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舶涂装的精细化派工

2019-05-15陈焕兴

造船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工单工时分段

陈焕兴, 阳 恒, 刘 禹

(1.上海电气风电集团, 上海 200233;2.上海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1210;3.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9)

0 引 言

近年来,船舶行业受市场周期性波动和劳务成本增加的影响,涂装工的稳定性有所下降,部分工种甚至出现短缺。为了确保劳动力稳定,同时又不过多地增加造船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涂装精细化派工即是措施之一。

涂装精细化派工是由粗放型用工方式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通过细化派工至“个人”以实现对个人完成物量的实绩考核,以此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提高班组整体作业效率。在现有的“班组”派工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考验的是整个涂装生产设计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如何合理地将工作任务包划分和分派至个人,这需从生产设计精细化入手,将派工与设计并行,制定以定额工时为评判基准的派工模式。

1 涂装精细化派工介绍

涂装精细化派工的实质是将施工作业工作包/工作指令(Work Package /Work Order, WP/WO)具体化、明确化,形成涂装派工结算单,使工作任务更清晰,提高生产效率。涂装派工单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施工工艺(涂装项目、除锈等级、油漆配套)、物量(除锈面积、涂装面积、油漆用量)、工时(定额工时)、结算(劳务费用)、施工信息(作业区、班组、施工人员、生产计划)、标准工期、分段(舱室)安全操作手册等。

涂装精细化派工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1]。

2 涂装精细化派工管理模式

涂装精细化派工管理将单船预算工时按生产部门需求进行工时分解,编制WP/WO下达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在WP/WO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工艺流程和派工模式将WP/WO进一步细化,形成派工结算单,然后派发给各作业班组,其中工艺、物量数据信息由设计部门提供。各班组长收到派工结算单后,根据人员负荷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并将每日完成情况及时反馈至信息平台。生产部门对班组及个人派工结算单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收集生产实绩数据反馈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对信息平台上的数据进行分析,优化WP/WO定额工时,并根据实动工时对单船预算工时进行对比调整,设定合理的效率提升目标。

3 涂装精细化派工的难点

船舶涂装作业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作业包含分段和舾装件的冲砂、涂装;外场作业包含平台、船坞和码头区域的涂装[2]。表1节选自某船各阶段涂装派工数据信息汇总表:“施工项目”为WP/WO代码;“施工内容”“施工面积”为设计工艺提供的部位和物量信息;“定额工时”为该施工项目的预算工时;“金额”为该施工项目的结算费用。

表1 Hxxx涂装派工数据信息汇总表

分析表1中派工信息得出:对于内场涂装,WP/WO编码结构中有包含分段号的施工对象,因此可通过识别施工对象把对应分段的设计工艺信息,如油漆配套、施工面积、油漆用量等通过数据转换,直接应用于涂装派工单;对于外场涂装,派工编码结构与施工对象并无直接对应关系,为了实现数据间的相互转换,需对WP/WO做进一步的人工细化处理。以9 400TEU集装箱船为例,外场区域涂装派工单数据的人工转换数量超过1 000条,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

经研究,在现有设计模式以及工时、派工、信息化管理模式下,通过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平台将设计工艺信息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可有效降低设计信息与生产数据之间的传递差错率。设计与管理精细化的两个突破点分别为涂装生产设计精细化和工时管理精细化。

涂装生产设计精细化主要依据作业阶段和工种,将涂装派工单划分为分段冲砂、分段涂装、总段打磨、总段涂装、区域打磨和区域涂装等6个部分。在分段阶段,设计人员根据涂装特性细化涂装部位并生成WP/WO,施工部门根据部位面积计算定额工时以及预估人员数量,将一个分段划分为若干个工作区域,生成派工结算单,以此将物量分配至个人,从而真正实现考核分配至个人的管理模式。总段和区域两个阶段类似。

工时管理精细化主要是指在设计人员细化涂装部位生成对应的WP/WO后,依据部位面积和作业效率可快速计算定额工时,通过与物量完成的实际工时进行对比,进一步修正作业效率,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3.1 涂装生产精细化设计

涂装生产精细化设计是涂装精细化派工的先决条件。随着区域涂装技术的发展,工序前移、改善施工作业环境、降低后阶段作业负荷等一系列举措已大幅提高分段阶段涂装作业的比重。涂装生产设计必须深入、细致、准确、高效,确保涂装质量与安全,做到物料管理与生产设计一体化。为了适应精细化派工的要求,设计首先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生产设计基础数据转换成涂装派工信息,其次是先行(指分段阶段)基础数据与后行(指总段、船坞、码头阶段)基础数据的衔接,并且生成后行涂装区域的派工信息。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将涂装工艺与派工单进行并行设计,通过将涂装部位“编码化”,与派工单编码一一对应,可有效解决后行涂装派工区域划分不清晰、设计数据易缺失的问题。目前,国内有些船厂的涂装设计也对船体结构涂装部位进行“编码化”,但是在生成后行涂装区域派工信息时,要么需重新编制区域涂装图纸,要么需先编制后行区域派工单,再与对应的涂装部位进行手动关联,设计工作量都较大。

在定义涂装部位编码时,不能仅定义独立的代码,还应该赋予其“区域”的概念,即在编制部位代码时,将该部位所处后行区域的信息用特征码定义,在编制后行区域派工单时,提取该特征码,就可以自动合并同一涂装部位并生成该区域所有派工信息。表2即为涂装部位编码与后行派工区域代码对应关系。

表2 涂装部位编码与后行派工区域代码对应关系表

从表2可知:部位编码前3位与后行区域编码前3位保持一致,通过提取部位编码前3位,同一区域相同部位的数据信息可自动合并,同时生产后行区域派工单。例如,分段编号529、549的同一部位“2#边压载舱左”的面积都为2 081 m2,通过数据抽取,计算得出压载舱区域部位“2#边压载舱左”的面积为4 162 m2(见表3),同时生成后阶段区域“2#边压载舱左”的涂装派工单(见图1)。

表3 设计工艺物量信息与派工信息数据对接表

3.2 工时管理精细化

通常,WP/WO的定额工时仅作为施工作业的参考,班组的日计划作业任务只分配至班组,不细化至个人,在任务派工中也仅分配物量大小,且劳务结算也依据班组完成的物量计算,不以实际工时进行结算。这样导致实动工时反馈失去意义,在数据管理上,定额工时与实绩工时无法进行对比调整,在作业效率方面,既没有体现班组的能力和效率,也影响单船涂装预算总工时和效率提升目标的设定。

推进工时反馈一直是涂装派工结算的管理难点。提升工时反馈质量可有效促进定额工时的完善,达到效率提升的最终目的。但由于影响实动工时反馈的因素较多,对于同一涂装项目,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作业环境下,采用不同的设备和施工方法,所需工时也不同[3]。表4为影响涂装实绩工时、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

图1 区域涂装派工单

主要因素二级因素评价二级因素评价二级因素评价人年龄一般技能较大熟练度较大作业环境自然环境较大作业空间较大作业姿势较大设备/材料除锈工具较大磨料一般喷枪一般工艺要求除锈等级较大油漆配套一般--

为提升工时反馈质量,首先需将WP/WO进一步细化。WP/WO具体化、明确化可按照以下原则:

(1) 结合班组自身特点细化派工结算单。 主要考虑班组人员构成,通过对人员月度“考勤表” “物量表” “产值表”进行统计分析,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高现场作业效率。

(2) 优化设计工艺,根据施工特点细化派工结算单。 设计优化需面向生产,需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例如:①作业位置从仰视变为俯视,或至少变为正对,从高处变为低处,以及从狭小空间变为便于出入的空间;②尽可能利用能控制湿度和温度的涂装房,减少气候环境的影响;③提供较安全的作业环境或工装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脚手架的使用;④优化工艺阶段,降低后阶段涂装负荷。涂装生产设计必须深入、细致、准确,确保工艺、物量信息在派工结算单中体现,如油漆配套、施工阶段、除锈等级、物量等,将施工过程程序化、固定化。简化涂装施工,对同一区域相同涂装工艺的施工项目进行合并派工,减少交叉作业和返工。

此外,优化实动工时管理系统。如果实动工时系统只能反映人员每日出勤状态,则需进一步将8 h工作时间细分至具体施工分段(舱室)的施工工序,以便及时掌握分段信息动态,测算现有劳动力的负荷情况。

针对定额工时的配比,还可从历史号船数据入手,对相同船型完工号船的实动工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优化物量与工时配比,或对系列号船实动工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完善定额工时的配比。

4 结束语

涂装精细化派工管理模式是以“效率提升”指导思想为导向进行的精益造船。随着造船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用工方式和用工性质也在改变,智能车间和AI技术将于不久的将来被广泛应用,“精细化”将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因此,需着眼于细致、高效的船舶制造模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工单工时分段
客服工单监控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基于RPA技术的机器人在配网调度工单发布工作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分段计费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分段计算时间
基于分布式数据库Cedar的高效工单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分段函数“面面观”
基于HANA的工单备件采购联合报表的研究与实现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