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局背后
2019-05-14
5年之内,小米的营业额会超越格力。雷军和董明珠2013年定下的10亿赌约,一直为吃瓜群众所关注。如今,践约的日子到了,小米集团公布上市后首份财报,2018年营收1749亿元,而格力电器的业绩预告显示,其营收为2000亿-2010亿元。
从对赌结果看,有两点值得玩味。其一,小米的成长性显然未如雷军预期,尽管从2010年创立到收入突破千亿,小米仅用时7年;尽管小米招股书称,按收入增长速度,它在全球收入过千亿且盈利的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一。
其二,如果剥开互联网品牌的外衣,小米实质上与格力一样,同为硬件制造商。过去一年,赢家格力的收入可望增长超过500亿元,增速超过30%;输家小米的收入,也在2017年1146亿元的基础上净增超过600亿元,增速超过50%。可以说,二者均实现了不俗的成长。
事实上,这两点似乎又可以归于一句话,互联网的流量加持已见乏力,拥有深阔护城河的传统制造业,依然保有可观成长空间。尤其是在科技变革消费这一框架下,消费者的需求仍有巨大的增量空间。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如今最具议价能力的独角兽,是如大疆创新、小鹏汽车这样位于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或如CV四小龙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这样来自具有广泛应用场景的AIoT领域。云从科技更被寄望于第一批登陆科创板。我们看到,越来越多虚拟经济公司脱虚向实,比如朱骏掌舵的游戏公司第九城市,在成为贾跃亭新的白武士,加入法拉第未来的造车大业之后,股价上涨近乎翻番。曾经创下40个交易日37个涨停板、两个月市值暴涨28倍神话的暴风集团,主要收入来源也早已从互联网广告转为电视销售。转入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领域的房地产大佬也不在少数,即使制造业利润微薄。相比之下,玩互联网概念割韭菜的手法不再灵光,美圖手机、锤子手机终成弃子。
其实,从小米的崛起看,固然有营销逆袭的成分,但根本仍在于雷军致力生产“感动人心,价格厚道”产品的初心,其实质是互联网创新的碰撞,带来了传统产业的重新定义。以此来看,尽管互联网动能减弱,小米成长未如预期,雷军输掉赌局,但扎根于消费升级需求的小米生态,和其他类似的制造与高科技企业一样,仍不无成长空间。而可能面临控制权变更的格力,未来走向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