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
2019-05-14曹敏
曹敏
(兰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临沂 277700)
下肢深静脉血栓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显示,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内膜损伤与LEDVT的形成相关[1]。临床LEDVT的发生多见于手术后等,由于LEDVT对患者的危险性较高,具有致死的风险,若在急性期时不能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会造成血栓脱落,威胁患者生命[2]。为此,该研究回顾分析了该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LEDVT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术后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既往静脉血栓史的患者等。
1.2 方法
收集该院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不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后,共计有124例。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汇总研究对象的既往史、性别、年龄、股静脉置管、肢体瘫痪、甘露醇应用情况、LEDVT的发生情况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在124例患者中,共有22例患者于术后出现LEDVT,发生率为17.74%。在年龄、糖尿病史、肢体瘫痪部位、静脉置管位置、脱水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 1 所示。
表1 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s分析
以术后患者是否发生LEDVT作为因变量,以患者是否具有性别、年龄、糖尿病史、肢体瘫痪、静脉置管、脱水药物使用次数作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史、肢体瘫痪、静脉置管、脱水药物使用次数与LEDVT的发生均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2 所示。
3 讨论
LEDVT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如果发生血栓脱落则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晕厥,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3]。也有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血栓后综合征(PTS),主要临床表现是静脉曲张、色素沉着、下肢肿胀、溃疡形成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
表2 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s分析
该研究显示脑出血患者术后LEDVT的发生和年龄、糖尿病史、肢体瘫痪、静脉置管、脱水药物使用等密切相关。因此,提示在对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应对患者体征密切关注的同时,还要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密切关注。由于年龄越高,患者LEDVT的发生率升高,因此术后应对患者远端动脉搏动、皮肤温度、肢体围度密切关注,尤其是患者的运动感觉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运动,改善静脉血流,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速降低,血小板粘附力较正常增加,更易引起血管壁受损,导致LEDVT的发生,因此需要严密监测并控制患者的血糖,指导患者应用降糖药物、科学饮食,并进行适量的肢体活动等。肢体瘫痪的患者患侧肢体不能自如活动,肌肉收缩力降低、血液流速降低等因素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血液粘度升高,易形成血栓,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帮助该部分患者尽早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锻炼肌肉的收缩能力,并有效地促进静脉回流等。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应对其定时翻身,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并控制血糖等,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活动,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患者远端皮肤温度、发绀情况、肢体肿胀情况等,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护理对策。