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呵护 用心浇灌
2019-05-14张月晖
张月晖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中如果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势必日后学习数学会有很多障碍。本文就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提出了几点做法,以期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能够更加到位。
【关键词】情感;分层;持之以恒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93-01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这样的一个群体或个体,他们因为学习习惯、心理问题、家庭状况等原因,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神,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缺乏自信心,有畏难情绪等,导致数学成绩滞后。做好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践中我是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
一、注重情感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受到教师、家长的冷落,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教师、家长要多予信任、关怀,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帮助,化自卑为自尊。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使他们热爱教师、热爱父母,从而喜爱你所教的学科,听从家长的教诲。最后产生兴趣,愿意去学习、才能学好。因此我主动接近他们,经常找他们谈话,掌握他们各自的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以诚相待,坚持正面教育,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去克服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亮点,善于应用多种奖赏方式,鼓励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开发他们的潜能。如设立“进步奖”“飞跃奖”等,使学生的每一点成功都得到表扬,树立自信,激发起渴求知识的情感。
二、开展分层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困生学习困难主要是因为基础薄弱,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此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采用模块教学、分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1.分类、建档。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初步分类,建档案。将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困三个层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变化进行上下调整。
2.分层辅导。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辅导。对优生进行目标延伸,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索。对学困生,针对他们学习课本中的疑难要诊断,要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至于中等生,让他们自我选择,或赶优,或自我复习巩固,或补救。通过分层教学,学困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加求知欲,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3.分层作业。
学困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如果他们的作业量和难度和其他同学一样的话,那往往是应付或者抄袭别人的,没什么效果。与其那样,还不如实实在在落到实处。比如我班上就有几个同学计算问题比较大,因此,每次的作业我都只给他们布置一些计算题,而且从最简单、最基础的题目入手,一步一步加深难度,同时每一次我都要认真批改,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再如五年级应用题,至少都是两步以上的,可他们连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搞不明白,于是,我就給他们降低难度,先吃透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再试着去解决两步、三步的综合应用题。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启成功之门
学困生不肯学习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知道怎么去学。因此,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及时引导学生尝试和归纳学习方法,如分析法、归纳法、替换法、迁移法等,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习惯、倾听习惯、发言习惯、练习习惯、解题习惯、讨论习惯等。同时,我利用课外学习辅导,加强学法指导,如指导学困生如何预习和复习、如何审题和检验、如何识记知识等。
我们还应博采众长,发挥团队力量,汇集他人智慧,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开展一帮一,互相学习的活动。每个学困生和优生结成一对一的小组,开展优生个别辅导学困生的一帮一活动,优生带学困生。因为学生认知水平比较接近,所以从操作到练习等随时都可以帮助。而且学困生与优生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讲的认真,学的透彻。
学困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习成功的喜悦也就随之而来,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四、做到持之以恒,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常发现,这段时间老师抓得紧,孩子们的成绩就上来了,而稍有松懈,成绩就会下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因为学困生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想要彻底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老师们一定要有耐心,有毅力,应允许学生反复,而且应对他们的反复动摇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从而更耐心、更细致地做好教育工作,做到学困生重犯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对此,可坚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每周做一个反馈。让学生及时回顾上周各方面表现,总结优点,发现不足(包括纪律、听课、作业等),以便明确下周目标。老师要为每位同学写上评语。这样做,能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鞭策和鼓励,而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让学生最终把努力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一种需要。
对于学困生转化,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要求我们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形成强大有力的教育合力。我们要善于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挖掘其内在的学习潜力,逐步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达到缩小学习成绩差异的目的,最终实现学困生不再“困”、老师不再“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