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星火,重启燎原之势

2019-05-14邢媛媛

中华魂 2019年1期
关键词:井冈山贫困户攻坚

邢媛媛

1927年,中国革命的星火从井冈山开启“燎原之势”,90年后的今天,井冈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殷切嘱托,在全国800多个国家重点贫困县中第一个脱贫“摘帽”,重新点燃“燎原之势”,成为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新成效的重要标志。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专门成立调研组,在“改革开放40年百县(市、区)调查”的活动框架下,赴井冈山展开调研,深入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茅坪乡坝上村、大陇镇案山村等地实地考察,探索其为世人称赞的脱贫之路。

一 “精准扶贫”的提出

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救济性扶贫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方式,具有临时性、暂时性的特点。这种“输血式”手段难以满足脱贫需求,其弊端不断显现,扶贫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近30年来中国式反贫困分成三个阶段:体制变革扶贫阶段、开发式扶贫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世纪)扶贫阶段,取得了公认的辉煌成就。20世纪80年代前后,党中央清晰认识到,制约中国贫困的关键因素是由于制度安排缺陷造成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因此,改变这种制度安排就成了中国式反贫困的起点。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我国政府采取了以推进区域发展为主要特色,以开发式扶贫为核心的扶贫战略。 从 1986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活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传统扶贫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共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理念应运时代而生。2013年11月,习近平在详细调研扶贫攻坚时指出:扶贫要事实就是,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是近年来针对我国扶贫工作出现的贫困人口分布相对分散、致贫原因复杂多样、返贫现象多发、减贫难度增加、扶贫资金分配不合理、已有相对成熟的扶贫机制效率受到抑制等新情况而提出的一种试图最终解决中国面临的最后贫困问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扶贫方式。

改革开放至今,井冈山市扶贫工作历经了五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鲜明的主题、工作内容,并取得了相应工作成效。一、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年),1978年开始的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从制度层面上推动了井冈山扶贫工作的实质性起步。二、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年),扶贫办成为井冈山政府的组成部门。三、“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井冈山取得了农民收入增长3倍和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的显著成效。四、村级扶贫攻坚阶段(2001-2010年),井冈山以扶贫重点村为抓手,狠抓了村级扶贫攻坚工作,先后实施44个扶贫重点村的扶贫规划项目建设工作。五、扶贫攻坚决胜阶段(2011-2020年),井冈山突出精准为先,牢牢把握产业、安居、保障、基础设施四大关键,经过精细调研和精准把脉,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起来”的扶贫模式。

二 井冈山“脱贫攻坚”中的主要成绩

随着精准扶贫理念与政策的演进和深入实施,曾经的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市再次站在了全面脱贫奔小康的新起点。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江西省政府批准,2017年2月26日,江西省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是自2016年4月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通过近年来的精准脱贫攻坚,全市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的4638户16934人,减少到539户141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13.8%降至1.60%,低于国家2%的贫困县退出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5857元增长到8647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600元增长到4500元以上。一年后的2018年2月26日,井冈山市最新统计资料材料显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底的1.6%降至0.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06元,增幅达12%①,实现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可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更进一步。

在脱贫攻坚中,井冈山市突出精准为先,牢牢把握产业、安居、保障、基础设施四大关键,主要成绩体现在: (一)“有能力”的“扶起来”,实现了家家有致富产业。井冈山市因地制宜,全力推进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的“231”富民工程,实现每个乡镇有一个产业示范基地、每个村有一个产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户有一个增收项目,确保家家有一个致富产业,户户有一份稳定的产业收入。在茅坪乡我们了解到,茅坪乡结合旅游扶贫、红色培训、镇村联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山地人家”旅游休闲观光项目,25栋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庐陵风格与客家风情住房,2017年共吸引接纳游客4万余人,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二)“扶不了”的“带起来”,实现个个有资产性收益。井冈山市采取股份制、联营式、托管式等多种合作模式,通过吸纳贫困户或以资金,或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固化贫困户与企业、基地、合作社的利益联结,让每家每户有了一份稳定的资产性收益。(三)“带不了”的“保起来”,实现人人有兜底保障。井冈山市将政策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聚焦叠加,实施贫困线与低保线“双线合一”,通过低保的扩面提标,使贫困人口全部都享受到了低保,让低保线略高于贫困线标准,实现了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四)“住不了”的“建起来”,实现户户有安居住房。井岡山市实行拆旧建新、维修加固、移民搬迁、政府代建4种安居建房模式,通过开展“消灭危旧土坯房,建设美丽乡村”攻坚行动,确保了每一栋危旧土坯房都能拆得动、建得起、住得进。(五)“建好了”的“靓起来”,实现了村村有面貌提升。井冈山市坚持全域规划,大力推进镇村联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通自来水,所有行政村卫生室、文化室、党建活动室均已达标,贫困群众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安全房的美好愿望。我们在井冈山市坝上村调研时,发现入村处的两块牌子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坝上村红白喜事管理章程》,提倡文明理事、节俭办事。另一个是《坝上村垃圾银行兑换细则》,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爱护环境的生活方式。村容村貌的改善直接带动了该村的乡村旅游。可见,通过脱贫攻坚这个大熔炉,多种文化资源正熔合成一套上有政府引导、下为人民群众所接受、适应时代发展的乡村文化价值体系。

三 井冈山率先脱贫的政治意义

井冈山在全国 800 多个国家重点贫困县中率先脱贫“摘帽”,被新华社评为2017年全国十大新闻。井冈山用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推进精准脱贫工作法,被评为2017年中国改革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党的十九大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因此,井冈山在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之际实现脱贫摘帽,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井冈山脱贫是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在中国农村的生动实践。精准扶贫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必须建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必须进行精准施策和分类施策,这是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指出,“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发挥其主体作用”,“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注重抓六个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井冈山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积极弘扬井冈山革命精神,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突出产业扶贫,动员全市人民协力推进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的“231”富民工程。在调研期间,我们观看了井冈山创新推出的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这场红色演出,让800多名农民“白天在家种地,晚上红色演出”,每人年均增收7000余元,实现创收与休闲“两不误”。产业的蓬勃发展盘活了当地的经济资源,切实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大激发了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井冈山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引导、社会主导的原则,建构了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在全市范围内,由 30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25个扶贫团、 126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分赴精准扶贫一线战场,做到乡乡都有扶贫团、村村都有帮扶队、一村选派一个书记、一个贫困户确定一名帮扶责任人,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建立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3户、科级干部帮扶2户、一般党员干部帮扶1户的“321”帮扶责任机制。配合江西省和吉安市的扶贫战略与部署,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井冈山创新制作了以贫困户基本信息卡、帮扶工作记录卡、脱贫政策明白卡、贫困户收益卡为主的“四卡合一”脱贫档案卡,详细记载“谁来扶的、怎么扶的、解决了哪些问题、实现了哪些收入”等情况。创新制作精准识别贫困户的红卡、蓝卡、黄卡制度,建立大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各贫困户的动态信息,以此进行精准施策和分类施策。这些扶贫方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施策、分类施策的精准扶贫思想,切实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因此,被赋予新的时代注解的井冈山模式既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又加强了民生建设,破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井冈山率先脱贫在全国具有典型的标杆意义、示范作用。历史上的井冈山人民,曾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创造了革命根据地,这为其它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经验,随之孕育了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里,井冈山人民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顺利实现了脱贫,也为其它地区提供了精准扶贫的经验。来井冈山学习交流脱贫工作的考察团有510多批次,为兄弟县市的脱贫致富提供了“井冈山做法”。继2017年2月井冈山率先摘帽后,与之毗邻的吉安县也在全省率先脱贫;全市减贫5.2万人,195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抚州市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昌县紧紧围绕“2017年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行列”的目标,紧扣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县“三率一度”等退出标准和要求,持续深入推进扶贫“十大工程”,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广昌县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中列入“好”等次,2015年以来连续两年荣获全市脱贫攻坚一等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年初的7332户24014人下降至2017年年底的549户1561人,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年初的12.3%下降至2017年年底的0.8%。赣州市大力发展脐橙、蔬菜、油茶三大特色扶贫产业,脐橙、蔬菜、油茶种植面积分别达155万亩、180万亩和269万亩,累计带动28.06万户贫困户增收。特别是成功开行中欧蔬菜、水果班列,脐橙等农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贫困户实现年户均增收1.5万余元。按照全面覆盖的要求,江西省全省共建立乡镇扶贫工作站1551个,村级扶贫工作室17320个,打通了脱贫攻坚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2017年度全省29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开工,2018年4月全面完成,项目区已落实产业结构调整面积103.7万亩,惠及贫困户6.8万户,该做法得到了中农办、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充分肯定。随着江西省井冈山市率先宣布脱贫摘帽,全市4000多块贫困户信息牌将成为历史。可见,井冈山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示范、带好头,其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如同星星之火指引着全国其他贫困县市的脱贫攻坚战,为“决战2020”扫除部分潜在障碍。

井冈山模式是世界反贫困经验的“中文蓝本”。反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30余年来,全球取得的反贫困成就斐然,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其中70%的贡献来自于中国的成功实践。总结和梳理中国的反贫困经验和启示,尤其是井冈山在脱贫攻坚路上持续的模式创新等典型案例,具有全球意义,特别是对非洲和拉美等不发达国家的反贫困更具现实的借鉴意义。消除贫困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更是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井冈山模式是世界反贫困经验的“中文蓝本”,其间所呈现出的中国经验、中国思想,正日益引起外部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注。井冈山的本土经验与实践话语完全可以转换成为世界所理解和接受的国际知识与话语形态,从而提升国家软实力,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出“中國智慧”。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高度,井冈山所代言的中国模式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井冈山作为脱贫攻坚的优秀范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党员先锋作用,这是中国扶贫模式根本特色。以市场规律为导向、发展产业经济是中国农村脱贫的根本出路。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是中国扶贫开发的主要保障。坚持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并举是中国扶贫开发的指导战略。注重村民参与,在扶贫开发中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完善。因此,扶贫攻坚对井冈山而言,既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责任问题。

注释:

①中共井冈山市委、井冈山市人民政府:《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共奔小康——井冈山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实践与思考》,2018年2月。

猜你喜欢

井冈山贫困户攻坚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攻坚脱贫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毛泽东首用“井冈山”之名
井冈山十里杜鹃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