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实践的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探究

2019-05-14邱素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邱素珍

【摘 要】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主要管理人,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逐渐落实,若班主任仍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形式,将很难发挥作用,甚至引发学生逆反心理,影响学生健康发展。对此,班主任应重视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78-01

前言

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保障班级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关键,其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进而影响着班级管理水平。对此,班主任应重视自身工作,做好榜样,以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式展开班级管理,使学生潜移默化模仿教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班级记录,提高班级管理水平[1]。对此,文章探讨了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因学生年龄较小,为避免学生出现意外事件,班主任大多处于学生最近位置,便于学生随叫随到,便于班级管理。班主任与其他代课教师不同,在身份上存在多重性,一方面,班主任担负着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担任着教师职务;一方面,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存在,负责班级各项工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管理人,其负责内容较多,如:挖掘学生潜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为学生针对性布置任务,提高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凝聚力;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态,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

二、小学生班级管理现状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仍存在如下问题,影响了班级管理水平,抑制了学生发展。首先,班级管理方式陈旧。如: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学生年龄较小,班级管理难度较低,所懂道理不多,在对学生讲道理时,学生常常听不懂,最终,教师多采用批评、惩罚方式管理班级,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却疏远了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在班主任组织活动时,学生参与度不高;在班主任所教学科的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几乎没有互动,甚至于,某些学生畏惧该门学科。可见,该种班级管理方式是不科学的,创新并改革管理方式,成为必然。其次,班级管理的覆盖面不全。小学阶段是学生启蒙阶段,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重视学生的德育问题。然而,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却常见两极化现象,对于优秀学生,班主任过分关注,使学生感受到压力;对于后进生,班主任却忽视,只要不捣乱课堂,班主任就采取放任态度。班级管理的覆盖面不全,班主任态度的不公正,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创新实践班级管理,对学生未来成长非常关键[3]。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不佳,由小来看,班级将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由大来看,学生缺乏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缺乏健全人格,影响学生未来发展。对此,创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并实践。

1.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创新班级管理。

全球经济化的影响,社会竞争力逐渐增大,并對人才提出更高需求。小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阶段,只有适应社会发展形势,针对性培养人才,保障学生发展方向始终与社会发展相符,为社会培养潜在人才。对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秉承公平的态度开展各项活动,如:开展话剧表演,由学生分组,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团结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根基,同时,营造和谐班级氛围,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2.班主任应积极关注学生生活与心理状态。

为创新班级管理,营销和谐教育氛围,班主任应积极关注学生生活与心理状态,针对性展开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当前,多数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几乎从未吃苦,加之学生年龄较小,生活能力较差,缺乏自主性,缺乏帮助别人、自主劳动、遵守纪律等心态,自律能力较低,在班级管理中,若教师态度强硬,极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生活与心理状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自觉劳动、自觉遵守班级纪律,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推动学生更好发展。如:在义务劳动时,班主任可将学生分为小组,为每小组布置任务,通过小组奖励与个人奖励,激发学生主动劳动心理,发挥更好的效果。

3.采用多样化班级管理手段,尊重并理解学生。

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班级的管理方式也不断增多。常见的管理方式有:奖罚管理、目标管理、情感管理、制度管理等。如:情感管理,通过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值,如此,当班主任展开班级管理时,学生能够自觉听从。多样化的管理方式,都具有其自身优势,同时,其共同点为: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种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在班主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对人对事,培养了学生健康人格,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4.引导学生参与制度建设。

在班主任管理小学班级时,管理制度的制定,能够为学生提供模板,规范学生行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然而,若管理制度统一为班主任制定,极易引发某些学生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当惩罚制度落在某些学生头上时,更易引发其产生不公平的想法。对此,教师应积极引导班级学生参与到班级制度建设中,如:卫生制度建设,每名学生都要参与到班级劳动中,若某学生逃避参与义务劳动,应惩罚其擦黑板一周。如此,学生参与进制度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觉性,学生之间还形成了相互监督的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仍存在一定问题,管理方式陈旧,无法做到全面管理等,影响了班级管理水平。对此,班主任应重视该问题,积极结合社会发展,创新班级管理;主动关注学生生活与心理,培养学生自觉性;引进多样化管理方式,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健全学生人格;引导学生参与进制度建设,促使学生相互监督。如此,全面发挥班级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清馨,刘晓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3):37-38.

[2]祝虹,陆黎丽.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7(10):270.

[3]阳红.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102-102.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