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2019-05-14廖旭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0期

廖旭梅

【摘 要】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取教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力培养;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22-02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重要的培养目标。

一、情感参与点燃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首先是情感参与,所谓情感参与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由学生参与的情感性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积极的情感参与,生成的是学生丰富与细腻的感情。从而达到主动学习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学习状态,是创造性的学习活动,点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的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的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所以教师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课堂引趣要“妙”,根据所学的内容,巧妙地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例如:上《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时,先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的身高,用小数表示。学生纷纷猜测老师到底有多高?这时大屏幕出示教师的身高是15.7米。哗然声一片,纷纷表示这个数据不对,这时课件演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变成1.57米。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移动小数点,小数大小就会发生变化,而且让学生产生疑问,小数点的移动到底有什么奥秘?

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点移动,小数大小就会发生变化,而且让学生产生疑问,小数点移动到底有什么奥秘?

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首先要予以学生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的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它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联系,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精力会不集中,怎样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呢?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表演、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小学生的注意力成功的吸引过来。小学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提供多种多样的学法指导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将学生的耳、目、脑、口充分利用起来,使其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独立学、思、用的能力,促使他们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会听,要让学生学会听课,抓住重点,理解难点。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听发言中有价值的信息,听是否存在问题。培養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并适当提问。

会看,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提供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也可以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者适当点拨。

会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其对教师的问题动脑去想。

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学要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中探知

数学是什么?从哲学角度说:数学其实就是人类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对于客观世界的理性反应。思维从运用中开始,小学生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创造,通过实践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掌握新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游戏是最好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游戏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知识。在小数点移动一课中,通过数字卡片游戏巩固小数点变化的规律。教师说小数,学生手持数字卡片寻找位置。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了小数点移动位置时,数字不够要用0占位的道理,在玩中学,学生乐于接受,更有不少学生课后都玩这个游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平面知识之后,结合数学实践活动,学生使用七巧板拼摆出各种几何图形和各种形状的造型,学生会感到十分有趣。不同层次的学生拼摆出不同的图形,尽显各自的才能,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堂上让学生经历动手的过程,既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又能树立创新意识,进而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五、数学思维素养交流互动

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在训练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数学教学在培养人的数学思维,这种数学思维素养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要学会用数学的眼观看世界,同时要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充分展开,交流问题的质量才有了保障,才能丛总暴露学生思考问题的路径与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准确性体现了思维的明晰性,语言的条理性体现了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教学中鼓励学生敢说、善说、善辩,既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唐军.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博览,2009(27):125-126.

[2]梁海花.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初探[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