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亲子旅游研究综述

2019-05-15朱明远刘红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亲子旅游研究

朱明远 刘红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带薪假期的推行、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父母对孩子教育及培养意识的增强,中国亲子旅游市场正迅猛发展。亲子旅游从家庭旅游中逐渐细分出来,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学术界对亲子旅游的研究也逐年增多。本文通过对中国亲子旅游研究文献的梳理,对最近几年有关中国亲子旅游的市场研究、产品研究、目的地研究和品牌建设研究等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亲子旅游的发展趋势,对未来亲子旅游的研究领域提出建议。

引言

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同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和增长知识。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亲子旅游的迅速发展。

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人口总数约13.68亿,其中0~14儿童规模将达到2.42亿;人均可支配收入31 26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21 223元,其中文娱消费占比11%;国内旅游人数超过5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6万亿元。国内27 939家旅行社、150万个休闲农业项目、21.6万个旅游景区、2 500家主题景区、1 273家度假营地等企业、机构深度关注2.42亿户亲子家庭的出游需求,超过20%以上的项目开始向亲子主题转型。截止到2018年末,亲子家庭每季度出游频率1~3次,每次出游时间在1~3天;出游人员为2大1小,4大1小,或者4大2小,每次人均客单消费超千元。作为亲子出游主力的“80后”“90后”用两代人的财富积累,造就了超千亿元的亲子文旅市场消费规模,并以每年60%的速度激增,预计到2020年,亲子文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 000亿元。这样一个旅游细分市场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学术界对亲子旅游的研究逐年增加。

一、亲子旅游研究回顾

“亲子游”这一概念最早源自民间,2002年中青旅以“小白鹭亲子游”系列活动为主题,第一次将“亲子旅游“作为一种独立的旅游产品进行推广。2013年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播出推动了亲子旅游市场的迅速发展。随着旅游业的發展、带薪假期的推行、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父母对孩子教育及培养意识的增强,亲子旅游逐渐从传统的家庭旅游中细分出来,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中国亲子旅游市场越来越繁荣,学术界对亲子旅游的1研究也逐年增多。(见表1)

截至2018年12月17日,笔者以“亲子旅游”为主题关键词条检索中国知网(CNKI)文献资料,获得与研究相关的文献136篇,其中期刊文献107篇,报纸4篇,相关的硕博士论文25篇。从统计结果来看,可以将研究大致分为3个阶段:2013年以前、2013-2014年、2015年至今。

(一)2013年以前的阶段

这一阶段,学者们主要探讨了亲子游的内涵及产生背景,强调其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关于亲子旅游的研究成果不多,也不够深入,但却是亲子旅游研究的开端,为之后的亲子旅游研究奠定了基础。张磊(2008)、孟昭翠(2010)强调了亲子教育旅游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并就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2010-2013年,学者对于亲子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子旅游市场的调查分析及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张红(2010)探讨了亲子游的内涵及产生背景,以孩子作为亲子旅游市场开发的切入点,根据孩子年龄将旅游产品分为4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研究,从旅行社经营角度对亲子旅游产品开发提出了建议。梁衡(2012)在其硕士论文中强调亲子旅游在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围绕如何发展亲子关系设计策划户外拓展项目进行了研究。

(二)2013-2014年

这个阶段,学者们对于亲子旅游的内涵研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研究也逐渐深入。刘妍(2013)在概述亲子旅游起源的基础上,从亲子旅游内涵研究入手,结合我国亲子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亲子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求我国亲子旅游开发的对策。其对于“亲子旅游”内涵的认识(亲子旅游是由父母和未成年子女共同参与的,集认知、体验、亲情和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何成军(2013)、田川(2013)、陈春燕(2013)、李娴(2013)和马宏丽(2013)等以具体城市为研究对象,对亲子旅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阴洁(2013)从旅游发展的新趋势角度提出发展亲子旅游的必要性。

表1 2008-2018年亲子旅游研究文献数

2013年10月,湖南卫视推出大型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里》(第一季),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公众的共鸣和媒体的呼应,成为当时CSM全国网收视排名第一的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於天(2014)、穆春梅(2014)、纪亚东(2014)等均以该节目为研究背景,围绕亲子游的旅游体验及宣传策略进行探讨。杨诗源、李月瑜(2014)则以具体城市为例研究教育新视角下城市亲子旅游产品开发。这一阶段的研究为之后的亲子旅游研究拓展了思路。

(三)2015年至今

2014年以后,《爸爸去哪里》又相继播出了第二、三、四、五季,该节目给80后、90后父母们展示出了一部生活教育百科全书,也掀起了亲子旅游的热潮。这为学者们研究亲子旅游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背景和大数据,使得研究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各种角度的研究不断涌现。从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17日,与“亲子旅游”相关研究文献共121篇,其中,期刊93篇,硕士论文24篇,报纸4篇。说明亲子旅游越来越引起高校学者的关注,学着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深入,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研究体系。另外,在这121篇文献中,有53篇都是以某个具体省市、旅游景区、亲子农庄、乡村和亲子项目等为研究对象,说明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加注重实证研究。

二、亲子旅游研究现状

笔者对2015-2018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学者们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见表2)。

表2 2015-2018年亲子旅游研究方向

在121篇文献中,研究亲子旅游市场、亲子旅游产品、亲子旅游目的地的占到了总数的93%以上,说明这些方面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现对这几方面研究进行分析总结。

1.亲子旅游市场研究。主要集中在亲子旅游市场调研、市场特征、市场需求影响因素、市场细分和市场开发几个方面。亲子旅游市场调查研究集中在具体项目的市场发展机遇、SWOT分析、市场竞争状况和亲子游网络关注度区域差异研究等。亲子旅游市场特点研究集中在人群结构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生活区域)、信息获取渠道、需求偏好、出游时间、出游频率和出游方式;决策行为、决策动机;儿童旅游心理及行为差异研究等。亲子旅游市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集中在产品、价格、新颖度、规范程度、环境、设施、服务、主题、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者体验视角研究等。亲子旅游市场细分研究集中在根据年龄、性别、需求差异和家庭结构等细分市场的研究。亲子市场开发模式与途径研究集中在产品设计、定价策略、销售渠道和新媒体影响研究等。

2.亲子旅游产品研究。主要集中在旅行社、旅游电商的亲子旅游产品现状、教育功能、线路设计、个性化、产品开发与培育、产品发展路径、产品创新创意研究、文旅结合、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产品开发优化对策、体育旅游产品现状及开发策略等方面。其中,关于亲子教育旅游产品的研究有11篇,占到了亲子旅游产品研究的34%。

3.亲子旅游目的地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公园、亲子农庄、旅游景区、营地等目的地亲子旅游产品开发及创新、亲子游憩体验研究及活动设计、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战略选择、项目经营、资源整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景观规划及设计、安全保障、形象设计、网络口碑建设、新媒体营销策略、网络平台构建、游客满意度研究、与互联网联动发展方式研究、电视节目对目的地景区发展的影响(营销、传播)研究等。

4.亲子旅游住宿研究。主要集中在亲子式客房设计与营销、亲子市场客人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的游客民宿选择动机研究等。

三、亲子旅游未来的研究趋势

(一)亲子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教育部继续大力推进校外教育事业发展,投入46亿元用于“校外活动保障和能力提升项目”和“研学旅行营地建设项目”,推动全国家庭教育、影视教育、研学旅行深入发展。2018年3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旅游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融合发展。由此可以预见,亲子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种。

1.“亲子+”融合发展。亲子旅游将于与科技、教育、文化和体育等融合发展。将科技工程、科普场馆、科研设施应用到亲子旅游产品中;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红色旅游、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研学旅游产品融入到亲子旅游产品中;将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博物馆、美术艺术馆和文化展览馆等文化场所作为载体,推动文化与亲子旅游融合发展;将酒店住宿业与亲子旅游融合,设计并营销亲子主题客房。

2.親子旅游服务智能化趋势。亲子旅游活动场所实现通信信号、WIFI、视频监控全覆盖;亲子旅游消费实现在线查询、在线预订、网上支付;亲子旅游目的地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亲子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咨询、导览、导购和分享评价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

3.亲子旅游品牌化趋势。目前关于亲子旅游品牌建设的实证研究比较少,主要是大部分旅游企业对这一方面还不是很重视。目前我国亲子旅游市场还没有出现能够覆盖全国的大品牌、超级大玩家或超级IP。当然也有一些亲子目的地注重品牌建设,在往这个方面努力。例如上海迪士尼、广州长隆、同程“快乐童心”、北京及郑州的“童乡”生态亲子主题乐园、驴妈妈“浙江嘉善大云”亲子度假地、相伴集团“绿乐园”田园综合体、北京“日光域”房车露营、“大美儿童世界”、“三只熊”教育旅行、首旅“如家小镇”等。

(二)亲子旅游未来的研究领域

1.儿童心理及行为研究。目前亲子旅游研究中研究父母决策行为较多,研究儿童心理、行为的不多。亲子旅游应以“子”为根本,以“亲”为纽带,从儿童的视角和体验角度研究儿童的天性和关注点,以儿童为客群研究各个年龄段的空间感知情况和需求特征。

2.“亲子+”融合研究。“亲子+”不是简单的叠加,要以“寓教于乐”为宗旨,将亲子旅游与科技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体育教育、文化教育等和谐融合,体现亲子旅游的趣味性、科普性、休闲性。其中,亲子旅游与文化的融合研究会是一个热点,例如,研究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于亲子旅游产品设计中,设计出更多带有中国元素的文旅结合的亲子旅游产品。

3.亲子旅游服务智能化趋势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亲子旅游产品、亲子旅游目的地服务智能化趋势研究和网络营销研究会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服务智能化的功能在于如何使亲子旅游的出行更便捷、出游的体验更舒适、亲子关系更和谐。

4.与亲子旅游品牌建设相联系的IP研究。IP可以理解为Intellectual Property,是知识产权、独特识别物,对景区来说就是景区形象认知产品,是具体形象的旅游服务特征。IP可以是一个故事、影视、游戏或者传说的再现,可以是具体的某一个景点,也可以是一个某一种感觉……其实就是简单鲜明有特色的元素和符号。它可以代表这个地方的特色,具有排他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亲子旅游目的地有城市公园、主题公园、旅游景区、亲子农庄、营地、文化旅游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和无动力乐园等多种形式,这些目的地的IP如何延展和提升?IP的生命力如何维持?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亲子旅游IP的研究,是对于亲子旅游目的地的规划、营销和管理进行研究的一个方向和探索。

(作者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亲子旅游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