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控制模式研究
2019-05-14徐冰清
徐冰清
摘要: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日渐增多,相同行业存在多个企业,竞争异常激烈。要成为一个正规的公司,必须走法律的形式进行注册、登记、按时按量上税,一些企业因为正规公司的繁琐性,在发展过程中内部的制度、法律法规、治理环境、组织结构都不完善,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性等问题。近年来,企业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文件体制,培养专业人才,制定合理的管理体制,成为了企业发展必须要做的工作。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改善控制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企业为了自身盈利而违反了法律法规。现阶段,政府很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为了弥补经济发展出现的空缺,国家推行了很多法律制度来约束和控制企业的内部环境的改善,提出一些指导意见,并且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监管力度。但由于民营企业比较宽松,国家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控制模式更是无从下手。内部环境作为一个企业的栖息地,对其的要求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内部环境的健全性和长久性直接影响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并且影响了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本文就民营企业内部环境的不合理性以及如何改善其控制模式展开分析讨论。
一、内部环境的不合理性
(一)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民营企业一味地追求利益而忽略了内部管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从相关的法律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虽然完善了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文件,但是还没有相应严格的执行手段进行实施,并且没有设定相关的部门对其进行严格的把控和监督,约束力不强。只是字面的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自己内部环境的控制制度,但只是规定而不执行甚至承担什么责任,这样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也就无法保证企业内部环境控制的不合理性。再有就是法律法规制度过于简单化,漏洞百出,单纯的认为内部控制只是预防和纠正措施,没有达到整个企业内部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二)公司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性
民营企业在企业内部设立董事会、股东会、领导阶层,多数的民营企业的老板都很多,现如今投资存在风险,大部分投资商选择合伙投资规避风险,确立一个管理所有事物的人,这意味着所有的股东都有着话语权,这就是企业存在的局限性,也是无法发展壮大主要因素。虽然很多民营企业都设立了这样的模式,但是长时间进行下去难免会很繁琐,总会忽略某些过程,导致内部控制环境出现漏洞。从制度上来讲,条条框框规定的很明白,组织结构图也说的明明白白,各个职位行使的权利都有所不同,董事长作为股东的利益代表对重大事物进行决策,但往往董事长也兼任着总经理一职,如此说来董事会形同虚设,不能达到实质性的目的,这种模式会使总经理的权利过大,徇私舞弊的可能性较高。这也就成为了很多企业失败的导火索,如不加以控制和完善,企业很难很好的发展下去。
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一)完善公司组织构架
在构建组织结构的过程中,要对组织结构图中的每个部门,甚至每个领导层设定行使不同权利的职位,并且切勿出现身兼多职这种情况,企业内部虽然多个部门是配合共同完成工作的,但是大部分部门都是对立的,如此说来就避免了徇私舞弊这种情况。再次,要合理分配领导层的权利,各司其职,切莫一家独大一人独揽大权,企业部门的主管领导是要设立,但是仍要安排一个人来制约他的权利,保证企业内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这样既可以公平合理的评价公司的业绩,也可以对企业内部环境的控制进行监督把关。最终要明确,董事会始终是整个企业的核心,他们代表着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是内部环境控制的主要执行者。
(二)建立健全内部环境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能否得到预期的效果,全靠内部环境控制制度的约束,也是企业发展下去可靠性,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企业的目的就是获取利益,这就意味着,企业是和钱打交道,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动向是企业的命脉,一旦资金方面出现了问题,企业也就无法发展下去。因此,对企业经济的约束才是内部环境控制的关键,要保证整个流程是合法的才能确保内部环境控制对经济的约束能力的规范性,使企业资金的动向一清二楚,也验证了内部环境控制的合法性,才能保证其权威性。
三、结束语
总之,在经济日益景气的今天,民营企业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尤其是企业内部环境的控制。为了确保企业的正规化,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往往按上市公司的流程走,制定策划并且完完全全的实施下去,并且设立专门的部分对其进行监督,确保工作的实施和完善。企业的领导层不断提升自身的自我修养和专业素质,整个企业的方向有领导层规划和引导,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规避风险,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狄文法.淺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 (02):154-155.
[2]张茜.浅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效果问题[J].商,2015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