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05-14焦雅梅
焦雅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19-01
一、深挖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相关内容
由于教学是教师的工作重点,教学能够为学生造成极大的影响。教师必须要在学科的教学里找到和心理学相关的内容,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例如,在教授“理想的风筝”一课时,教师可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其充分地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假如大家身边也有如同刘老师那样的残疾人,那么其将会如何面对工作与生活呢?在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坚强执着以及积极乐观的重要性,充分明白心态才是决定一切的重要因素,同时帮助学生表达出其心得体会,引导其怎样面对与处理在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多种課外兴趣小组活动以及开展班会等,从而使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其学习兴趣,使其身心都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发展。同时,学校也可以因地制宜,积极地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借助于电教设备等手段定期向学生普及与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师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美化生活以及陶冶其情操,使得师生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与融洽。
三、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获得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及支持,必须要有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不但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在极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持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有效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学校应该积极营造家校“心育”的优良环境,使家庭以及学校开展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借助于家长座谈会等方式,经常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让家长了解一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常识。帮助家长了解到和谐、轻松的家庭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表现,同时和家长积极配合,充分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在大量宣传家教知识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地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通过准确的方法与良好的行为教育以及影响孩子,保证教师与家长达成一致目标,从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五、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标坚持的宗旨即为“以人为本”,主张应该充分信任、理解以及尊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变成此环境下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积极地创设出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各个家庭也要积极地配合学校工作,营造出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在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共同配合下,充分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不断地完善与升华小学生的人格与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