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19—2019回望“五四”

2019-05-15策划本刊编辑部撰文编辑郑朝辉张敏图片本刊图片库

艺术品鉴 2019年4期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世纪

策划=本刊编辑部 撰文、编辑=郑朝辉 张敏 图片=本刊图片库

20世纪初,内忧外患的中国逐渐朝着一个现代形态的社会转换。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随后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使人们陷入了更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

“一战”结束后,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五四运动随即在中国文化界酝酿并爆发。清末最后十年的白话文运动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重要阶段,是点燃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火种。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作为社会文化形态的重要版块,美术自然被纳入这一时代洪流之中。

这个时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发生最大变化的开端。此后,整个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变革几乎都源于“五四”这一母体。 后人将这一美术版块的时代洪流概括为“美术革命”。“美术革命”是这个世纪以来被数番讨论的学术话题。之所以被集中关注与反复研究,一方面因为它是在20世纪初期西方美术思潮大量涌入而引发中国绘画变革的时代主题下生成的重要命题,另一方面因为它也是包孕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颇具检讨价值的研究对象。

称之为革命,必然是残酷和充满分歧的。在《青年杂志》创刊之前,其实已经是暗流涌动。1913年,鲁迅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一文中已经对“美术”做了定义,并构想了一个现代的功能框架。这已截然有别于古代中国绘画的文人和宫廷系统。对于鲁迅先生提出的文人和宫廷系统,后来的普遍观点是:宋以后的中国文人画代表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普遍的“避世”、“淡泊”的心态,而“避世”使民族精神失去了活力,“淡泊 ”则以牺牲人的某种欲求和可能性作为代价,这是导致近代思想家把近代史上的耻辱归于这种“阳痿”了的民族精神,进而掀起全面否定文人画传统的直接原因。

1917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提出将用纯粹的美育取代宗教与道德作为美术的功能。

1918年,康有为在上海发表《万木草堂藏画目》,激烈抨击元明清画的“衰败”。

1919年初,吕 和陈独秀“一唱一和”,正式拉开了“美术革命”的帷幕。

1919年,刘海粟在上海著文,说欧美、日本人作画循“写实—自然的—积极的—真美—养成自动能力”的道路;中国人作画循“摹仿—强制的—消极的—假美—养成依赖习惯”的公式,一褒一贬,可谓分明。

1920年,徐悲鸿发表《中国画改良论》,说中国绘画“衰败极矣”。

此后,中国出现了更多的美术学校,美术社团,美术刊物,美术史论著述……

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也是一个在多元文化碰撞交汇的风云激荡中大刀阔斧、锐意求新、激进、反思、批判、勇于开创建设的新时代。这一时期的美术批评,几乎聚焦了20世纪美术批评所有重要的问题。中国传统的文言文、画论、书论和书画札记等形式都被白话文革命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文学形态的美术原理和美术理论。这是五四“美术革命”的进步。

值此“美术革命”一百周年之际,如何基于当代的视野反思并重估其历史价值,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国立北平艺专单据

猜你喜欢

五四新文化运动世纪
新文科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文化运动”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下篇走向觉醒的文化与精神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My School Life
世纪中国梦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