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9-05-15何冰洁
何冰洁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在我国,脑卒中患病率较高[1],且对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关注较少[2]。脑卒中患者可因偏瘫侧的躯干肌和呼吸肌功能下降,影响排出痰液,而发生肺部感染[3]。临床上救治脑卒中急性期合并肺部感染或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主要采用气管切开治疗[4]。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目前主要依赖于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医护人员给予药物治疗和护理)来预防感染和防止并发症[5]。然而气管切开套管的留置时间过长,会破环呼吸道功能,造成肺部严重感染;影响预后和康复治疗[6]。肺康复训练可缩短套管留置时间,有助于患者尽早尽快地拔出套管,促进呼吸功能恢复,还可降低医疗费用[7]。为进一步探究并分析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现选取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深入分析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此外,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悉本研究情况,已签署书面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治疗,如抗炎治疗+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等。
1.2.2 观察组
进行常规治疗(同对照组)+肺康复训练,具体如下:①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及肺部情况正确引流;②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手法或机器帮助患者排痰;③指导患者进行咳嗽训练;④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缩唇呼吸或腹式呼吸)。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拔管成功率、感染控制情况、血氧饱和度、最大吸气量、最大呼气量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拔管成功、感染控制时间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拔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较对照组短,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最大呼气量及最大吸气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最大呼气量及最大吸气量相仿,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最大呼气量及最大吸气量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拔管成功、感染控制时间及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最大呼气量及最大吸气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最大呼气量及最大吸气量比较(±s)
组别 血氧饱和度(%) 最大呼气量(ml) 最大吸气量(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0) 90.63±1.67 94.02±0.57 321.02±43.89 389.87±61.67 323.04±46.46 401.28±43.21观察组(n=50) 90.58±0.71 99.39±0.87 319.64±44.21 484.36±63.24 322.23±46.59 480.51±46.6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气管切开套管留置时间过长,会使患者的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形成呼吸相通,外源菌更易进入肺部,而造成严重的呼吸道感染[6];同时,气管切开套管的留置时间过长还可造成气管支气管黏膜受损,痰液增多;外套管与气管壁之间的细菌生长的死角可引起气管炎症反复发作[7]。而肺部感染可以加重脑损伤,导致恶性循环,不利于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整体功能的康复,影响预后;延误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也给医疗工作者增加工作强度和工作内容[8]。肺康复训练可让患者学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有效咳嗽及排痰等最基本的、切实可行的自我训练康复治疗方法,来增强患者的肺通气;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9];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部感染,促进患者建立有效的呼吸并纠正病理性呼吸,同时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和和组织液循环[10],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功能。此外,肺康复训练还可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减轻医疗工作者的负担和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快速、安全、有效地拔出气管套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医务工作者工作内容,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康复效率,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