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汉维翻译中第一人称代词的显化现象研究
2019-05-14杨文玉王义丹
杨文玉 王义丹
摘 要:人称代词显化是近年来汉语翻译共性研究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运用语料库的方法对《红楼梦》汉语文本和维吾尔语文本的显化特征进行探讨研究。从第一人称代词显化的角度出发,通过语料库,对原文及其译本中人称代词的显化现象进行考察。
关键词:语料库;第一人称代词;显化现象
一、选题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语料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中翻译共性这个话题越来越受到翻译学界的关注,而人称代词显化是近年来汉语翻译共性研究关注的一个焦点。从目前所搜集到的相关著作文献中发现对显化的研究大多以印欧语系语言之间的对比,英语、俄语等与汉语之间的语言与语料素材支撑较多,我国的显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显化现象的研究很少,汉维翻译间的显化现象研究更加鲜有问津。因此本论文基于《红楼梦》的汉语文本语料库和维吾尔语语料库,对第一人称代词在翻译汉语中的显化进行探讨分析显化现象的原因,对比显化现象在汉维翻译中的应用。
二、显化现象研究现状
显化(Explication)也称明朗化或明晰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译文中增加了原文隐含的信息和一些背景知识,以此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增加译文的可读性。提出这一显化假说的是Blum-Kulka,她认为“译者对原文进行解释的过程可能导致译语文本比原语文本冗长”,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译语中提高了衔接上的外显程度造成的。”之后,许多学者就开始研究显化这一普遍特征,如王欣欣(2015)学者从人称代词显化的角度出发,对原文及其译本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和转换类型进行考察;许瑞玲(2016)就《围城》汉译维中的翻译进行探讨,对显化现象进行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译者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要让目的语读者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使其理解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层次含义,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如果没有译者对于原文信息的加工就很难达到这种效果。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显化策略的运用尤为重要。在翻译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对人称代词主语的添加与明示,即人称代词的显化。因此,本文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红楼梦》汉维翻译过程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展开论述。
三、《紅楼梦》中第一人称代词显化现象研究
1.《红楼梦》中第一人称代词数据提取情况
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有一套人称代词体系,但由于各种原因,它们在使用时的对应情况有时是不一致的,本文以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为例,将《红楼梦》汉语文本与维吾尔语文本进行对比,《红楼梦》汉语原著第一人称单数代词有:俺、我、吾、奴等,本文以第一人称代词为例,通过检索发现:《红楼梦》汉语文本“我”出现8446次,维吾尔语第一人称代词单数为“m?n”,“m?n”及各种形态变化在《红楼梦》维吾尔语文本中出现6480次,这说明在《红楼梦》汉维翻译中确实存在着显化现象。那《红楼梦》汉维文本中显化现象的出现情况是怎样的?据此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展开论述。
2.原文有第一人称单数代词、译文也出现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及其变体
这种情况为正常变体。学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1.汉语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做主语或定语,译文中对应的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及其变体的使用并非仅仅是与原文保持一致的问题,而是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关联、语境的和谐和篇章衔接的需求。2.汉语中“我”作宾语,包括介词宾语以及作状语等非主语非定语成分时,涉及人称一致的问题,这时一般和维吾尔语都能对应,一般不存在省略问题。
(1)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我说看灯丢了.(第二回,p10)
bolup ?tk?n hadisini s?zl?p b?rdim, ambal begimmu k??li jerim bolup, bir p?s ulu?-ki?ik tindi. andin qiz n?wrimizni soridi, m?n uni? panus ojuni bol?an ke?isi joqap k?tk?nlikini ejttim.
(2)今日敝友有事,我因闲步至此,且歇歇脚,不期这样巧遇!”(第二回,p12)
bygyn dostumni? bir i?i ?iqip qal?a?qa, bikar?iliqta s?jl? qil?a? bu j?rg? kirip qaldim, ikkimiz kytylmig?n j?rd? u?ri?ip qalduq, -d?p ?awab b?rdi le? zi?i?.
helimu esimd? turuptu, m?n y? ja? waqtimda bolsa ker?k.
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例(1)中有两个 “我”,第一个“我”做主语,第二个“我”作为 “说”这一动作的主体是被强调的,这样译文中两个“m?n”都需要出现;例(2)是表因果关系的句子,“敝友”是有逻辑从属关系的,在汉语中不必把它用明显的标记进行标明,但在译文中由于具有逻辑从属关系使用了表示从属关系的附加成分 “dostumni?”、“qaldim”这种现象是由维语的语法特点决定的,维语语法要求在上下文中与某个词添加人称附加成分和隐含的人或事物保持人称、数上的一致,以此来明晰这种关系。
3.原文出现第一人称单数代词、译文没有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及其变体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1.篇章衔接作用不同。人称代词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们在衔接上下文方面的重要性,它们出现或不出现主要是根据篇章衔接连贯的需求而定的,汉语维吾尔语人称代词在承担这一基本功能时是有一定差异的。维吾尔语注重显性的结构接应,注重句子形式及结构完整,人称代词做主语或定语时,其后辖制的谓词或被限定词的人称要与人称代词的人称一致,但是一个代词可以辖制后面一个或多个谓词或被限定词,而不能相反,另外如果人称代词应该省略而未省略则反而会影响篇章的整体流畅度2.适应维吾尔语表达习惯3.避免重复出现与主语同指的代词。
(1)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第五回,p35)
a?li?im??, ?inli? nahajiti ?o? ?aj ik?n, _dedi bawjyj, _nemi?qa uni?da on ikki qizla q?jt qilin?an? hazir bizni? ailimizdila juqiri-t?w?ndikil?r bolup n???? jyzlig?n qiz bar.
(2)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第十四回,p96)
_bygyn s?n ke?ikip k?ls??, ?t? u ke?ikip k?ls?, u ?a?da, bu j?rd? kim qalatti?_dedi fe??je heliqi ke?ikip k?lg?n ki?ig? qarap s?zini dawamla?turup.
例(1)中有“我家”這个结构,“我”其实是被强调的信息,译文中应该有“meni?”出现,但译文中用“bizni? ailimizdila”,“我国、我省、我家”等结构中“我”实际上指第一人称复数,因此译文中“bizni? ailimizdila”是准确的处理结果。例(2)中是凤姐说的话,汉语文本中有“我”,译文中应该用“m?n”对译,通过语境我们知道这里的 “他”“我”不是具体的指代某人,而是虚指,因此译文用“s?n”“u”。
4.原文没有第一人称单数代词、译文出现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及其变体
(1)“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第三回,p19)
lekin, hazir???? ad?mgijahdin jasal?an komila? dora i?ip keliwatim?n.
(2)“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第一回,p2)
?uni iltimas qilim?nki, ma?a qandaq χ?tl?rni ojmaq?i w? meni qajsi t?r?pk? ta?limaq?i ik?nliki?izni eniqraq ejtip b?rsi?iz.
例(1)中“人参药丸”根据语境我们可以知道是黛玉说的话,是她要吃的,所以译文明确了这种人称关系;例(2)是石头向僧人所问的,汉语中经常用表示与听话人的关系的词语指称自己,这样译文中便自然地出现了“m?n”。“弟子”表第一人称“我”的意思,在译文中根据篇章需要出现“qilim?nki”、“ma?a”等相应人称代词变体。
四、结语
显化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本文运用语料库探讨了《红楼梦》第一人称单数的显化现象。我们要注意分析每一个例句,注意理解汉维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本文只简单探讨了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其他人称代词在汉维翻译中也存在着显化现象,这种显化现象与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并不完全相同,还有大量可研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廖金波.《红楼梦》中的人称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3]许瑞玲.《围城》维译的显化现象研究[D].喀什大学,2016
[4]王欣欣.语料库视角下文学作品人称代词显化特征研究—以《围城》英译本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5
作者简介:
杨文玉(1992--),新疆奇台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维对比方向研究。
王义丹(1994--),河南省方城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维对比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