动一同作为海南特色农业活动,展现给大众,通过庆祝丰收节,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同时,因为在山兰稻成熟时节,景色优美,所以还可以通过举办摄影节来扩大海南山兰稻线上线下影响,吸引游客。

(四)打造农耕文化为重点的乡村文化旅游,乃至黎族文化体验项目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农业文化逐渐消失,青少年对传统农耕文化没有体验与体会;对传统播种、耕种到收获缺乏了解;对传统农业文化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缺乏体会;对传统时代先人的生存困难与智慧缺乏体验。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在精耕细作的农业文化基础之上。山兰稻是黎族先民因地制宜种植的农作物,其不仅是黎族先民的食物,而且也是黎族文化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塑造着黎族的民族性格与特征。了解山兰稻,对于了解黎族与黎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山兰稻从种植到收割充满了黎族先民的智慧。首先要选择一块山地,将树木砍尽后放火烧荒,然后在烧荒的田地中点种旱稻,之后还有除草、守护和收割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体系,比如,在砍山烧荒过程中,有黎族山歌;在播种和收获时都要举行仪式;在砍山的过程中,有黎族打击乐器。山兰稻的种植体现着复杂的黎族农业体系,有自然灾害与鸟兽偷食防御、水土保持和套种等。其种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套种,即在种植山兰稻的同时,种植山禾、木薯、山栏薯、木豆和秋瓜等农作物。(2)半轮作方式,即稻—薯—豆依照年份种植。山兰稻种植过程中,由于不施肥和休耕,所以土地耕作一年后,就会出现收成下降的问题。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土地,避免频繁迁徙,传统农民砍山烧荒后,第一年种植山兰稻,这一年由于地力肥沃,收成较高。第二年地力下降,种植对肥力要求不高的薯类;第三年种植具有自我加肥能力的豆类。第四年之后地力下降,农民需要重新开荒。所以《康熙昌化县志》卷一《风土》记载:“昌邑东北近黎,地高燥,民以刀耕火种为业,名曰斫山。集山木而焚之,播萆麻子、吉贝二种于积灰之上,昌民之利,尽于是矣!阅三年即弃去。”为了保持水土,人们还会在田地周边种植少量菠萝和薯类;为了防止鸟类和野猪等偷食,会选择专门品种;此外,为了更好地保证出芽,避免鸟类啄食种子,会进行适当的种子处理;人们经过长期探索,找到了最佳的种植山兰的时间。这些传统黎族农业文化,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得到全面展示。对此,人们可以通过开发山兰稻博物馆或者传统黎族农业博物馆,以声、光、电的方式展示山兰稻从砍山到收割的过程,并辅以节日仪式、自然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发能让游客体验黎族农业文化、感知先民生存智慧的重要项目。

(五)要重视以山兰稻以及山兰稻文化为中心的农副产品开发

山兰稻除了食用之外,黎族同胞主要將其用于酿酒。黎族酿酒原料比较多,用山兰稻酿制的酒,黎语称之为“biang酒”。该种酒有独特的酒曲制造方法,用多年生的植物叶,如黑藤或者山桔叶等晒干、切碎后泡数小时后捞出杂质,然后用汁水浸泡山兰稻一两天,之后碾碎做成饼,放在生姜叶之上,经过几天长出绒毛,即成酒曲。最后,用酒曲酿造山兰酒。山兰酒具有独特的芳香,被称为黎族美酒,或被称为黎族茅台,具有滋补功效,是黎族待客的美酒。近年来,随着山兰稻种植减少,市场上能见到的正宗的山兰酒不多,市场上销售的山兰酒,大多以水稻取代旱稻山兰,制作方法与工艺虽然没变,但味道却大不一样。人们在开发山兰稻副产品的过程中,要以新的工艺酿制、包装山兰酒。传统山兰酒酒糟等杂质比较多,而且保存时间也不长,对此,人们可改进工艺与包装技术,以扩大销售范围。黎族在饮酒时,有一套独特的程序,首先是敬酒,将山兰酒舀出,主人先干为敬,客人一口喝完,酒宴开始。其次是醉酒,主人敬酒,从左到右轮喝,都是一口喝完;紧接着是第二轮。此后相互敬酒。最后是唱山歌。黎族的山兰酒文化是山兰酒的开发与旅游的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除了山兰酒之外,以山兰稻为原料的副产品还有很多,比如,竹筒饭、米糕、三色饭等;也可以开发米酒系列、粽子系列等。这些副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比较大,但并不多见。此外,黎族在砍山烧荒种山兰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马文礼回忆旧时砍山时的饮食时讲道,在砍山时,由于需要时间比较长,往来家里不方便,所以就从家里携带大米、油、盐和菜,在山里做饭。山里的野菜比较多,有革命菜、老鼠耳等,砍山的人可以挖野菜做菜,也可以到小溪里摸鱼、捞虾、找螺丝,然后将这些食材一起混煮。肉食有山鼠、飞鸟以及黄猄等。此外,还可以采野生竹笋、藤笋做菜肴。这些可口的菜肴,以现代养生的观念来看,是绿色、低油低盐食品,符合现代人的饮食要求。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保的加强,不能再食用一些野生动物。目前,在山兰稻文化旅游开发中,山兰稻饮食文化开发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四、结语

山兰稻是黎族文化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海南乃至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资源。山兰稻在农业品种上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这种独特性与稀缺性正是游客进行文化旅游体验的主要基础。通过对山兰稻及其文化旅游开发,能保护山兰稻种质资源,也能保护黎族文化重要的载体,同时也能为农村扶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贡献独特的力量。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MTA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黎族文化遗产旅游
黎族小伙闯“深海”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文化遗产保护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