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月团队青年共创让小城也有“个别洋相”

2019-05-14

海峡旅游 2019年3期
关键词:百工临海共创

成立于 2015年的五月团队通过对在地历史文化与生活方式进行挖掘及梳理,并用多种形式输出内容,发起社会实践来培养年轻人对家乡的关注。临海有一句土话叫“个别洋相”,意为“不正经”,在五月团队看来,他们就在用这种“不正经”的方式,在嬉笑怒骂间,一本正经地挖掘出这座小城有趣的另一面。

临海有两种生活,保存尚好的古城墙将这里区分得泾渭分明。经济、教育资源都集中在新城,年轻人们的生活也随之活跃在城墙外,而在城墙内连片的残旧青砖黛瓦房檐下,做老手艺的是老人家,开本地小吃店的是老人家,大路边至今还随处可见早已不再营业的浴室和供销社,日子也缓慢如老人们的步调一样。年轻人们觉得老城不好玩。

山西人格叔当初是因为临海的“慢”而决定留下来,可仅仅过了两年就想走:“太无聊了,没有业余生活。”但生性爱折腾,自己制造一些有趣也未尝不可。“当时我喜欢做皮革制品,于是和朋友们联合租了一间大工作室,就是现在的五月工坊。”讲起这些讲了很多遍的故事,格叔还是津津乐道。五月工坊就在紫阳街上的永安路上,内里很丰富。吧台白天供应咖啡,到了晚上摇身一变成小酒馆,另有皮革、陶艺、书房,逐渐吸引了一些年轻人来打卡。格叔闲时习惯在老城区边逛边拍,积累的素材愈多,传递老城之美的想法也愈强烈,于是就注册了“五月May”公众号,记录临海风物、美食、新鲜事等内容,对小城进行梳理。他想知道,如果让年轻人了解老城,那么他们是否也会爱上老城,并且愿意回来?

临海人徐虹是本地青年中最不安分的一个。她曾组织过一场名为《我们能为我们的城市做些什么》的线下活动,格叔在现场分享了他做的临海第一份手绘地图。在发现这位外地人比绝大多数本地人还要爱临海时,徐虹既惊讶又羞愧。两人迅速一拍即合。五月团队以五月工坊为基地,除整理临海在地文化与生活外,也常组织活动体验课程、读书会及观影会,试图用各种方法让年轻人们意识到他们与老城仍可发生联系。

《临海百工》

做一套手工地方志

老城中如今还有很多老手艺的影子,格叔常去拜访匠人们,用镜头记录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身上普遍的专注、认真、朴素、细腻且知足的共性,正是当下社会非常稀缺的品质。于是五月团队发起了《临海百工》项目,计划用现代的传播方式讲述老手艺的故事。格叔负责沟通和摄影,一位女学生做文案,又找来一位本地人做司机兼翻译,项目就由这支野生的小团队开启了。第一期内容发布后反响非常好,格叔恍然大悟,原来临海的内容要这样做才吸引人。更让人惊喜的是,从第二期起就有外部团队主动加入,提供技术支持。最终,五月团队在大家的帮助下,2016年内制作出了30期《临海百工》,并发布其中20期,正面的反响始终热烈。五月团队明确了真正需要做的事和要传播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临海百工》的受欢迎程度证明了他们的出发点:小城临海其实非常“有得讲”。2018年,临海博物馆邀请五月团队办新馆开幕展,团队通过招募集齐了各有技能的一伙人,一起埋头苦干了三个月,终于把百工展办了起来。“展览那几天博物馆门口始终排着长队,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再辛苦也值了。”格叔笑得很满足。

这种满足也曾多次出现在《临海百工》中的铁匠蔡师傅脸上。某次商业活动中,五月团队请来蔡师傅参与,蔡师傅查看酬劳金额后连呼不可,坚持退还大半。格叔说自己非常受感动:“在这个几乎所有人都在想办法多拿一点的环境中,这些匠人想的却是付出多少就回报多少,童叟无欺,他们过得真的很安心。”百工展时再次请来蔡师傅,现场为观众们介绍自己打铁的故事。蔡师傅的女儿说,展览前几晚,蔡师傅就早早找出自己最体面的一身套装,熨平挂好,认真而期待。离开旧时代的匠人们大多只能默默无闻过完后半生,《临海百工》让他们重新获得关注与尊重,对他们而言即是最珍贵的酬劳。

共创

帮助城市发声,与城市一同获取养分

不论是折腾什么花样,“共创”都是贯穿五月团队工作的线索之一。《临海百工》项目一经推出,瞬间就引来了许多好奇或兴奋的志愿者加入,从最开始的野生三人采编组到200多人的志愿者群建立,格叔说他没想到年轻人们其实对于过时的生活方式有如此大的兴趣。志愿者们持续挖掘身边的百工信息,后来主动加入的外部团队提供了专业的摄影、视频、英文、展陈等支持,并且大家以基本的回报甚至无偿提供服务,就是想要一起将百工项目做下去。每一次的项目都会有外部力量协助,这让五月团队备受鼓舞与感动,但也产生了一个疑虑:共创,难道就是“利用”?

百工展中有一块竹艺区,设计者是在挪威学习交互设计的临海本地人李京禧。她选择了几样临海人常用的竹制品,每样上方垂一只竹制听筒,参观者只要将听筒扣在耳朵上,听筒与皮肤之间完全贴合,即可听到制作者将该竹制品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样的交互方式非常独特而且造价极低,又具有深刻的在地文化意义,学校也将这个作品评为优秀毕业设计并推荐至官网首页的头条位置。还有更多年轻的人在五月团队发起的项目中获得所需。可能是一套完整的毕业作品,可能是一次比较系统的工作经历,也可能是为临海贡献出一些意义后的满足,或者仅仅是一个好玩的经历。

价值观认同是五月团队最核心的精神,团队的方向一直都是替临海发声。几年下来慢慢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过程还是充满艰难,但团队越做越有信心。总之疑虑解除了。“我们在小城市是怎么做这么多事情的?  对,就是靠大家的力量。”格叔说,“我觉得这就是共创,每个人为这个城市付出了努力,同时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包括我们每一期内容推出后,都会得到很多很好的評论。大家都问五月团队怎么活下来的,我觉得就是靠大家的力量和这些鸡汤。这说明我们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Maycamper

把年轻人带回临海

总的来说,临海虽然是一个旅游城市,但外界对这里的认知度还不够高。在五月团队的认真梳理过后,这座城市展露出有趣的另一面。2016年暑假,团队发起了暑期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与城市生活相关的内容策划,唤起大学生群体对临海的关注,最终希望能让他们发现在临海生活的可能性。

暑期实践的主题都从临海生活出发,例如第一期选择的主题:如何在临海度过一天。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们从自身视角出发进行观察,择取临海生活方式中最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部分,拼接出好吃好看好玩的一天体验。另一个主题是闭上眼睛采集临海的声音,当注意力不再被视觉分散时,临海不仅有特别的老照相馆的例行敲钟声,也有平日被忽略的洒水车的工作声,城市的形象在新的角度鲜活起来。整个执行过程中五月团队仅提供了方向的指导,其余全部交给学生们自由发挥,最终的内容呈现效果也很令人欣喜。次年的暑期实践时,团队延续了这样的创作方式,并试着将主题深化,然而却引起了一小部分人的不满。学生们认为时间仓促的情况下五月团队应当提供更多帮助,以便得到更好的成果。团队也进行了反思。到了2018年,暑期实践首次提出了“Maycamper”的概念,并将主题定为“把年轻人带回临海”,全程提供陪伴式的指导,帮助参与者迅速理清思路并进行协助。Maycamper的负责人老胡介绍说,这个项目将成为五月团队继《临海百工》之后的品牌项目,秉承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家乡的初衷,引导他们发现家乡的好玩之处,并探讨个人能为城市做点什么。

有一位设计专业就读的大三女生让老胡印象深刻,她展示的作品质量很不错,但表现出的迷茫、不自信让五月团队犹豫过,但大家还是决定给她一个机会去发现自己。在执行主题时,女孩子的执行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相应地也慢慢自信起来。“这是一个陌生的团体,大家要迅速进入配合状态,在不同的工作中凸显着自己的价值与闪光点。活动结束后大家或多或少都成长了,也都觉得很值得。”老胡说。

参与Maycamper为城市发声,也是一个了解自我的过程。在老胡看来,年轻人是一个城市最大的希望, Maycamper在年轻人与临海、年轻人与五月团队之间都产生着连接作用。Maycamper也是一个临海人才储备计划。团队需要源源不断的伙伴加入,可持续地拓展更多内容,同时也以此来保持年轻状态。最终,Maycamper将会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指导手册,提供给更多像临海一样急需造血的小城市去快速学习。

格叔曾设想过办一本临海自己的杂志,名字都起好了,就叫《个别洋相》。“个别洋相”在临海话里是贬义,意为“不正经”,但对于格叔和五月团队来说,这个名字更代表了他们希望臨海能出现更多有趣的、不一样的东西的愿景。不管这本充满了理想色彩的杂志最终是否能落地,五月团队已经通过4年的坚持让人们看到,在年轻人们的催化下,即便是像临海这样的小城,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百工临海共创
墨子百工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启示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共创美好生活
試説清華三《説命上》中的“股人”*
临海余丰里民宿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与时俱进 开阔视野 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