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专家”林维先
2019-05-14叶介甫
叶介甫
林维先,安徽省金寨县丁家埠乡(当时属商城县)人,1912年9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12月参加工农红军。曾任红军连指导员、团政委、新四军四支队参谋长、支队司令员、第七师参谋长、上海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浙江军区司令员和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38年2月中旬,林维先和支队司令高敬亭到武汉中共长江局开会时,长江局副书记周恩来说:“这两位是大别山苏区赫赫有名的游击专家!”1955年春节前夕,毛泽东主席到浙江省视察,听到了时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的林维先汇报民兵工作后,又说:“你不但是游击专家,还是民兵专家呢!”1985年7月因病在武漢逝世。聂荣臻元帅在其墓基前悬刻的一块石匾上,亲笔题写了“游击大师”四个大字。
战斗行动出没无常
1934年4月16日,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区商城县的豹子岩会师。会师后部队统一编入红二十五军。部队刚成立,林维先接任所属第八十二师师长,继续坚持皖西北地区的武装斗争。
走上重要军事领导岗位的林维先,从多次作战胜利中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在苏区的“围剿”与反“围剿”中,敌人虽是进攻,我是防御,但敌正规军及保安团主力主要用于追堵红二十五军;“驻剿”敌军只驻守城镇和重要交通运输线,不敢远离据点,红军则可利用深山密林和地形熟悉的有利条件,积极寻找战机,主动打击敌人。正因为如此,林维先指挥部队作战时,重点打击敌县、区、乡武装和反动民团。每战则集中绝对优势兵力,陷敌于孤军作战的困境,达到速战速决,全歼敌人的目的。在战术上采取远程奔袭,夜间歼敌和攻其不备的打法。在行动上则出没无常,时东时西,忽南忽北,使敌摸不清我之意图,往往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从而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他运用这条战斗经验,率领红八十二师转战皖西北时,不断主动出击,连续取得战斗胜利。
4月20日,红八十二师首战长竹园,一举攻克敌据点。然后再克四顾墩。24日在苏仙石附近又克地主围寨,三战共歼反动民团200多名,缴枪200余支。之后红八十二师进一步避实就虚,长距离奔袭西界岭,歼灭民团100多人,缴枪近百支。继而又连克张家嘴、石头嘴、金家铺等据点,一直逼近英山县城。7月,红八十二师攻下黄栗杪和诸佛庵。随即又袭击西河口,该镇守敌凭据戏楼顽抗不降,红军以火攻将其歼灭。继而再连克南岳庙、徐集、江店子等镇。红八十二师所到之处,地方反动民团闻风丧胆。
由于红八十二师的接连作战胜利,在红二十五军主力打回皖西北之前,红八十二师不仅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巩固了皖西北的赤城、赤南和六安三小块苏区根据地。
1935年4月,林维先任红二十八军新成立的特务营营长。20日,在潜山县境内发生的桃岭(今岳西县境内)战斗,是林维先所在特务营组建后,也是红二十八军重建后的第一次伏击战。为摆脱尾追之国民党军九十五旅,红二十八军决定利用桃岭的有利地形伏击该敌,并确定由特务营在山坳口担任正面阻击,军主力待机向敌侧后进击。在战斗最激烈时,面临冲到阵地前沿的气势汹汹敌群,林维先挥舞大刀跃出阵地,率众与敌人白刃格斗。在一片喊杀声中,红二十八军主力乘势猛烈夹击,在不到2小时战斗中,全歼敌九十五旅一九○团两个营,击溃1个营。
1936年1月,为打破国民党军的“驻剿”与封锁,红第二十八军在三角山召开会议,决定红军今后在作战方式上开始由集中主力作战转变为自觉的分散游击战;由山地游击战转变为平原地带游击战。
在平原作战期间,林维先大胆地采用化装战术,连续袭击敌人据点。2月25日,林维先率一个加强连进抵团陂附近,伪装成国民党军第二十五路军别动队,进入敌据点,一枪未放全歼保安队一个排,进而包围敌区公所,处死副区长等8名为非作歹分子。西渡巴河后,林维先仍以别动队名义途中截获敌运输队,收缴敌挑子30余副。继又生擒敌第二十五路军秘书长,缴获文件、公函、地图、银元和大批军需物资。是日下午,加强连又化装进入黄冈县巴河镇,诱歼驻防该镇的湖北保安八团第十连。而后,林维先率加强连游击到大崎山、李家山一带,就地发动群众,开展除霸分粮斗争,帮助群众度过春荒。由于加强连在该地大张旗鼓的活动,致使周围一带地方反动势力终日胆颤心惊。当林维先摸清敌后方防备空虚后,3月2日,率领休整后的加强连继续行动,长距离奔袭浠水县下巴河镇,一举攻克敌第二十五路军军需仓库。撤离前每人带足仓库中的军服和弹药,其余付之一炬,熊熊大火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使后方敌军大为震惊。
林维先这次率部在平原游击连获胜利的举动,得到了高敬亭的充分肯定和赞扬。这不仅对国民党“围剿”军是一个沉重打击,也为红第二十八军而后打破敌重兵“围剿”,开展平原地区游击作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加强游击根据地建设战战告捷
1940年春夏之交,国民党顽固派在华中地区反共风云日紧,磨擦事件纷至沓来。
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分割包围聚歼新四军之企图,实现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党中央指示皖南部队迅速由铜(陵)繁(昌)地区直接北渡或经苏南北渡,并强调要以自卫战斗粉碎反共军的进攻,争取时局好转。
无为、巢湖南地区原是江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又是新四军军部及其部队由铜繁地区渡江北移必经之地。正因为如此,日、伪、顽在这一地区及周围部署了相当雄厚的军事力量。当时,在桐、庐、无、巢地区坚持斗争的主力部队——新四军第四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都已先后移至津浦铁路东西两侧,留下继续坚持这一地区斗争的只有巢无县委和巢无办事处及其领导的不到百人的游击队、桐庐县委及其领导的近200人的游击大队。由于敌、顽兵力几乎百倍于我,敌我力量悬殊甚大,因此,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经常肆无忌惮地对这一地区骚扰,袭击我游击队,破坏抗日组织,残杀人民群众,妄图彻底摧毁抗日政权,截断大江南北新四军的交通联系,堵截皖南部队北移,敌我斗争甚是激烈。
为了恢复和巩固巢无抗日民主根据地,控制桐、庐、无地区,为皖南军部和部队北移作准备,1940年6月,新四军军部决定,以三支队五团三营为基础,与桐庐游击大队(当时驻桐东水圩)和章啸衡同志在铜陵地区收编的原国民党川军蒋希伯部合编为新四军三支队挺进团,林维先被任命为三支队参谋长兼挺进团团长。下编3个大队,全团共约700余人。
三支队五团三营是一支老部队。它原是闽北红军独立师的一部分。该营大部分成员是经过3年游击战争锻炼的,军政素质都比较好,能攻能守,有游击作战的经验,会做群众工作。
当时军部交给三支队的主要任务是:挺进桐、庐、无地区,配合当地党组织和地方游击队,放手发动群众,大力发展抗日武装,恢复和巩固巢无抗日游击根据地,开辟以三官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控制桐、庐、無地区,为接应皖南军部及部队北渡作好准备。
8月初,林维先即率三营北渡长江到桐、庐、无地区,迅速进行挺进团的组建工作。挺进团组成后,召开了团领导干部和县委领导同志的联席会议,共同讨论研究了行动部署。会议一致认为,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战争,坚持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同打击最顽固的反动势力紧密结合起来,把大力宣传发动群众,发展武装同加强游击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是挺进团配合当地党组织和游击队,恢复和巩固巢无根据地,开辟以三官山为中心的桐、庐、无地区的根据地,把反敌“扫荡”、反顽斗争引向胜利的中心环节。
8月下旬的一天,全团首先向无为老牛埠顽军章干大队发起进攻。当时兵分两路:一路由一大队从灰河出发,拔除沿途据点,奔向老牛埠;另一路由二、三大队从水圩出发,直插老牛埠。按照预定作战方案,第二天拂晓前发起了猛攻,激战时许,顽军溃不成军,挺进团一举攻克老牛埠。此战,共毙伤土顽百余人,俘数十人,缴获枪支数十支,残顽四处逃窜。首战告捷,军民欢腾。
返回水圩后,林维先同张友来政委商量决定乘胜前进,攻打孙家畈土顽江子龙大队。根据敌情和地形,令三大队直取项镇埠,截顽退路;一、二大队加1个连从正面攻击江子龙驻地孙家畈。按照这一作战预案,于夜间完成了对江子龙大队的包围,拂晓发起攻击,战斗进行得很顺利,一举歼其1个多连,残顽逃跑,部队攻占孙家畈。当天,部队在孙家畈一面肃清残匪,一面宣传发动群众,部队再战告捷,狠狠打击了土顽的嚣张气焰,扩大了我军在人民群众中的政治影响,鼓舞了军民团结抗战的斗志,严惩了汉奸走狗。团结抗日的烈火,在桐东、桐南、庐南地区熊熊燃烧起来。
在这段时间里,桐庐县委大力发动群众,积极建立抗日武装,先后在庐南、三官山、老洲头(今属枞阳县)等地分别建立了各有数十人的三支游击队。
挺进团在桐、庐、无地区与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密切配合,在较短的时间内,即扫清了三官山外围土顽据点,发展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控制了三官山、将军庙、钱家铺地区,为建立以三官山为中心的桐、庐、无抗日游击根据地打下了良好基础。
转战大别山巩固和扩大游击区
1941年5月,新四军第七师在无为正式组成。原三支队挺进团改为七师挺进团,林维先仍任团长。这时,挺进团各大队改为营的番号。全团共辖一、三两个营。
在七师正式组成前后,驻在大别山区的桂顽李品仙部,与日军紧密配合,调兵遣将,不断向皖中、皖东根据地发起进攻,妄图阻击皖南突围渡江的部队,全歼在皖中、皖东的新四军。为了牵制桂顽对皖中、皖东的进攻,七师师部令挺进团挺进大别山区,深入到桐城、潜山、怀宁、舒城、霍山、岳西等地开展活动,打通与五师的联系。
部队接命令后,即分两批向大别山区挺进。先头团直属队和一营,在舒庐游击大队配合下,由无为出发经庐江县境,进至舒潜交界处的猪头尖、驼岭地区。此时,与桂顽遭遇,经激战后转移到桐西蒋铁(蒋潭)、屋聚岭地区。这里有地方党组织一个区委及其领导的几十人的游击队,部队会合后,便在该地分散隐蔽休整。不久,林维先率三营由庐江罗昌河、钱家桥出发,途中歼灭驻金神墩常备队1个班后,进入桐西屋聚。次日,与区委领导共同分析了当地及周围地区的敌、顽情况和敌我斗争形势,研究了行动部署。确定以桐西蒋铁地区为依托,向四周邻县开展工作,大力宣传发动群众,发展抗日武装;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击最顽固的反动势力;大力开展对伪军、帮会的工作;建立和扩大抗日游击区,配合皖中、皖东根据地军民开展反顽斗争。
随后,全团集中活动,先后到舒城小街、晓天,霍山磨子潭,岳西主簿原、魏岭、彭家河,潜山官庄、龙山等地,攻打了上述地区的一些顽区、乡公所,歼灭了部分反动武装。然后,部队返回蒋铁稍作休整后,又分散进行活动。这样,部队很快就将蒋铁地区周围的一些主要的土顽据点基本扫除,巩固和扩大了游击区,并保持了同五师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大好形势。
以泊湖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初具规模
1941年7月中、下旬,师部令林维先回无为师部接受新的任务。8月初,林维先对部队活动和桐西地区工作进行安排后,即带通信分队回到无为。师领导命令挺进团西进宿松、望江、太湖3县之间的泊湖地区,同黄(湖)东北特委及其领导的游击大队会合,开辟和扩大沿长江两岸敌、顽之间地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泊湖东边是望江,西边是宿松,北接太湖县,南临大官湖、黄湖和长江,隔江是江西省的彭泽。湖区有一些小岛,湖汊较多,适于游击作战。当时,湖区有由特委领导的100余人的游击大队。
8月中旬,林维先由无为回到桐西地区,向地方党委和部队传达了师部的指示,并根据师部的决定,将桐、怀、潜地区的游击队合编为独立团。挺进团一营营长傅绍甫任团长。独立团成立后,继续坚持桐、怀、潜、舒地区斗争,并保持与挺进团和桐东地区五十五团的联系。随后,即部署部队向泊湖地区开进。到湖区后,林维先先对特委领导的游击大队进行了整顿,并将其改编为独立团。
当时,敌、顽在湖区及其周围的兵力部署是:日伪军驻望江县城和沿江的重要集镇;土顽宿松县的自卫大队驻宿松许家岭、洪家岭至下舱铺一带,十一游纵驻太湖地区,梁金奎水警大队驻望江与宿松交界地区,袁国祥土匪部队驻华阳地区。宿、太、望3县还有一些常备队。后来桂顽一七六师五二八团也进至太湖地区。
为了巩固和扩大湖区根据地,林维先令三营以连为单位,深入到望、太、宿和宿、黄之间的湖区外围地区活动,以掩护湖区工作的开展。一营和独立团主要在湖区附近地区活动,首先攻打了驻洪家岭的宿松县自卫大队,歼其几十人,缴枪10余支,残敌逃窜,洪家岭被占领。不久,十一游纵和县自卫大队又纠集兵力向我进攻,企图夺回洪家岭。我予猛烈还击,歼其1个多连。驻许家岭的顽军也被吓跑了,随即许家岭亦为控制。随后,一营一连远程奔袭了潜山县黄泥岗,打掉了该镇镇公所,歼灭反动武装一部。接着,一营和独立团又攻打了太湖与望江交界处的石炎山,该地驻有十一游纵1个连和1个支队部,歼其一部,摧毁碉堡6座。
部队进入湖区后,由于地方党组织、部队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到1941年底,湖区的形势发展很好。这时,望江县城的日伪军已全部撤离。土顽大部分缩进县城。宿松县矮脚峦以东,望江县的杨湾以西,东西长几十华里、南北宽约四五华里的地区,均为我掌握,以泊湖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已初具规模。
由于我军在泊湖地区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极端仇视和恐慌。从1942年1月1日开始,桂顽一七六师五二八团全部,十一游纵大部及梁金奎水警大队300余人,袁国祥匪部100余人、各县常备队400余人,共3000余人,分两路向我进攻,妄图东西夹击、消灭挺进团和宿望独立团,摧毁湖区抗日根据地。经激战7昼夜,我击退顽军无数次进攻,毙伤250余人,缴枪数十支。
8日,顽军继续增加兵力,向我猛攻,突破防线,且顽军援兵越来越多。林维先在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力量,经研究决定,放弃固守阵地,有组织地突围转移。从1月8日夜起,地方党政机关部分人员分散转移到江南彭泽地区坚持斗争;林维先率挺进团和独立团由泊湖突围向桐西转移,再由桐西分批转移至无为师部驻地。是时,尽管形势险恶,林维先仍率领一个通讯班,继续坚持桐西斗争,直到3月底才离开桐西到达无为。
由游击战转为运动战保卫了皖中抗日根据地
1943年2月,皖江根据地经过精兵简政,新四军第七师部队分别整编为沿江、含和、皖南、果湖4个支队,林维先又兼任沿江支队、沿江军分区司令员和中共沿江地委书记及沿江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沿江地委和沿江部队主要活动于东自无为县城以西、西至宿松县沿长江两岸的无为、巢县、庐江、桐城、舒城、潜山、太湖、岳西、怀宁、宿松、黄梅等地区,并担负开辟长江南岸的贵池、东流、至德和打通与新四军五师的战略联系。林维先率领部队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对西防御,坚持皖中阵地”的战略方针,在日伪顽夹击中,胜利保卫了皖中抗日根据地。
1943年3月16日,日军抽调6000余兵力,从芜湖、铜陵、获港突然出动,向皖中根据地第七师和皖江区党委机关所在地的巢无中心区实施分进合围,第七师部队全面投入紧张的反“扫荡”。反“扫荡”中,林维先率领沿江支队以大队为单位,积极活跃于巢无中心区外围,在“扫荡”日军的侧翼和利用日伪后方据点的空虚四处出击,相继在毛公山、猪头山、黄姑闸、高林桥、盛家桥、泉塘、蜀山、汤家沟以及安庆附近,不断打击日伪军,掩护师部和区党委机关从银屏山区跳出了日军包围圈。经过两周激战,在沿江支队等主力部队打击下,迫使“扫荡”日军不得不于24日、25日全部撤回原据点。4月下旬,日军又抽调2000余人的兵力,再次向巢无中心区发动“扫荡”。4月30日,皖中反“扫荡”正式开始后,林维先率领沿江支队以一部在毛公山周围游击,以獨立大队在洪家港地区袭扰敌人,在各友邻部队配合下,于5月6日再次粉碎了日军“扫荡”。
反“扫荡”胜利后,林维先率领部队又转入了对国民党桂系顽军的战斗。
7月9日后,皖中日军为弥补兵力不足,固守淮南铁路沿线据点,接连放弃盛家桥、槐林嘴、黄姑闸、泉塘、蜀山等据点。上述据点初时被新四军第七师部队收复,但很快又被国民党桂军进占。7月中旬,第七师召开反顽作战会议,成立了傅秋涛(8月赴延安)、林维先领导的临时指挥部,并确定以沿江支队为主,巢湖支队、师直独立团协助参加反顽战斗。
是年11月在皖中发生的磨盘山战斗,是关系到第七师所在巢无中心区生死存亡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反顽战斗。20日,桂顽第八游击纵队兼皖中“剿匪”司令龙炎武,指挥约4个团兵力,分3路向新四军第七师所在的槐林嘴、笑泉口、魏家坝一线发起猛烈进攻。设在笑泉口的第七师指挥所在林维先指挥下,决意采取“以强制弱、歼其一路”的方针,调集白湖团、独立团、“巢大”团(时由二师十六团调属七师改称)、独立大队、桐东大队等部投入战斗。经过多次激战,使顽军一再受挫。战至23日上午,顽军又以第五一二团猛攻岱山阵地。第七师独立团凭据工事顽强抗击,并在“巢大”团配合下与顽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格斗。七师部队在林维先等人指挥下,又毙伤顽军100余人,生俘900余人,粉碎了顽军的进攻。
1943年12月,沿江支队再次整编,林维先仍兼任支队司令员。1944年8月和1945年2月的周家大山战斗,是第七师在皖中根据地继磨盘山战斗之后进行的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反顽战斗。1945年2月21日,国民党桂系顽军又以5个团兵力重向第七师巢无中心区发动进攻。林维先根据师部关于“既要保卫根据地,又要保存有生力量”的原则,指挥沿江支队采取“隐蔽主力,适时出击”的作战方针,分别在周家大山和沐家集一线阻击南、北两路顽军进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战斗异常激烈,坚守葫芦山阵地的独立团第二营四连三排大部壮烈牺牲;在反击战中,独立团副团长袁大鹏和“巢大”团团长兰祥,该团第二营营长徐万炳亦相继中弹牺牲。当顽军进入巢无中心区后,林维先指挥部队分兵不断袭扰桂顽,使顽军疲惫,并以一部主力挺进桂顽后方,打击土顽,袭击其政权机构。桂军腹背受敌,不得不狼狈撤兵。此战桂顽付出沉重代价,以后再也不敢对巢无中心区轻举妄动。
1945年6月,为配合抗日反攻形势到来,七师以沿江支队为基础,重建十九旅,林维先任旅长,下辖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团和旅特务营。
在十九旅成立前后,林维先率领部队在作战特点上,开始由防御转为反攻,由游击战转为运动战,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1945年夏季,沿江支队曾三渡巢湖作战,主动向巢湖北岸的日伪据点发起进攻。7月下旬,林维先指挥第十九旅在巢(县)盛(家桥)公路沿线采取围点打援,或奔袭与强攻相结合,或先偷袭后强攻等方式,接连拔除长岗井、散兵镇、盛家湾等日伪据点,歼灭日军300多人。
8月上旬,林维先又派出十九旅一部南渡长江,在七师皖南支队配合下,一举攻下繁昌县日伪据点。8月10日,林维先指挥第十九旅,又以攻点打援战术,在向巢县西南的望城岗伪军据点发起攻击中,成功地伏击了巢县援敌两个营,最后一举攻下望城岗据点。继而在反攻作战中接连攻克运漕镇、雍家镇日伪据点,终于与全师部队一道,巩固了皖江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9月,新四军第七师奉命撤出皖江解放区,开抵淮阴地区休整待命。内战爆发后,林维先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等重要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