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李戴”话茶小绿叶蝉
2019-05-15肖强
肖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
搜索近年发表的有关茶小绿叶蝉的科技论文,不难发现其至少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种名:假眼 小 绿 叶 蝉Empoasca (Empoasca) vitis (Goëthe,1875)和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那么,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呢?若从过去数十年的小绿叶蝉研究来看两个都是正确的,但就今天而言,只有小贯小绿叶蝉这个种名是正确的。因为在2015年已研究明确茶小绿叶蝉的种名是小贯小绿叶蝉,而不是假眼小绿叶蝉。然而,这些年来无论是在专业期刊上或是在茶叶专业技术交流中,不时还会存在茶小绿叶蝉的种名“张冠李戴”的现象。
长期以来,作为我国茶园中最主要害虫的小绿叶蝉的种名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我国大陆先后出现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ricius,1794)、普里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sumura,1931)和假眼小绿叶蝉等种名,而我国台湾地区的茶小绿叶蝉种名则为台湾雅氏叶蝉Jacobiasca formosana (Paoli,1932)[1]。然而,同为东亚茶叶主产区的日本茶园的小绿叶蝉种名却是小贯小绿叶蝉。自2013年开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西北农林大学等单位共同合作,通过收集来自日本、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茶园的小绿叶蝉标本,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方法,最终研究明确了我国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的种名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 1952,与日本茶小绿叶蝉是同一种名,而不是假眼小绿叶蝉或台湾雅氏叶蝉[1-5]。随后施龙清、于晓飞和孟召娜等学者进一步研究确认分布在我国主要产茶区域茶园中的小贯小绿叶蝉为优势种[6-8]。至此,学者一致认为一直沿用的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种名是错误的,应更名为小贯小绿叶蝉,所以出现茶小绿叶蝉种名“张冠李戴”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小贯小绿叶蝉属半翅目,叶蝉科,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一种茶树害虫。
一、分布为害
小贯小绿叶蝉在全国茶区均有分布。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茶树幼嫩组织汁液为害茶树,导致茶树芽叶失水、生长迟缓、焦边和焦叶(图1),造成茶叶减产、品质下降。
图1 小贯小绿叶蝉为害状
二、识别
小贯小绿叶蝉成虫淡绿至黄绿色,体长3~4 mm,触角3 节,刚毛状。头前缘有1 对绿色圈,复眼灰褐色。前后翅膜质,前翅淡绿色,基部颜色较深,翅端透明或烟褐色,后翅无色透明(图2)。雌雄异型,雌成虫体型比雄成虫大,体色相对较深。卵新月形,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淡绿色,孵化前可见赤灰色小眼点(图3)。若虫共5 龄,体长2.0~2.2 mm(图4)。1 龄若虫体乳白色,复眼突出明显,头大体纤细;2~3 龄若虫体淡黄色,体节分明;4~5 龄若虫体淡绿色,翅芽明显可见。若虫除翅尚未形成外,体形与体色与成虫相似[9-10]。
图2 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形态(秦道正供图)
图3 小贯小绿叶蝉卵(孙晓玲供图)
图4 小贯小绿叶蝉若虫(周孝贵供图)
三、生活习性
小贯小绿叶蝉以成虫越冬,年发生9~12代。翌年早春转暖时,成虫开始取食,补充营养,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卵散产于嫩茎组织内,以顶芽下第二与第三叶之间的茎内最多。若虫大多栖息在嫩叶背部及嫩茎上,善爬行、畏光。田间各虫态混杂,世代重叠。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小绿叶蝉的发生。
四、防治措施
1.分批、多次采摘
可结合茶叶采摘,在茶小绿叶蝉发生期间分批、多次勤采,可以采除茶树幼嫩组织上的小绿叶蝉卵和若虫,有利于抑制虫口数量。特别是采用机采或修剪方式,会更有效降低小绿叶蝉的田间虫口基数。
2.光色诱杀
田间放置色板和安装诱虫灯,可诱杀部分成虫。
3.药剂防治
当田间小绿叶蝉的发生数量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时,可选用10%联苯菊酯水乳剂2 000~3 000倍液,或15%茚虫威乳油3 000 倍液,或240 g/L虫螨腈悬浮剂2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