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的对比分析
2019-05-14牛忠义
牛忠义
(甘谷县人民医院,甘肃天水 741200)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不反悔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情况严重时还会损伤患者的肌肉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导致其出现血管神经损伤以及行走障碍,对其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踝关节主要由距骨以及胫腓骨下端组成,发生骨折以及脱位的概率较高,且多是由间接暴力所导致,由于暴力大小、受伤时足位置不同以及暴力方向的不同,出现的骨折类型也大不相同,致伤原因主要包括交通事故、运动损伤、行走不慎以及摔倒等因素,患者会出现皮下青紫、皮下淤青、踝部疼痛、踝部肿胀以及行走不便等症状,检查可知踝关节出现畸形,并且外踝以及内踝均存在明显压痛,并存在骨擦音现象,在全身骨折中所占比例为4%~5%之间,轻度骨折患者需要通过手法复位治疗,骨折程度较重的患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以此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1]。该次研究以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为研究时段,对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 19~46 岁之间,平均年龄(32.5±6.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摔伤11例,砸伤12例,运动伤9例,其他2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20~47岁之间,平均年龄 (33.5±6.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摔伤10例,砸伤11例,运动伤8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均经CT以及MRI诊断为踝关节骨折;(2)均处于急性期;(3)年龄均在70岁以下;(4)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5)均具有较高的配合度。排除标准:(1)存在复合伤者;(2)合并其他骨折者;(3)存在踝关节骨折病史者;(4)存在肝肾功能障碍者;(5)存在骨代谢系统性疾病者;(6)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者;(7)依从性较低者;(8)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或者意识障碍者。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 采用正骨十四法进行复位治疗,助手用手握住患者的小腿之后,术者使用右手掌将其足跟拖住,然后将患足的前半部分用左手抓持,双手将患者的患足缓缓牵引,目的在于稍微松弛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然后将胫腓骨下压并向前提拉,针对下胫腓关节与踝关节骨质分离的患者需要对内外踝进行反复挤压,将患者的踝穴进行恢复,经过CT诊断发现复位满意之后使用U型石膏对患者的足底至小腿近端进行固定,在采用石膏进行塑形时需要将继胫腓骨续下压,直到石膏完全干燥则表示塑形成功。
(2)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 对于内踝骨折患者,在术前进行麻醉并让其取仰卧位,待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之后在其内踝进行手术切口,将患肢骨膜小范围剥离之后找准骨折部位,之后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并使用巾钳进行临时固定,然后将骨钉置入前后内踝关节;对于外踝骨折患者,对其进行麻醉之后让其取仰卧位睫毛反应消失之后在其外踝尖处进行切口,然后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选取合适的固定方式,A型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B型骨折以及C型骨折的固定采用钢板进行。完成固定之后对创口进行消毒,然后逐层缝合。之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避免发生感染,拆除石膏之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病情稳定之后可出院,并告知其定期复诊[2]。
1.3 疗效观察指标
分析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费用、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包括优:治疗后患者踝关节恢复正常,无肿痛现象,可进行正常的活动以及行走,踝关节功能评分在92分以上;良:治疗后患者踝关节有所恢复,存在轻微肿痛现象,可进行正常行走,踝关节功能评分在87~91分之间;可:治疗后患者踝关节逐渐恢复,有一定程度肿痛,可正常行走但活动度较少,踝关节功能评分在65~86分之间;差:治疗后患者踝关节仍肿胀,在行走或者静息时会出现疼痛以及跛行现象,活动度较低[3]。生活质量评分主要包括四项内容,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4]。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17.0,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n(%)]
2.2 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费用
观察组治疗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2。
表2 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费用(±s)
表2 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费用(±s)
组别 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w) 治疗费用(元)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15.34±4.14 10.13±2.05 7.975 0.000 12.44±3.28 15.43±4.57 3.759 0.000 12 563.84±1 872.49 4 824.66±678.25 27.478 0.000
2.3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3。
表 3 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 3 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89.41±7.92 70.39±5.02 14.343 0.000 91.77±4.63 67.21±4.87 25.844 0.000 93.34±9.96 73.38±5.47 12.421 0.000 95.48±6.91 79.91±8.82 9.826 0.000
2.4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4。
表4 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踝关节作为人体的重要关节,需要承受人体的全部重量,在日常生活以及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体育运动以及交通也得到一定发展,踝关节发生骨折的概率也越来越高,踝关节的各个关节面联系较为紧密,其主要功能为可进行屈伸活动,可将人体重力很好的转变为弓状平面并进行分散,对人们正常的步态以及姿势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以及稳定性,一旦发生骨折、韧带脱位以及损伤会影响踝关节的解剖功能,限制关节本身的活动,若治疗方案与解剖特点不相符还会导致其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最终导致关节功能受损,所以踝关节骨折对患者的危害较大,需要及早接受治疗来改善患者预后[5]。
手法复位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有效方式,主要通过护理人员与医师配合在患者骨折部位以及相连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虽然不会损伤患者的身体,但复位程度一般,治疗效果欠佳,患者需要长时间恢复,预后较差,并且对于关节移位患者来说,手法复位难以保障复位准确,需要加强内固定[6]。而通过手术治疗可保证复位的准确性,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切口位置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并采用手术器材固定骨折部位可取得满意的复位效果,虽然对患者有一定创伤,但可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研究中采用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并发症较少,表明采用手术治疗可有效稳定患者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有助于软组织愈合,还可降低感染发生率,这与王大福等[7] 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治疗以及手法复位治疗均具有一定的效果,手术治疗虽然住院时间较长且费用较高但治疗效果更佳,可促进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愈合时间,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