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类致敬
2019-05-14马克·格根陈雅婷
马克·格根 陈雅婷
吉米·尼尔森的照片记录了原始人类部落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和特色文化。
| 吉米·尼尔森的摄影作品 |
第一张图片中矗立在高山之巅的马奎萨岛男人,或者第二张、第三张图片中戴着头饰的墨西哥女人以及乍得男人,又或者是哈萨克人埃希布拉和他的雄鹰,展示的是来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他们或身着动物皮毛,或身披大块织布,或以树叶遮身,但都展现了同样的精神面貌:他们看上去非常骄傲和自豪。
拍摄这些照片的摄影家吉米·尼尔森表示:“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我想展现这些部落成员的独特魅力,让世人看到他们对其独一无二的文化是多么自豪。我想向大家展示多元的文化,并呼吁大家保护这些文化。”为了拍摄这些照片,尼尔森在世界各地寻找鲜为人知的原始部落民族,耗时近十年。2013年,他发布了第一本名为《在他们消失之前》的摄影集,在国际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关注。然后,他再次踏上旅途,去寻访更多部落,这一次他为他的新作品起名为《向人类致敬》。
墨西哥图片中的女人来自瓦哈卡州,她戴着层叠的夸张头饰,传统的民族服饰让她看上去十分有宗教和节庆的仪式感。
乍得安吉洛是沃达贝部落成员,这个部落生活在萨赫勒沙漠地区。安吉洛脸上有明显的刺青,这是他正式成年的标志。
新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尼尔森将照片的发布形式扩展到了电子领域,他推出了一款APP,顧客可以通过APP观看视频,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您可在谷歌在线商城Google Play Store或苹果手机商场Apple Store上免费下载《吉米-尼尔森》APP,用智能手机打开电子画册,就可以看到乍得部落年轻男人眼中的世界,明白为什么榕树对于瓦努阿图的部落居民有特殊意义,或者了解印度苦行僧的照片是如何拍摄的。
西伯利亚多尔干的游牧民族生活在俄罗斯联邦的极北之地,他们会用雪橇拉着房屋在北极冻原上迁徙。
| 吉米·尼尔森的个人经历 |
吉米·尼尔森之所以致力于发掘原始人类部落的文明,与其自身经历息息相关。现年51岁的尼尔森是一名英国地质学家的儿子。他的父亲受雇于石油行业,常年在世界各地奔波。尼尔森的父母时而住在塞拉利昂,时而迁居尼日利亚,有时也会前往亚洲国家,这种四处迁徙的生活让他对世界民族的多样性有了初步的了解。他说:“我的朋友中,白人反而是最少的。”但是这种四处迁徙的生活让他缺少对家乡的认同感,也让成长中的尼尔森陷入了可怕的危机。尼尔森7岁时,他的父母将其送进英国的一家天主教寄宿学校。与许多同学一样,他在学校中也遭受了神父数年的虐待,但他的痛苦却无处倾诉。尼尔森说:“我的父亲是个老派男人,不屑与人谈论感受,我直到青少年时期,才明白自己在寄宿学校中遭受了什么。”
南苏丹蒙达里部落成员会在身上涂抹牛粪燃烧产生的白灰,据说它可以帮助他们抵御炎热的天气和蚊虫叮咬。当地的其他部落也用这样的方法保护自己。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木舟是雅特穆尔部落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这个部落居住在赛比克河流域泥泞的滩涂之上。由于河水会上涨,这片滩涂地通常有几个月会完全被河水淹没。
瓦努阿图塔纳岛上的雅克尔部落与岛上的巨大的榕树有十分特殊的渊源,他们在榕树高高的树冠上建造树屋。
马奎萨斯图片中的小姑娘来自马奎萨斯群岛中的希瓦欧阿岛,她脸上已有刺青,这是波利尼西亚大部分地区的传统。
安哥拉图片中的母女是生活在安哥拉西南部的姆维拉人。母亲戴着传统的珍珠饰品,该部落的女性在睡觉时也不会摘下首饰。
蒙古图片为哈萨克人埃希布拉和他的雄鹰。在巴彦乌列盖省以及蒙古西部,人们经常训练这种巨大的鸷鸟进行捕猎。
秘鲁基洛部落生活在偏远的安第斯山脉,他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在16 世纪西班牙侵略者的种族屠杀中少数的幸存者。
印度在喜马拉雅山前麓地带赫尔德瓦尔附近,5名苦行僧展现了其修行之路。苦行僧是禁欲僧侣,要放弃世俗的欢愉。
不丹图片中的男人是不丹的阿洛族人,阿洛是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不丹王国中最大的民族,9世纪时从西藏迁徙而来。图中男人手持的佛教面具一般用于演出节庆舞蹈。
在非洲和英国之间往返让尼尔森倍感压力,在寄宿学校中被虐待,再加上尼尔森身患疟疾久未痊愈,这一切导致才16岁的尼尔森头发掉光。尼尔森说:“忽然之间,我就成了异类,但这样让我更容易被那些形象面孔不那么符合西方标准的人们所接纳。”
17岁那年,他终于承受不住压力,买了一张前往北京的单程票,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他乘车前往中国西部,开始在西藏漫游,但他没有告知父母。尼尔森想通过这种方式惩罚他的父亲,表达他将自己送入寄宿学校的不满。
那时的西藏刚刚对西方游客开放,许多寺庙还是一片破败。但是尼尔森在每个地方都受到了热情接待。他曾经在一个小村庄里待了两个月,与当地的游牧民族一起住蒙古包,与大家一样裹着牦牛皮入睡。也正是在西藏,尼尔森第一次接触了摄影,他只带了5个胶卷,在西藏期间拍摄都是定量安排的,他只拍攝对自己来说有重要意义的人。结束这次旅行后,他将自己拍的照片卖给了一家杂志社,这就是尼尔森摄影事业的开端。
| 摄影集《在他们消失之前》|
最初,尼尔森的拍摄对象是战争地区。尼尔森表示:“我想将自己的痛苦掩藏在战区人们的痛苦背后。”后来,尼尔森有了妻子和孩子,他开始拍摄广告照片,但他一直希望能够致力于保护民族多样化。
2010年,他终于再次出发。在寒冬季节,他带着一台已有50年历史的4X5寸相机飞去了蒙古。他走过了许多地方,有偏远岛屿,有沙漠,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手持长矛的男人,也有头戴羽毛饰品的女人。为了寻找西伯利亚冰沙漠中乘坐机动雪橇四处游弋的楚科奇人,他花费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然而找他们之后,却被告知他们不想接受拍摄。尽管如此,尼尔森还是很愿意跟这些人在一起相处,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最终尼尔森还是成功拍到了这些人的照片。
在经过了30个月的旅程之后,2013年,尼尔森的作品集《在他们消失之前》面世,仅仅数周之内,就售出20多万册,获得了超乎人们预料的成功。尼尔森成为了摄影界的明星,赚得盆满钵满。他还办了摄影展,经常被邀请赴各地演讲。但尼尔森收获的不只有鲜花和掌声,也有指责之声。有人质疑,为什么他要把摄影集命名为《在他们消失之前》?毕竟这些原始部落的人们并未濒临灭绝。即便有些部落确实即将消失,顶多是因为西方世界干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而尼尔森本人正是来自西方社会。有异议的关键点在于:我们是否应当这样美化宣传古老部落?人类民族学者认为,尼尔森对古老部落文化的“包装”有些并不符合其真正的传统,还有人称尼尔森的作品是一团糟。
吉米·尼尔森的工作室位于阿姆斯特丹南部,如果我们去他的工作室作客,很快就能发现,尼尔森真的是全身心投入到了这份工作之中。面对指责之声,他表示:“我从来不是从科学的角度去拍摄作品,我不是科学家,我是摄影家、艺术家。”他的工作室中随处可见面具和雕塑,墙上挂着巨大的摄影作品,桌上堆满了书籍、海报和杂志。工作室的环境杂乱却充满活力,尼尔森与12名员工一起工作。他们负责剪辑视频、安排尼尔森的行程、筹备摄影展等一系列工作。曾经的一人队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小公司,一个充满活力的初创企业。
尼尔森说:“我很关注一点,通常新闻中展示的古老部落都是生活贫困、物质匮乏,而我希望展现的是这些古老民族的尊严、荣耀和传统。”事实上,大部分部落的人们都愿意接受尼尔森的拍摄。如果人们有机会去非洲,与当地的土著居民共同生活一段时间,比如马里的多贡人以及南苏丹的丁卡人和努尔人,就会发现当地的土著居民通常都不介意将自己及其民族文化展现出来。他们并不像人们普遍以为的那般与世隔绝,我们不应简单地以贫穷困顿来定义他们,不能把他们单纯看作接受施舍的人,仿佛没有了我们的帮助,他们就无法生存。
尼尔森的偶像是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柯蒂斯,他在20世纪初就横穿北美洲,探寻当地的原住民,用相机了解并记录他们的语言和民俗,前后耗时超过30年。柯蒂斯探寻了约80个部落,拍摄了约4万张照片,还有约1万份原住民的语言和音乐的录音资料。当时,柯蒂斯的作品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指责,认为他的照片过度美化了这些所谓的“野人”,淡化了现实的窘境。但是后来,科学家认识到了这些摄影作品作为史料档案的珍贵性。
与柯蒂斯一样,尼尔森认为他的工作也是一个长期项目。2013年,他的作品集《在他们消失之前》面世后不久,尼尔森就已开始筹备下一次旅行。作为对指责之声的回应,尼尔森决定用视频和360度录像记录自己的工作过程,展示照片背后的故事。最开始,他计划安排一支摄影队伍完成这次旅程,但他很快发现人太多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最终他找到女性摄影家斯蒂凡妮·冯德威尔,两人一起踏上旅途。尼尔森说:“我们组成了合作非常愉快的团队,斯蒂凡妮负责与部落的女性进行接触,我则负责与部落男性沟通。”
两人在两年半的时间里飞遍了世界。在南苏丹,他们利用内战中一段短暂的停火时间,去探寻了生活在战火中的蒙达里部落;在冰冷的西伯利亚,他们不得不将相机电池裹着马甲直接接触皮肤,以便用体温温暖电池,使其继续支撑相机工作;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曾经有两个半月的时间完全与外界隔绝。
尼尔森的摄影展一直很受欢迎,世界上总有一个地方在展示尼尔森的作品。他已经开始筹备下一段旅程,接下来他会重点探寻中东地区的原住民。战争和危机让我们对这些地方一无所知,但就像在南太平洋和喜马拉雅山附近一样,中东地区也一定有独一无二的古老民族,而尼尔森希望用他的方式纪念这些民族。
[译自德国《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