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实践探索
——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江西分中心为例

2019-05-15

图书馆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分中心技术培训江西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1 导言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惠民工程,要使这项工程发挥功效,切实抓好培训工作是基础、是前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培训工作是值得该地区从业者研究的课题。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共享工程江西省分中心(以下简称江西分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始终按照文化部和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的安排,既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又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创新培训模式,切实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各类培训工作,其培训工作经历了由点到面、由单一到多层次、多方位的大跨越、大发展的过程。培训内容从单纯的工程技术培训发展到为基层群众提供生活和生产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训服务,以及工程网络安全管理和工程建设等方面;培训方式也由单一的面授指导发展为通过QQ群、网络培训等现代远程培训方式;资源传输也由传统的下发硬盘、光盘上升为通过政务外网及虚拟专网等新型数字传输方式。江西分中心还充分发挥合作共建的优势,通过与电信、江西省委组织部及其他信息技术公司的合作,共同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将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的利用最大化、服务最广化。

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开展文化服务的手段和内容也不断增多,各类惠民公益文化服务活动也能够顺利进行,江西文化共享工程事业正朝着健康、稳固、快速的方向发展。江西文化共享工程建立了省级分中心、市县区级支中心、乡镇级基层服务点、行政村社区级基层服务点四级服务网络。目前,江西省已建省级分中心1个、市级支中心11个、县(区)级支中心100个、乡镇级基层服务中心1 075个、街办服务点46个、社区服务点223个、村级基层点18 333个、驻赣空军部队基层点1个,实现了文化共享工程的省、市、县、乡、村的全覆盖,并且开展各类培训数百场。该省各级中心和服务点以现代技术为基础,以先进设备为手段,形成了以互联网、卫星网、电子政务专网、镜像站等为主要传输渠道,光盘、移动硬盘为辅助传输手段的多种传输模式,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使广大群众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方便地享用文化信息资源。

2 江西分中心的培训理念及目的

2.1 培训理念

为顺利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江西分中心树立了以培训为第一要务的“培训先行”理念,做到技术培训和培训服务两手抓。在技术培训方面,江西分中心注重“以人为本”,围绕以“人人学技术,人人懂技术”为目标,以培育“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技术队伍为重点;在培训服务方面,江西分中心做到贴近基层、服务基层,把服务方式与各级中心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按地方特色进行分类服务,与基层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做好调查研究,使服务贴近群众、贴近生活[1]。江西分中心在每次培训课上都会专门安排两个课时介绍文化共享工程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实施的重要意义,相关培训使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为一名工程建设者的荣耀感和使命感,让技术人员树立了为基层服务的意识,调动各级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2 培训目的

江西分中心通过对各建设县的一系列技术培训工作,旨在形成一支热爱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熟悉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内容、熟练掌握文化共享工程操作技术与服务手段的队伍,确保文化共享工程各建设县均拥有熟练掌握并使用本级工程应用系统开展服务、熟悉本地设备维护及日常操作的人员,使各服务点达到《江西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县(市、区)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站点标准》的要求。同时,为了使建设县具有一定的师资、资源建设和技术与服务的能力,要求县级支中心的师资人员应具备对基层服务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业务指导的能力;资源建设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数字资源挖掘与制作能力,具备对接收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本地化加工、入库、管理、传输、发布与应用能力;技术与服务人员应具备利用现有系统、设备设施及数字资源开展综合服务及对设备设施的维护能力。

江西分中心通过网络面向基层群众开展生活和生产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训服务,旨在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先进设备和数字资源,为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的群众提供远程教育培训服务,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3 江西分中心的培训机制

3.1 培训体系

针对各支中心的培训,江西分中心先后下发了培训管理办法等文件,结合江西省县级支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关培训的规章制度,如《江西省文化共享工程业务培训管理办法》《江西省文化共享工程业务培训考核管理办法》《江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培训人、财、物场地保障文件》《培训工作分级联系制度》《培训工作分级考核制度》《培训教材分级管理档案》《工程服务人员分级管理档案》《师资人员分级管理档案》《受训人员认证分级管理制度》等。这一系列文件和规章制度的出台,将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让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真正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文化共享工程的培训保障体系,形成了统筹规划、分工负责的四级培训体系和四级服务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江西分中心四级培训体系图

3.2 组织管理

江西分中心始终坚持对县级支中心,乡、村基层服务点培训基地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培训审批和汇报制度,要求各级中心必须在当年年底前将下年度举办培训的计划报江西分中心审批下达后方可执行,各级中心举办培训必须在开班一个月前印发办班通知,详列办班时间、地点、培训内容、教学计划等,发至各基层服务点。各基层服务点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组织选送学员参加培训。各级中心要在年底前将当年举办培训班的基本情况,包括办班类型、班次、培训人数、层次结构和学习意见反馈等,向江西分中心进行书面汇报。还要求除了每期培训班结束前征求学员意见外,要有选择地跟踪培训对象,了解培训效果,不断地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办班质量。参加培训的人员有义务将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及结合工作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等向江西分中心反馈意见,从而有效促进了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3.3 教学管理

培训的教学过程是培训工作的关键。江西分中心对每期培训均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教学内容丰富、实用、先进、科学,并要求每期培训的实际教学时间要占培训总时间的70%以上,其他时间作为具体业务操作时间。严禁举办商业性、旅游性、休养性的培训。

教材是培训质量的保证。在培训教材的编排上,江西分中心参照国家中心编印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技术培训教材》,结合实际组织编印了《培训指导文件:技术操作手册》《培训指导文件:资源服务手册》等配套教材,作为学员学习的补充资料。

4 江西分中心的培训举措

培训实施是培训工作的具体操作事项,涉及培训前与培训后等方面。江西分中心依据江西省各级支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操作方式,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4.1 培训方式

江西分中心在培训方式上做到求“新”、求“活”。为确保培训效果,在采取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江西分中心力求培训方式灵活、注重效果。考虑到各支中心技术人员的文化水平不同,江西分中心实行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有不同需求的学员使用不同的培训办法和内容,在对技术力量好的支中心进行培训时,江西分中心就着重于资源建设方面的培训工作;对于技术力量薄弱的支中心,江西分中心在委托当地电脑公司对其设备管理进行日常维护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基础业务知识和服务大众方面的工作培训。

2007年,江西省首批5个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县建设工作正式实施,为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江西分中心在培训的时间、地点、方式、教材、课时等方面均做到早计划、早安排,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并分别到5个试点县开展实地培训,对学员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为止;2008年在对28个建设县的培训中,江西分中心按照建设县的地理位置,组织了赣北区和赣南区2个培训班,开展“面授+实地参观+现场培训+互动答疑”的集中培训,每个班次为4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深受学员好评;2009年在对32个建设县的培训中,江西分中心沿用“面授+实地参观+现场培训+互动答疑”的培训方式,举办了7期集中培训技术业务的培训班,在继续加强文化共享工程技术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举办了65个建设县中层干部以上人员的文化共享工程管理知识培训,以提高各服务点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并举办了11个设区市级支中心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业务培训、文化共享工程运行管理系统培训和个别村级基层服务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2010年,随着江西省文化共享工程网点建设的全覆盖,江西分中心也将工作重点从如何建设网点升级为如何让网点更好地开展服务,2010~2017年,江西分中心共举办各类培训60余次。多年来,江西分中心一直保持着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学员来江西分中心能随到随学,学会为止。

为使培训工作、培训方式扩大化、深入化、多元化,江西分中心在对各支中心提供技术服务培训的同时,还增加了对广大农民朋友的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江西分中心在网站上开辟了网络远程技术培训、农民网校、工作论坛三大专栏。其中远程技术培训包含了技术培训视频、讲座、技术操作手册等;农民网校则包含了各类农业养殖技术视频1 000多部,通过高速的网络平台,农民朋友可以随时点击查找自己所需的内容,深受群众的欢迎[2]。截至2017年12月,网络远程技术培训已累计培训85 000多人次,农民网校的点击已达24万多人次。

4.2 培训内容

江西分中心力求在培训内容上求“全”、求“精”,以满足相关人员的多方面需求。围绕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日常工作、基层服务点如何开展服务、数字信息接收与运用、设备维护及日常操作等方面内容进行培训和交流,开展互动式的培训、讨论和交流,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各支中心着重针对基层服务点如何选择、如何建设、如何实施、如何管理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客观地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后期实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培训内容上,江西分中心除参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技术培训教材》外,还根据江西省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略作调整,内容包括机房建设、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及安装方法、网络安全技术、运行管理系统、数字资源加工以及实用软件操作等。如江西分中心在对市级支中心的业务培训内容上,增加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Ⅲ)的培训,通过对采访管理、编目管理、典藏管理、连续出版物管理、流通管理、信息开发等六大模块的详细教学,学员掌握了图书从采购到流通等一系列电子化流程。2012年,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江西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以江西省图书馆为龙头覆盖江西全省公共图书馆的“通借通还”项目正式启动,为保证“通借通还”项目的顺利实施,江西分中心利用共享工程培训平台,针对各支中心从设备、系统、网络、服务等方面开展了“通借通还”培训工作,对该省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3 培训目的

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文化共享工程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了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江西分中心把技术培训与基层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由江西省文化厅、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国家中心主办的“志愿者行动——江西省公共图书馆馆长培训班”这一活动平台,积极组织了该省各设区市、县(区)图书馆的馆长及有关方面人员等117人参加了培训学习,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对江西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县的中层干部以上人员进行了文化共享工程管理知识培训和拓展训练,为该省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管理、服务指导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为更好地贯彻国家中心的有关精神,促进各省文化共享工程的交流与建设,江西分中心积极推荐江西全省各市、县、乡共享工程工作人员参与国家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通过培训,江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的业务人员技能得到了提高,对文化共享工程知识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各支中心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对提高江西省文化共享工程业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在江西的开展、宣传和普及起到了积极而长远的作用。

4.4 培训要求

江西分中心把培训作为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发展的主要手段,把有关工程技术、建设内容、宣传和服务等重要问题作为培训的重点,把解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突破口,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使广大群众有所学、有所乐。为了使培训真正取得实效,江西分中心组织人员严把工程服务关,要求学员在结束培训回到工作岗位上能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做强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宣传工作,使广大农民能利用科学知识增强致富本领,提高整体素质。

在培训中,江西分中心要求学员必须完成32课时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学员通过结业考试并必须取得合格成绩后才能获得上岗证书,各级支中心只有持有上岗证的工作人员方能进行文化共享工程设备的日常运作与管理。

为做好各方面工作,江西分中心还对日常工作进行了详细分工,主要工作分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县的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各建设县的培训工作、数字资源库的建设、本地网络维护、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管理、网站建设等。为把这些工作做好,江西分中心按照“大事不分、小事细分”的原则进行工作分工安排。做到“工作多而人不散”。如图2所示:

图2 江西分中心工作人员分工图

5 江西分中心培训工作亮点

文化共享工程的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的行为。为了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学员通过一定的教育和训练技术的手段,达到提高技术水平的预期目标,由此产生了江西分中心培训工作的一系列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培训方面增加了网络远程技术培训和建立了农民网校,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培训内容、扩大了培训范围,而且解决了边远山区的文化共享工程业务人员以及农民群众对现代技术和技能运用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是培训工作中最大亮点。

二是基本上解决了培训中所出现的学员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以及学了不会用的问题。江西分中心按照培训先行的原则,确定了培训三步走计划:第一步,理论知识先行;第二步,实地培训,边学边用;第三步,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深一步的业务知识培训。以上三个步骤彻底让学员能“学而知之”和“学而能用之”。

三是规定经过培训的学员必须通过结业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后由江西分中心颁发上岗证书,各级支中心和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方能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与开展日常服务工作。

总之,江西分中心在技术培训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每次培训上,都安排与学员们交流、讨论的时间,通过与学员共同交流、探讨,找出合适的培训方式方法,寻找到适合的工程建设路线。在传授技能的同时,还多听取学员的技能需求、信息反馈,与学员一起合作学习,通过与学员的交流,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6 结束语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学习,而最佳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学习。所以,培训绝对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文化共享工程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和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技术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培训提升工程建设者的整体素质,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教育培训就是要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为民服务[3]。培训工作不是简单地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能通过培训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团队培养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创新型的组织”,能更好地维持工程建设。

在众多的技术培训方式中,江西分中心采取多种方式并行的策略,本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课堂集中培训法、操作示范法、多媒体视听法、网上课程学习法、咨询式培训法、一对一培训法、讨论法、专门指导培训法等方式对学员进行一系列相关培训。经过多年的实践,江西分中心的技术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即:以教育培训为手段,以服务为目的,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不断地推进江西省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让广大基层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真正体会到党的惠民政策的温暖[4]。

总之,培训是一个桥梁、一种媒介、一条纽带,它不仅贯穿在学员的学习过程中,使学员学习目标化、系统化,而且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方式,能拓展学员的发展空间,提升学员的发展潜力。笔者相信,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经验交流,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道路一定会非常顺畅,前景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分中心技术培训江西
江西银行
怀仁市:举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我爱江西奶奶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河南分中心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河南分中心成果展示
全国首个民族出版产品质检分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